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能不忆江南?(上)(2/2)
“除了他之外,还有哪位有这恩典?”
苏州人都觉得与有荣焉,毕竟苏州城里住了位阿哥,这可是大清开国二百余年从未有过的事情。而且苏州人也从内心希望这个王爷能在苏州有一番作为,毕竟对于老百姓来说,能过上更好的日子便满足了。
“儿臣跪谢皇阿玛天恩。”永璇领着一干人等在大观园里接了这钦赐的物件,然后让人小心将这些东西入库,自己则带着宣旨的天使去厢房喝茶。
其实无论是乾隆钦赐的,还是老佛爷、皇后赏的,这些东西都是永璇不缺的。而且这些个物件还得小心收藏起来,纯粹就是给王府占空间用的。而内务府赐下的嬷嬷则让静贞有些苦恼,这些人可是自己不敢使的,但是若不让这些人在自己跟前当差又逆了皇上皇后的意思。可放在自己身边当差,谁知道这些人心中有没有别样的心思?
“嬷嬷,可愁死我了。”自从怀孕之后,静贞的性子微微有些急躁,如今又摊上这些个事情,静贞的语气便有些冲了。
“福晋仔细着,”玉嬷嬷忙劝解道,“为了您腹中的小阿哥,您可不能动怒。”一边玉嬷嬷又让人将那太医秘制的调气的药茶端了过来。
静贞抿了口茶,心情也平复了下来。“嬷嬷,帮我拿个主意吧。玛姆、额娘备下的嬷嬷自然是没问题的,可内务府的那些嬷嬷如何是好?一个个又爱拿乔,且咱们又不知道她们的心思如何。”
“福晋忧心的是。”玉嬷嬷也是看惯了后院争斗的人,这内务府赐下的嬷嬷中难保没有别样心思的人。如今恭亲王已经是风头浪尖上的人物,自然自己的福晋也是被众人关注。若是那起子小人用点上面阴私手段,害了孩子可不好。
玉嬷嬷寻思了一会,道:“不若这样,那几个宫里赐下的嬷嬷暂且以水土不服安置到旁的院子里,咱们细细观察,若是有好的,就放到福晋身边。既全了宫里的脸面,也不会伤到福晋。”
静贞想了想,便点头应允了。
永璇回到苏州府之后,便开始与苏州同知乔东亮商量政改的方案。毕竟伴随着招商局的渐渐做大,现有的朝廷体制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变化了。虽然乾隆有点好大喜功,但是对于政治的敏感度还是不输于永璇。这政改便是乾隆提出来的,但是如何改,改成什么样,乾隆没有一个目标。永璇倾向于建立一个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但这势必让乾隆觉得反感,故而永璇试探性提出了君权与相权二元分制的中央体制。乾隆并没有答话,而是说在地方先试行“三权分立”。
“王爷果真对皇上如此说了?”虽然乔东亮受永璇的思想影响很深,但是对于君权与相权二元分制的方法还是觉得“骇人听闻”。
“皇阿玛是一位明君。”永璇不得不承认,在这个方面,乾隆还是不失为一个好皇帝,“但是我们无法保证日后还有如皇阿玛一般英明的皇帝掌权,所以我们必须要保证即便出了昏君,这朝廷还能运作下去。前明皇帝可以四十年不上朝却天下太平,这是为何?因为‘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当然,这是以后要谈的事情,如今我们要尝试的乃是‘三权分立’。”
“何谓‘三权’,又如何‘分立’?”乔东亮也深知京城中央的改革是自己插不上手的,但是对于地方上的改革他还是颇有兴趣。
“三权乃是:行政、司法、立法三权。”永璇娓娓道来,“如今三权集于府衙一身,府衙既要制定规则,又要参与规则,最还还要根据规则进行裁定,这太过于集中的权限会让知府一人如果昏庸,则其治下必定混乱一片。”
“故而王爷希望将三权分开,互相制衡,进而不至于一府之地因一人而乱?”
“正是此意。”永璇对乔东亮的理解能力还是有信心的,“首先这立法机构必须让当地的百姓参与进来,比如知名的士绅,乡里的耆老,致仕的老臣,学里的士子,乃至有名望的白衣都应该邀请进来。他们比我们更了解,这座城市需要什么。”
乔东亮想了一会,“的确,由这些人想出来的规矩必定比我等看得更清楚。自下而上,更易政通人和。”
“这行政权便是府衙不变,只是要将那断案诉讼的权利单独分出来。”永璇道,“那断案之官名为‘法官’,负责处理诉讼之事。府衙下的刑名师爷只负责向其提起起诉,至于如何断案,则由法官根据法典进行判断。而应诉之人可以请讼师辩护……”
“王爷,那讼师多为刁民,如何能鼓励他们应诉?”乔东亮更大部分的官员一样,对于诉讼之事非常反感。在他们眼中,讼师之流乃是挑拨是非之人。
“事情总要一分为二地来看待,讼师虽然有挑拨是非之嫌,但是寻常百姓对诉讼之事完全不了解,没有讼师的帮助,又如何能打官司?况且这道理越辩越明,若是讼师果真挑拨是非,事后亦可再起诉他们便是。”想到这,永璇忽然觉得讼师这个行当必须要成立一个行业准入制度才行,并且必须有一个行业公会来监管。
“王爷说的是。”虽然乔东亮还是无法理解讼师这个行业,但他的确从永璇的话语里找不出语病来,于是只得暂时存疑。
这一次,永璇与乔东亮在一起畅谈了三日,史称“苏州对策”。在三日后,苏州城便展开了对日后清朝政治,乃至世界政治都有着深远影响力的“苏州改革”。华夏这艘庞然大物在这个历史拐点轻轻地改变了自己的既有航线,朝着一个更美好的未来而驶去……
当然,我们的故事还要继续讲下去。
作者有话要说:完结前有机会收藏破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