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安民(1/2)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 )(本章由转载)想要留住人心,绝非点滴的恩惠就能达到目的。
其实,子书心里清楚,天明王朝,不得民心绝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烧了一两个瓦伦城造成了今天的状况。汪鹏火烧瓦伦百万军民,只不过是在将倾的大厦上多加了一粒砝码而已。
事已至此,想要挽回,绝不是一两张安民告示,或是一两条好看的政令就能起决定性作用的。
秉烛夜谈,等到天亮的时候,连粗鲁的依鸣都有点架不住了,更别说是略显瘦弱的子书和海涛。千里奇袭,仍旧没有个可行的方法,不过海涛倒是提出了一个相当不错的安民之计。毕竟他还是邓力老爷子的嫡传弟子,思想上纵使比不上,也学的一二。
传统的安民手法,什么开仓赈粮,什么出榜安民,自然是一样都少不了。
实行了整整半月有余,依鸣驻军领地内的所有大小村落,都贴满了天明军队的安民告示。无非是什么有关军队扰民的处罚,赈粮时间的公布,缴平州城府县贼寇的捷报之类的传统科目。
送上门的好处没有人会拒绝。百姓默默地接受着天明军队的粮食,不光是没有留下只言片语,也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感激。至于满街乱飘的告示,倒是引起了不少的议论。只是没有什么正面的评价,大部分都是什么“事后诸葛亮”,“假仁假义”,“抢完媳妇说对不起”之类的批判性语言。( )还有少数的激进分子直接撕了告示,去擦**,解决了生理问题再马上几句“纸质太次,划**”之类的低级评价。
唯一得到一点点好评的,倒是围剿山贼这一举动。毕竟是一劳永逸的解决了老百姓的一个大问题。
如此结果也都在众人的意料之中。他们没想过仅靠这点无关痛痒的小恩小惠就打动整个大陆的穷苦百姓。
海涛的第二个建议是尽力避免战事。这一点倒是和子书月前离开北伦时,给汪鹏的建议不谋而合。
动荡不安的社会,已经让百姓对战争厌倦到了极点。有战争的地方,百姓就绝对不会有安宁。
依鸣当然也清楚这一点。北伦和沙林所在的东伦相对安宁,周边没有相邻的敌人驻军,可依鸣的西伦就完全不同。河对面就是沃尔帕托城,里面还有着随时想要复仇的李基和千秀。所以,西伦渡口的战事绝对不会少。
与其说是战争,倒不如说是骚扰。李基本就是个优柔寡断的主儿,怎么着也很难有大动作。动不动就排除几艘船,跑到西伦这边转一圈,做着收复西伦的大梦。
本来依鸣是“有求必应”的,如今却老老实实的按照海涛所说,能不打就不打。李基的船开到眼皮子底下,如果不是做的太过分,他依鸣就能忍住脾气,不发一兵一卒。至于陆军,短时间内,他更是不动一分一毫。
可依鸣心里也一直犯嘀咕,这么做老百姓都知道么?当然不知道。这么做老百姓会领情么?不知道怎么领情。
可有些事不管结果如何都得做。
海涛的第三个要求是整顿军纪。这一条必须做,而且想真正的实行,难得难以想象。
天明王朝的军队里,很多都是养尊处优的世家子弟,为的是军队里极为优厚的待遇。也就是因为这种优厚的待遇,给老百姓带上了极为沉重的生存枷锁。而这些疲沓惯了的士兵,向来缺乏纪律的约束。所谓“饥则寇略,饱则弃余”,说的也就是他们。
针对这样的状况,最好的方法就是用较为严厉的纪律进行约束,然后杀一儆百。矫枉必须过正。于是,一纸盖着皇帝大印的法令,凌空降世:
即日起,
无故滋扰百姓者,杀无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