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女英雄(1/2)
晚些时候,当两个少~女收拾报名处的摊位的时候,人流已不多,她们开始讨论了今天见到的那个年轻的小殿下。
“姐姐,想不到,这南蛮皇室还真的放得下~身段,跟寻常百~姓一同上学啊。”娇俏的小女孩道。
“巧夕,这里是学校,别动不动就乱叫,小心别人听到!”温婉女孩训斥道。
她俩正是潜入广东,进入广州大学学习南朝治~国良策的叔文和潘巧夕。
潘巧夕小~嘴儿一撅,道:“怎么会,姐姐你没看到么?广东乃至整个南方有多少儒生都在骂着他们的朝~廷,骂着皇帝,也没见他们被杀头,我一小小女子,怎么能有事?”
叔文摇头道:“小心不为过。南朝人心纷乱,人人各有所向,而其君主却不加约束,只是陪他们瞎疯,这般道理我们初来时还看不出来,看是现在我倒有些明了了。”
潘巧夕忙道:“那姐姐给我说说吧。”
叔文缓缓道来:“这往常历朝历代,大抵是靠着读书人和名门望族在支撑的。盖因士子与大族掌握着一国最多的资源,小民们皆被他们所影响。得了他们的支持才能坐得稳天下。所以,君王们无不提高这些人的地位,给予他们各种特~权,以换取他们的支持、效忠。可这南朝并不是这般。南朝所依仗的,无非就是归民罢了。可归民最多也就是据高位而已,没听说有什么高门大阀。这些人居高位,国中多是认可的,像这老~师们,学问高深,大家都是敬仰,官~员们也都深明处理政事的要务,绝少贪~污。可他们不揽利,皇帝也不给他们分什么利。他们有几分家财,有几分荣耀,都是自己挣来的,与皇帝没半点瓜葛。那皇帝依仗的是谁呢?”
潘巧夕听得入迷,忙问道:“对啊,皇帝依仗的是谁?”
叔文没有直接回答,反而道:“南朝建~国不过两年,第一件要务不是分封有功之臣,或者继续列土封疆,反而是动了天下几千年的根基。”
“什么根基?”
“地主!”叔文道,半年多的学习,不仅让她知识增长,更使她眼界大开。
“南朝有兵锋之盛,众人皆是畏惧。其国中宣~传委~员和警~察都无孔不入,想想都觉得厉害。这由皇帝亲自定了地里的租子,按照田亩,只交给地主们一个数量,而不是成比例分。”
潘巧夕问道:“那么这又怎么了?”
叔文笑道:“大家小~姐,确是不懂得这些。按比例分,就多打了多交粮食,少打了少交粮食,往年大清朝还管着的时候,还有着徭役、田亩税等等,天时不好,大家就吃不上饭,破家亡命之人绝不在少数。总的来说,农~民的日子是不好过的。”
她又屈指道:“可南朝定制,佃农耕种他人之田,只需按照朝~廷规定,交足一定数量的、一定种类的粮食便可,多打了粮食算自己的。而且这还不算最厉害的,最厉害的是,官~府直接把徭役给去掉了,这就给农~民减少了一大负担。田亩的税负,也由土地所有者缴纳,改为土地使用者缴纳,再一个就是完善了合同规定,所有租佃合同,都是按年算,不能多签,这两项就基本让佃农脱离了地主的人身依附。”
巧夕又问:“为什么要脱离人身依附呢?”
“脱离了人身依附,农~民便不需要看地主脸色,过不下去了,可以举家迁徙,不管去种国营的大农场,还是去城里做工,都能养家糊口,破家之事,这两年在广东已经少有发生,多是个人不争气导致的。”
潘巧夕想了想,拍手道:“姐姐我明白了,你意思是,南朝给了农~民好处,让农~民支持自己,自己便坐得稳天下。”
叔文笑了笑,轻轻点了一下潘巧夕,道:“没错,正是如此。这几条还没完,南朝所立法~律规章之类,恐怕多的要比几千年所有朝代所立之法加起来还多。有些我看懂了,有些我没看懂。我只挑我懂得的说。”
“好,姐姐你说,我听着。”
“这给农~民减了负是一样,另一样则是公推村长和村长老,以前一个村子说话多是保甲之长和士绅说了算,现在确实要村长和村长老们说了算,处不好村里的关系,不得村人信任,又缺了田亩租佃的管~制,士绅们要么是真的是有德良绅,真心为村~民办事,要么就得小意看~护着民~意,还得时时给村~民送些好处,不然决计无法继续再在村里有话事权。”叔文越说越是条理清楚,她道:
“这以前大家只见过老~爷们说话管事,现在大家伙儿也说话管事,能为自家利益争一争了。再加上,日子又逐渐好过起来。前后两相对比,见识了好日子、能自办自事的朝~廷。不管以后谁来,也必须给他们一样的,或者更好的,不然小民们便不同意。你知道咱们中~国有多少农~民么,四万万~人,农户占了九成。这些农户支持拥护这南朝,就是这南朝坐得稳天下的基础。”
潘巧夕惊讶道:“姐姐你是说,这南朝其实是挖了往来古今所有王朝的统~治之根,除了南朝之外,任何朝~廷都再也坐不稳天下了么?”
叔文道:“恐怕是这样了,除非新朝~廷也能像这德泰皇帝一样,居不称宫,言不称朕,立法天下,万~民平等,勤劳者得食得幸福,国~家享安泰,政~治清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