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纠结(1/2)
那天老爷子来后,杜天来就再也没有出现了,显然对自己这个儿子老杜也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感觉。原本,还以为这一次在鬼门关上走了一次,也就对那些舞枪弄棒的事情死心了,没想到老爷子一来,依然没有任何改变,这让他有些气闷。
自从许梅走后,原本对杜历随着老爷子学武的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杜天来,开始旗帜鲜明的反对起来。可惜,忙于家里生意的他并没有太多的时间教导杜历,而短暂的相聚时的教训,除了增加父子隔阂外并没有任何其他用处,到后来也就不了了之了。而这一次的事情,更是让他看见了杜历在这件事情上面的痴迷程度,也就只有任由他去了。
在那个日本小娘皮的照料下,吴伟的伤口没有炎等症状,很快就愈合了。在刚刚接到可以自由活动,但是最好不要过分剧烈运动的医嘱,吴伟就跑得没边了,让人赶了一辆马车,直奔许家大院而去。
在养伤的这些日子里,对这个世界也有了一些了解。和他原来的世界,并没有太大的不同,只不过他现在所处的国度并没有满清这个国度,而是被明朝一直统治到了191o年。崇祯末年,风雨飘摇的明朝在突神勇的崇祯帝御驾亲征之下,神勇之极的剿灭了国内的农民起义,紧接着更是远征东北、外蒙,扼杀了渐成气候的满清,把蒙古的抵抗力量一扫而空。
而且为了不让草原民族有翻盘的机会,更是迁移了几百万人口戍边,而杜家祖上就是那个时候来到东北的,那几百万人里,和杜家这样的犯官也有着不少,几乎都展成了一方大族。
这让吴伟一度以为崇祯帝和他一样,是一个穿越的哥们。只不过,随后的历史让他这个猜测有些拿捏不定。因为崇祯并没有大力展科技,解除海禁,也没有鼓励工商。而大明经过崇祯年间的短暂中兴之后,逐渐衰落。好在,崇祯的突神勇,灭掉了明朝周围蠢蠢欲动的外族,最重要的是,把那些没有活路的人迁移到了东北以及外蒙,相当于一次重新分配社会财富,极大的缓解了社会矛盾。在没有外忧内患的情况下,再加上,时不时的出那么一两个名臣,苟延残喘到了19世纪。
而明朝下统治的华夏,虽然在现在那些进步青年眼里,依然腐朽不堪,签订的那些条约更是丧权辱国。不过,在吴伟看来,显然比满清好多了。至少,每一次战争明朝都作了抵抗,特别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更是和英国鏖战了一年之久,让英国不得不从国内屡次增兵。最后,是在英国兵围北京才达成和解协议,而且英国除了获得了通商口岸外,并没有获得任何赔偿。
而后面那几场战争,列强更多的是在谈判桌上面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因为通过交往,他们知道了太监在这个国度所占据的重要地位,于是在他们的贿赂下,一次比一次更为严苛的条约出炉了。
不过,唯一让吴伟好受一点儿的就是,和日本的战争虽然最后输了,也许是对上日本的时候,天朝上国的底气依然存在,签订的条约却没有历史上的马关条约那么夸张,赔款只有两千万两,台湾也不是割让而是租借一百年。而大名鼎鼎的辛亥革命,也没有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而是换成了打倒阉贼、恢复中华雄风了。
除了没有满清取代明朝之外,这个世界和吴伟原先那个熟知的世界并没有任何不同。就连大名鼎鼎的李莲英,也依然存在,只不过比吴伟熟知的那个李莲英权势大多了。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正仁帝其实就是他推上去的。
辛亥革命之后,依然被袁世凯窃取了胜利果实,紧随其后的依然是称帝以及复辟闹剧,再接着就是军阀混战了。
对此吴伟有些无力,原本在听到并没有满清存在的时候,心底何尝没有一丝奢望,希望近代那些丧权辱国的事情能够远离华夏大地,甚至转而把这些东西加诸于其他国家更好。可惜,一些小的不同根本不能改变历史大趋势。
可是没有太大改变的历史让吴伟很纠结,更让吴伟纠结的是,现在已经是公元1922年,他恰好十八岁。如果,没有太大的改变的话,他所处的东北马上就要成为水深火热之地了,日本人的铁蹄就要踏上这片黑土地了。到时候,要何去何从还真是难以决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