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一个姓崔的谋士(上)(1/2)
月色深沉,照在辽阔的草原之上,更仿佛,照进深深的人心。入目所在,力竭而死的勇士、千疮百孔的战马、允自滴血的弯刀还有那被血色深深染红的泥土。都被这清冷的月光,一寸寸地抚平着哀伤。
此时离淮泗之战结束已经一年有余,赵德昭在襄阳战事结束之后,立即抽调北方抽调精干力量南下增援,并同时大加封赏襄阳一役中有功将士。而白宪虽然在淮泗战败,但是救援襄阳得力。赵德昭也没有追究他的责任,依旧让他节制淮东、荆襄军务。只是兵力上未曾补充。
北唐虽然在两淮、荆襄一带连连丧师失城。但是在西线战场,却是收获良多。时隽在十余年不懈努力之下,终于突破石立在汉中布置的防线,连下阳平关、棋盘关等诸多军事要地,兵锋直逼利州、巴州。蜀中震荡,西汉朝野一日数十惊。
“师父,你真的要助这些胡人南下吗。”一名不过十八、九岁的少年看着身边相貌温和的中年文士,缓缓从锅中舀出一碗浓汤递了过去,轻声道:“师父若是这么做了,身后名声……”
文士摆了摆手,轻轻笑道:“谁不想百世流芳,万古敬仰?只是际遇难逢,若是籍籍无名一生,不如背负骂名万年。”
那本是极为温和儒雅的相貌,在说出这些话时,布满着深深的落寞和无可奈何。只不过片刻之后,都被轻轻地掩饰。
他姓崔,名伯渊。是洛阳崔家庶出的子弟。少时便刻苦专研经史子集,二十余岁便已是进士及第,官封翰林。寻常看来,这必定是前途光明,不可限量。若放在西汉、东吴,数十年后未必不能执掌中枢,出阁入相。可是北唐赵氏以武立国,朝中文官不仅地位上难以相比武将,便是这内阁之中,也多是军职出身。翰林院虽然受人尊崇,但是却是升迁极缓的地方。而崔伯渊更是因为不愿巴结上司而使得十年不得寸进一步。
身负屠龙之术,必有屠龙之心,如何能够忍受大好光阴白白浪费?
崔伯渊一怒之下,弃官不做,投到了北方乃蛮胡人部下,做了出谋划策的军师。
那时北方草原仍以契丹最为强大,占据着大片水草丰茂的草原,而如今声名显赫的汪古、勃勃等诸多草原势力,都在当时被契丹狠狠地欺压在脚下。把他们的男人驱赶上马背去替契丹征战,掠夺他们的妻女,把他们的牛羊宰杀送入自己的口中。而当时的乃蛮部落更是一个连名字都很难被人记住,常常被契丹欺凌的小小部落。
但是崔伯渊到来之后,一切随之改变。
草原部落对于中原的渴望从来没有消退的时候,尽管北唐稳守河北,没有丝毫疏忽,但是一些靠近边关的小城几乎个个都遭受到了胡人的洗劫。当时崔伯渊献计乃蛮首领,将入关后所有劫掠到的财富全部进献给入关的诸胡统帅,契丹左院大王萧不疑,请求他不要再派乃蛮出战,留守草原。
这个决定几乎遭受到了所有乃蛮人的反对,他们想不明白,有什么理由要将已经到手的财富全部贡献出去,而且草原贫苦,马背上的战士大多都是靠着入关劫掠来过活。一旦留守草原,等于断绝最大的财路。
可是乃蛮首领蒙塔里却是一力支持崔伯渊所说。之后的两年,乃蛮部落过得更加困苦。几乎每个草原上的民族都将乃蛮部落嘲笑成没有男人的部落,而入关之后的所得,更是彻底与他们无缘。
而这时的北唐方面,因为胡人的屡屡入关,已经逐步在燕京一线增强兵力,更是出动洛阳禁军北上,作为反击草原的力量,曾季甫,那个如今已经淹没在北唐史册里的人物,张网以待。
没有觉察出危险的胡人依旧大举入侵,结果那次连同契丹在内的二十余万草原战士,全部葬身在了河北战场。各大部落的精锐力量损失殆尽,只剩下一群的老幼妇孺和零散的一些战士。乃蛮部落因为留守的缘故,实力没有任何的损失,趁势崛起,一下子就占据了草原上最辽阔、最肥沃的土地。而各个部族除了契丹和汪古等少数几个部落之外,这些年所有入关所劫掠到的财富,都落入了乃蛮部的手中。原本籍籍无名的小部落,一下子跃居为草原上的大势力。
而崔伯渊,也就此取得了乃蛮部落全体上下的无限信任。
第二年,觉得蒙受了莫大屈辱的契丹人派出了十万勇士来征讨乃蛮,一些被乃蛮占去了土地的部落也纷纷响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