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洛阳的战鼓声(六)(1/2)
“放箭!”
北唐的攻击群已进入了塔尔人的弓箭射程,城头上一下子就冒出了一排排的弓箭,随着塔拉德的一声令下,瞬时万箭齐发,破空之声过后便是一片炒豆般的“夺夺”之声。胡人的箭术虽然精准,但是攻城部队在战车和盾牌的掩护下,伤亡极少,只有少数几个被流箭射中。
“弟兄们!冲啊!”史恩臣嘶声呐喊,胡人的弓箭一旦开始发射,其余各种防御器械将会接踵而至,这个时候,越快冲到城下,受到的伤亡也就最小。
后面的军队也是齐声应诺,加快速度往城墙攻去。特别是弓箭兵,因为敌人处于高位,所以双方射程不可以道理计。八十九军的弓箭兵们此时也顾不上安危,以最快的速度跑近城墙开始了反击。霎时满天都是来来往往的箭枝,弓弦声、破空声不断,甚至还能听到双方箭枝在空中对撞的“咔嚓”声,这其中还夹杂着令人毛骨悚然的惨叫。
战场从来都是残酷的,尤其是在,两军都十分骁勇的情况下。
塔尔人对于涿州的城防十分在意,他们也是和乃蛮一样,为数不多的几个,想要在中原做长久打算的部落。汪古人在霸州的惨败给草原上的胡人们提了一个醒,如果没有牢靠的根据地,就算掠夺了再多的财富,到最后,也可能只是替别人做了嫁衣裳。因此自进入涿州以来,塔尔人就不断地加固着城防。
此刻塔尔人占据着城墙高处,因而唐军攻击兵群的弓箭对他们的伤害极其有限。而随着距离不断的拉近,唐军的士兵便越来越多地暴露在金军弓箭的直接打击范围之内,伤亡也随之增大。
其中,担任掩护,起到压制城头火力的弓箭兵伤亡最大,他们没有盾牌,在仰角过大的情况下,战车也不能给他们掩护,对于居高临下的敌人,他们好像只是些会移动的靶子。但他们还是坚定地拉开弓箭顽强地反抗着,毕竟北唐的皇帝可就在后面。虽然他们知道双方的伤亡完全不成比例。
唐军的攻击兵群依旧在不断地行进,城楼上的塔尔人开始向唐军投掷点燃的艾草等火球,不少的箭头上都裹着厚厚的油布,被火一点,呼啸着向北唐军中射来。不少的过河桥和牛皮车都着起火来,火势很快就在这些器械上蔓延开来。不过八十九军经验丰富在连日的作战中,早已摸透了塔尔人的手段,只要哪个战车着火,战车里便钻出几个军士,提着早已准备好的泥浆和水袋,三两下便把火扑灭了。
而冲在最前面的一批民壮,很不幸地成为塔尔人弓箭手的攻击重点。尽管有重甲步兵替他们用盾牌掩护,但是 过河桥每前进一步,便会传来几声凄历的惨叫。远远看去,过河桥经过的地方,仿佛是一条血肉搭成的红色小路。
很快,过河桥已经冲到了护城河边上,一名北唐军官刚想说些什么?手臂还未举起,一支透着森冷寒光的羽箭,就已经从他的头颅狠狠穿过,带出了一阵红白相间的东西。城楼上的塔隆索目光平静,丝毫没有为自己刚才的一箭而高兴,只是冷冷地下了命令,之后是一大片呼啸而至的钢铁风暴,在那一瞬间,遮挡了太阳的光辉。护城河边上,响起了一阵阵的惨叫,那些刚刚从田里放下镰刀锄头,拿起一天六个馒头饭碗的农民,和那些从洛阳城里刚刚出来,没打过几场惊天大仗的少爷兵,都在这一刻,公平地接受着死亡。
伤亡终究是有代价的,冲在最前的民壮们,纷纷一刀砍断了绑住上半段桥身的绳索,然后摇动“绞车”,调好延伸桥面的俯仰度,再迅速插上“销轴”固定好两个桥面,最后再将“过河桥往护城河里用力一推,一座壕桥就顺利地架上了护城河。
显然,这是个很短的瞬间。
但是,更显然,会有很多人,在这一刻失去生命。
他们都是十分平常的北唐百姓,一生中,他们可能不会做过什么了不得的大事。他们会把大多数的时间花费在自己家的一亩三分地,娶一个能陪自己过一辈子的婆娘,在太阳落山的时候,看着自己虎头虎脑的儿子和咬着手指的女儿,在婆娘的骂声里,偷喝上几口自家酿的烧酒,吃上几口自家地里的菜果。
然后,突然地发现,不知什么时候,自己的头发已经花白。自家的婆娘,皮肤枯槁,青筋突兀,脸上堆满了老人斑。有绑着辫子的娃娃喊他们“爷爷”“奶奶”于是,他知道,他们就这样,面对了衰老和死亡。
但是今天之后,他们如果没有死亡。那么当他们白发苍苍,病倒在床上的时候。他们会给自己的子孙,细细地讲述,今天,他们所做过的事。
因为勇敢和骄傲,永远都有让别人知道的必要。
因为勇敢和骄傲,永远都是我们这个民族,之所以存在了数千年的根本所在。
无数的民壮和担负掩护任务的重甲兵,被弓箭夺去了生命,两翼的弓箭手加快着他们的攻击频率,尽可能大的地掩护民壮,将一座座的过河桥搭上了护城河。不多时,在箭来箭往中,护城河上便铺满了一座座鲜血淋淋的过河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