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匪帮(1/2)
十个人,十只鹰。(. )
雁过留痕,风过留声。
作了案,不可能不留下任何线索,除非是你自己不用心发现,不给力寻找。
乔向文只给大家分享了自己的一个想法,那帮匪徒对路途那么熟悉,下手那么狠,一定不会从很远的地方赶来,因为人多势众,长途奔袭是兵家大忌,而且这附近,还是抗日根据地的区域,结论似乎只有一个,那就是,这帮人非匪即兵,而且就隐藏在附近。
明暗两条战线的秘密机器,迅速运转了起来。
潜伏在附近国军、伪军、日军的谍报人员,立即开始工作,他们得到的工作重点是,调查最近所在部队有没有二十人以上的小规模行动,把每一次批次离开营房的人员见底,去向何处,何时归队,与笔架山的案发时间是否交叉。
附近游击大队、民兵们,得到的指令时,迅速查清两伙匪徒的最近动向,是否有作案时机,作案动机。
限期破案,时间紧急。
最主要的,还是靠自己,两人一组,一人管一个村几十户人家,重点是那天出门进山、种田打猎砍柴的群众。
就问一个问题,那天,上午几个小时时间里,有无听到枪声的,有无看到有成伙的人员往来笔架山。
插一句,笔架山蛰伏在群山之中,交通很不便利,加上抗日根据地提倡群众相对集中居住,便于团结抗日,所以,出事的山里,人烟比较稀少。(. )专案组的重点正是沿着那条路的一批村子,乔向文划定的范围是前后五公里。
使命如山。为火速查出真凶,平息民愤,专案组一面组织发动起村干部,在这种时候发挥示范作用,给群众撑腰,为专案组提供信息线索,同时一头扎入群众中,与乡亲们,尤其是案发地附近的几十户人家,同吃,同住,同劳动,向群众讲道理,打消群众顾虑,以取得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把所见所闻大胆地说出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
第二天傍晚,一个消息传来,来自许一梅的那个小组。
毕竟是女孩子,昔日的文工团长,和乡亲打起交道就是有一套,又是拉家常,又是帮着家务,还不时给人家哼上一段沂蒙小曲,很快解除了人家的戒心。
这不,一位张老太就提供了这样的一条线索:
午后在山里砍柴时,她碰到同村的二愣子,小伙子身体挺结实,就是偶尔犯迷糊,脑子有点不太正常。
不犯病的时候,太平无事,和常人没啥两样,但因为生过病的缘故,所以很多人对他说的话,似信非信。
二愣子碰见张老太,告诉她,昨天听到枪声,他就跑过去看看,躲在一块大石头后面,远远地看到很多人又是开枪,又是投弹。
真是个愣子,一般的乡亲听见枪声,早就关门躲起来,他倒好,不但不躲,还跑过去看看。
许一梅一听,乐了。
马上跑到二愣子家里,不料扑了个空。
面对八路的同志,二愣子老母亲说,儿子昨晚不知咋地,犯病了,夜里老是叫着哒哒哒,哒哒哒,开枪一样,老太太又惊又怕,大清早喊老头子推着小车,送他去镇上一个老中医诊所去了。
乔向文一听,心里有数了。
这样的楞子最不会骗人,而且他的发病正说明,笔架山现场,这家伙的的确确去了,而且还的的确确受到那火爆场面的刺激。
当下,他们问清了诊所的位置,骑着马紧急赶了过去。
一番周折,最终在村干部,在老太太的循循善诱下,精神不太正常的二愣子,说出了他那天看到的一个惊天秘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