第三十三节 告别(下)(2/2)
掌玺大臣?杨秀清依稀记得这是英国人的一个职务,着名的无良文人培根就曾经担任过这个位置。虽然不清楚为啥马赖这个法国人会用这样一个英国官职做例子,不过杨秀清还是同意地点点头。他给马赖安排的书记官就是类似掌玺大臣这种不管部部长的意思,当杨秀清决定使用这个人的时候,他的权力就会变得很大,而杨秀清或者说统治中枢决定冷处理这个人的时候,他在整个权力系统里就会变得无足轻重。
“没错,就是类似掌玺大臣。”杨秀清赞同地说:“我的很多政策需要开明人士去执行,我身边很少有像先生一样接受过西方教育的人,我希望由您作为我的第一任书记官。”
杨秀清并不准备招揽一位书记官,他打算收一打人来当这个书记官,特别是那些名气非常大但是未必有啥实际能力的“名士”们。这么做一来可以换一个礼贤下士的好名声,二来还不会影响正常办公流程。三国演义里的名士庞统固然是大牛,但是那种把一个县政务都荒废了然后一天处理完的行为艺术实在是不值得作为行政系统的典范。
“那算了,”马赖心事重重的摇了摇头:“我本来是打算用剑传播天主的信仰,但是既然要用思想和笔为天主服务,那我还是做传教士好了。”
杨秀清不明所以的出言挽留,他一直觉得马赖是个功利心很重的外国佬,但没想到居然表现的如此圣徒。居然要继续做那个注定扑街的传教士,真是个奇怪的外国人。
马赖深深地看了一眼杨秀清,这是他最后一次试探,他现在已经非常确定杨秀清是某个外国势力推出来的野心家了。
一个知道罗马,了解英国掌玺大臣,锐意改革的中国农民,在这次起义前这个农民主要依靠在深山中靠烧炭维持生计,但是起义之后他就是一个出色的领导者,并且了解西方,能够熟稔地处理公文,在一支由纯粹农民的队伍里组织出一套官僚军官班子。
这样的农民是怎么冒出来的?
必然是表面上用洪秀全这样的家伙做表面掩饰,实际上用经过某些外国培养的中国人内部控制这个系统。
到底是哪个国家呢?不是葡萄牙人就是英国人吧。葡萄牙的国力非常衰弱,只能依靠这种手段来插手中国事务。而英国人或许是最有可能扮演这样角色的家伙,他们有足够的实力。马赖意识到这个情报或许是扭转自己命运的关键。
我的路,一往无前,马神父握住了自己的拳头。
有一位比较远的亲戚去世了,她家那边人比较少,最近一直在忙……寒冷的冬天对老人来说是相当难过的一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