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拍摄手法(1/2)
人们总是热衷于追溯成功者的过去。假如对方从小死读书是个书呆子,那就是所谓的严于律己习惯良好。如果从小偷鸡摸狗整天瞎混,那就是所谓的思维灵活不被呆板的教育束缚。
反正,怎么说任何成功者的成功都是从他小时候就决定了的。就是注定了这个人要成功的。而对于一个名人的话语和作品,大家都喜欢往深里分析,就和做语文题一样,根本就没有任何多余意思的句子要分析出三四五点为什么这么写,有什么作用――要是一个作者已经废物到写的时候要考虑准则写,那他还写什么东西啊。所谓的天分就是即使他意识不到为什么这么写,但他就能自然而然地使用各种不同的写作方式。
成秋屏见惯了这样的情况,所以在忙忙碌碌地拍摄三国的过程中,当有人把关于她在《悲惨世界》里帮忙拍摄的一个镜头拿出来翻过来覆过去地分析的时候,她也只能露出微笑。
赵谦君其实是很正经地在读旁人对于这个镜头的评价的。拍了一部电影,大部分的影评都在说成秋屏,挺伤自尊的。不过他也知道有差距,所以才会把这些报道念给成秋屏听,希望她给出一些评论之类。这个镜头是他看着成秋屏拍摄的,说起要点他也更好把握。
而且,说老实话,赵谦君觉得这些报道从某些方面来说,还是挺靠谱的。
“这个镜头是成秋屏导演独特的拍摄手法的精彩展现,或者换一句话说,这个镜头是成秋屏拍摄习惯、分镜模式、画面表达等诸多手法的高度集合,是成氏风格的集中体现。”
念到这一句的时候,成秋屏忍不住勾起嘴角。她说什么来着?人们总喜欢去分析或许原作者根本就没有想那么多的东西。就好像她拍摄的这个镜头,只不过是认为那样表达更好一点而已,就这样就能给它安上一个成秋屏风格的集中体现的名头。瞎扯淡呢,成秋屏喜欢使用的拍摄方法和剪辑手法很多,只不过《悲惨世界》的背景和剧情与她之前几部作品有一定的重合。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符合整部电影的风格,镜头风格也要做协调,最后体现出来就被人说是风格集中体现了。
呆在一边的越离澜听得似懂非懂的,他是玩音乐的,虽然根据成秋屏的要求制作了不少电影音乐。甚至可以说他现在就是电影音乐方面的权威,但是究竟两者不同,至少他搞不太明白镜头语言之类的问题。但是当越离澜看见成秋屏的表情的时候,他就自然知道成秋屏对于报刊杂志上面的话是颇有些不以为然的。
赵谦君一边观察着成秋屏的表情,却一边继续读着文字:“把细节放在后面说。一般人刚看见这个镜头的时候。最先注意到的一定是两个要点。一是黑白,二是无声。对于几乎所有的人来说,大家心中的电影都是彩色有声。和现实极为贴近的。因此,这两个要点出现之后,本来应该是让人觉得非常不适应的。可是令人惊讶的是,采用了远比不上彩色画面的除去色彩深浅之外就没有什么特色的黑白画面的《悲惨世界》的这个镜头,偏偏造成了比彩色画面更大的震撼。而没有任何背景音乐作为渲染映衬,本该应该显得空洞干瘪的段落,同样回荡出一种任何音乐都比不上的韵律。或许应该用成导那本盛唐诗人集中的一句诗来形容――‘此时无声胜有声’。”
成秋屏嗤笑一声,终于开口说话了:“黑白是永远不会过时的色彩。总能给人以庄严肃穆的感觉。而这样的色彩同样也是旁观的淡漠和疏离,这样的色彩,最适合拍摄大场面。”
“大场面?”在旁边的越离澜忍不住发出疑问。《悲惨世界》的最后一幕是芳汀之死。而这描绘一个人的事,不算是大场面吧?
成秋屏摆了摆手,“不是说画面的大小。而是背景。画面上只有芳汀一个人,但是实际上,这个镜头是缩影,我所拍摄的不仅仅是芳汀,而是无数个这样的女性。或者说,这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在这个时代的人的死亡。用一个词概括,就是所谓的‘大时代中的小人物’,这就是所谓的‘大场面’中的一种。”
这么一解释,旁边的人方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赵谦君在自己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简单写下黑白适合的场景,算是学到了一招,然后重新用充满期待的眼神看着成秋屏,希望她能够再解释一下完全不采用任何背景音乐又是怎么一回事。
成秋屏没有让他失望,等着他记下自己说的话之后,才继续说:“完全不采用音乐,则是电影音画处理的一种方式。其实一般而言,都是音画同步的,也就是说,画面上在上映什么,音乐也对应是什么。这样的方式最容易被观众接受,很自然就能够理解。而现在电影圈的大部分也都是这么做的。或者我换个词,最简单的音画同步就是台词和音效。另外,则是音画平行。简而言之是有相似的意思和味道的画面和音乐,但是节奏等等方面有一些不同,像越离澜做的背景音乐就是这种。”
她说的这些又和音乐扯上了关系,之前还是偶尔听一耳朵的越离澜精神集中了许多,听着她描述这里的做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