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绝境(1/2)
1939年入夏开始,华北形势斗转直下,山东尤甚。
侵华日军为了彻底占领华北,驱赶该区域内的抗日武装,华北方面军司令官杉山元调集了三个师团,合计十多万军队,加上几万的伪军,开展了一场经过天皇批准的所谓“治安整肃战”,也就是中国人常说的的“大扫荡”。
立时,鲁南地区敌顽我三角斗争变得前所未有的激烈。
在来势汹汹的日军攻击下,山东国民党正规军队或被打散,或撤退,或投敌,摇身一变成伪军,加入大扫荡的行列,随之国民党山东地方政权纷纷垮台、卧倒。
剩下的主要对手,只有一个――八路军及共产党领导的各类敌后武装力量。
其实,在在占领区,他们的主要对手一直也就只有这一个。
正面战场,他们在追着老蒋的主力部队打。
广袤的大后方,却因为频遭抗日武装的袭击而险情不断。
目标明确,日军就开始连连出手了。
在山东,他们采用铁壁合围、纵横拉网、多点一线的战术,企图一举消灭鲁南地区八路主力。
这一回,独立支队面临成立以来最大的的严峻考验!
1939年8月初,5000名精干的日军,外加3000多名伪军,配有各种火炮20余门,汽车30余辆,在华北方面军参谋长山下丰文的遥控指挥下,由汉奸引路,突然包围了独立支队的指挥机关。
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火力武器上明显领先,日军这回是下了血本。
凌晨时分,日军拉开了阵势,一阵猛烈的炮击以后,十几辆装甲车和移动直射火器在前面疯狂开道。
伪军部队在前,日本军官督阵。
随后是凶横的121联队,这是华北日军大本营的机动队,属于超强配备的甲级作战部队。
山下参谋长亲自指挥,121联队长秋山大佐靠前督战,要求部下拼死往前冲。
说一下联队,这算是日本在侵华战争中较长投入的一级独立作战单位,一般四千人左右,数量上大体相当于我军的旅级建制。
看一下它的武器配备,就知道独立支队面临的处境了:
步兵3500人;
战马500匹;
山炮14门;
掷弹筒76只;
装甲及各类战车15辆;
战斗一开始,独立支队的阵地就屡屡屡告急。(. )
炮火压得战壕里的战士们睁不开眼睛,只有等敌人靠近时,突然跃起射击。但是面对数倍于自己的火力,牺牲很大。
但这股鬼子一副玩命的样子,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踩着尸体上。
就是这个秋山,大家记住了,在鲁南地区围剿八路军最为嚣张,最为卖力。
一战成名,不久就被华北方面军提任为旅团长,授少将军衔。
可惜好运不长。
独立支队所有的血性汉子也因此记住了他,不久他将为此付出代价。
而那一代价,也成就了了山东抗日战争期间的的一项记录。
此事后文再说。
这一天,在杨司令和马政委的的亲自指挥下,独立支队同仇敌忾,顽强反击,多次同日伪进行英勇悲壮的肉搏战,苦战了一整天,打退了敌人以一次又一次进攻,最后突出了第一道包围圈,毙伤日伪军1000余人,但自己也付出了1200余人伤亡的代价。
然而敌军立刻变阵,紧追不舍。
同时山下四处调集部队,在前方设阻,企图彻底消灭这支令他们寝食难安的
八路军部队。
恶战不可避免!
独立支队处于万分危急之中!
记得是那天傍晚,杨司令员和马政委把乔向文、支队副参谋长左玉、政治部副主任张文隽召集到了一起,开了个紧急会议。
就一个主题,分散突围。
“独立支队已经陷入重围,整体突围的可能性极小,只能分散突围,经报告纵队和山东局,已经同意我们分路突围,冲出包围圈,杨司令,你把我们商量的方案直接和他们布置一下吧,时间紧急,不征求意见了。”
政委先说了话,虽然是政工干部,但他在关键时候,同样扛枪上阵,毫无惧色。
连续几天的战斗,巨大的压力,让平时很注意军人仪容的杨司令此刻也一脸憔悴,眼睛里布满了血丝。
“今晚九点,天完全黑了,趁敌人放松警惕的点上,一团,二团,分别向西北、东北两个方向同时突围,支队司政后机关、侦察连、警卫连,文工团,组成一支机关纵队,在两个主力团吸引敌人主要火力的时候,我们建议向南突围,那里有沂蒙山的掩护,但具体突围方向由你们自己决定,只有一个要求,无论如何,把队伍带出去。”
杨司令非常沉重但很到位的表述,让气氛一下子肃穆起来。
谁不知道,在敌人的重围之中,要想成功突围,谈何容易。
尤其这次日军下了血本,叫嚣着要从八路军史上清除掉独立支队。
光是参与这次行动的各类炮火,就是支队从没遇到过的。
密集开炮的时候,看着战士们一个个、一排排倒在血泊中,稍有军事常识
都知道,这是一场双方力量严重不对称的战役。
但是,你武器再好,人再多,我也要活生生撕开一个口子,地形,你没有我熟悉。
成长在这片土地上的独立支队,对每座山、每条路、每一条河流,都很了然。
“我和司令部的参谋们跟一团,马政委带着政治部的骨干跟二团,这样可以随时把握战斗情况,战斗一旦开始,通讯设备都要关闭,保持静默了,我和政委商量好,你们三个组成临时党支部,由乔向文担任书记,你们支部三人对机关纵队负全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