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赵恒(1/2)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皇帝的登基都是一种巧合本来按道理来说怎么都轮不到他们的,他们自己也没对皇位做过任何的奢想,偏巧因缘际会最终登上了九五之尊的位子。
比如唐高宗李治,太宗李世民的长孙皇后就仨儿子,老大李承乾,老四魏王李泰,老九后来的高宗李治。由于老大老四斗了个两败俱伤,所以就只剩下老九李治这一个嫡子了。
还有后来的宋徽宗和宋高宗父子,宋徽宗是因为皇帝大哥死了无后,剩下的兄弟里不是残疾就是早亡,所以皇位就轮到他了。他儿子高宗赵构比他还夸张,靖康之耻,徽钦二宗已经所有的皇室成员北掳,有资格继承帝位的只剩赵构一人了。
除了以上被提到的“幸运儿”以外就是这里将要出场的后来的宋真宗赵恒了,在赵恒继承大统之前,可能所有的朝中大臣都没有考虑过这个性格有些懦弱的赵恒能够登基称帝。在赵恒之前有太多可能成为皇帝的候选人了,太宗的弟弟赵廷美,太祖的儿子赵德昭,太宗的大儿子和二儿子,赵元佐和赵元僖都排在赵恒的前面。
但是各种的巧合开始出现了,首先是赵廷美,这个根据金匮之盟最应该继承大统的人居然自己就按捺不住跳出来谋反然后失败了。
然后就是赵德昭,因为北伐之事与太宗起了争执,居然被太宗言语相激自裁身亡。
紧接着的赵元佐,居然因为赵廷美之事发疯大闹宫廷,然后自然也就没有然后了。
最后就是现在的储君赵元僖了,自从那些是曝光证实了以后,他的日子是一天比一天难过了,虽然赵光义保留了他开封尹的位子,但是实际上对于这个太子已经很不满意了。
于是乎下面的大臣们在某人的撺掇下将要开始行动了。
这个人自然就是赵惟吉了,第一阶段的报复行动完成以后,随之而来的自然是第二阶段了。通过高玉,冯鸿和张固在朝中的人脉关系赵惟吉放出了这么一种风声:官家现在对于洛阳王十分的不满,有意换太子。最好的人选自然就是三子赵恒了,因为按照嫡长子继承制在老大老二都失去资格的前提下自然该轮到老三了。
于是乎大臣们就该考虑是否要站队了,自古以来搞政治最忌讳的就是站错队伍,如果赵元僖真是一艘要沉的船,这些老狐狸们自然没必要一起陪葬,在船沉之前换一艘船才是最合适的。
所以这段时间以来本来门可罗雀的赵恒的府邸突然变得门庭若市了,不断的有大臣上门拜访,每个人来都说些虚头巴脑的话语,让赵恒很是不明白。
于是乎他就问他的一个幕僚:“用晦啊,这些人到底是什么意思啊?”
这个被称之为用晦的人叫做张知白,是后来宋真宗时期的宰相,用晦是他的字,他是端拱二年的进士。
张知白家境贫寒,九岁时,父亲在邢州过世,灵柩停放在佛寺中。契丹侵犯河北时,寺宇大多颓败废旧,灵柩不能辨认。是赵惟吉将他父亲的灵柩找回并出资安葬的,然后又供他考取了进士。张知白对赵惟吉很是感激。
所以当张知白考取进士进入龙图阁以后,在赵惟吉的安排下接近了赵恒,虽然张知白并不明白为何恩公要让他去帮助一个没什么前途的皇子,但是出于报恩,他还是这么做了。
现在他明白了,原来恩公是在继续帮他,从这些天的情况看来,开封尹赵元僖的位子有可能不稳固了。这样一来赵恒便成为了下一任太子最有利的候选人了。雪中送炭向来比锦上添花要来的有用,他这样在赵恒最没搞头的时候就站到这边的人将来的前途还不光明吗?
在心里越发感激这个恩公的同时,张知白同时也明白这幕后操纵的人有可能是赵惟吉,因为之前的事件虽然最后查无实据,但是赵元僖派人刺杀赵惟吉的嫌疑还是最大的,既然恩公准备报复将赵元僖从太子的宝座上拉下来,张知白肯定要对恩公的行动给予最大的支持。因为无论是为了报恩,还是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赵恒顶替掉赵元僖都是对于自己最有利的。
“恭喜王爷,贺喜王爷。”
“喜从何来啊?”
“这些人的来访不正是说明官家有意更换储君了吗,官家一旦要更换储君王爷您自然是不做第二人选的。难道不应该恭喜您吗?”
赵恒一听有些吓到了,他从来没有考虑过会有登上皇位的可能,毕竟在他之前还有很多人在继承皇位这一件事情上比他的可能性大很多。
“你别乱说啊,二哥的位子还稳着呢,怎么可能说换就换。”
听到赵恒这样说,张知白选择暂时不说话了,因为他知道赵恒现在暂时还不能接受这一事实,但是野心从来都是可以培养的,当局势越来越明朗的时候我就不信赵恒不会产生做皇帝的野心。
张知白想的没有错,虽然赵恒以前一直都没想过这种事情,但是当真的有一天自己成为皇帝的可能性突然出现的时候,他的心里自然也产生了一丝的渴望。只是由于自身性格的原因,这个时候赵恒心里更多的是充斥着恐惧,这一丝的渴望自然被他所忽视了。
京城里大臣的动作自然没法瞒过两个人,那就是赵光义和赵元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