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1/2)
金大舆豪放不羁感情炽烈。他作诗不为时风所囿。在当时诗坛诸大家中他最推崇谪戍云南的杨慎。他和诗友们曾悬杨慎画像于堂上每人作诗一寄给云南杨慎以表敬慕之情。大舆诗云:“何时一棹穿巴峡得就扬云问太玄。”
金大舆善七言尤其是七古成就最高。他把诗歌创作看作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凡平生豪宕愤激愀怆之怀一于诗之。”2他的诗感情直率气势磅礴心中所想直于笔端如明河湍急瀑布飞腾有一股暴的力量和声势。他注意语言的锤炼诗句对仗的工整和词藻的华美追求意境的新奇和声音的铿锵。有人评其诗“清新秀朗”3。其兄大车赞扬他的诗“短咏长歌匹群王”4则是很恰当的。
锁懋坚锁懋坚杭州人生卒年不详。有诗名惜其无诗留传仅存《沈醉东风》词一阕:风过处香生院宇。雨收时翠湿琴书。移来小朵峰幻出天然趣。
倚阑干尽日披图。谩说蓬莱恐是虚只此是神仙洞府。这词是他在成化年间(1465—1487)游莒城(浙江吴兴)时所作。时朱文理向锁懋坚索诗锁懋坚即席填此词以咏朱家假山。时人对锁懋坚敏捷的才思和清丽的文笔十分赞赏一时传为佳话。
虎伯恭虎伯恭明初著名的回回曲家、诗人。自幼习学儒学与弟伯俭、伯让以孝义相友爱并明性理之学。虎伯恭才学横溢“诗学韦柳字法献羲。至于乐府、隐语靡不究意”1。但其诗曲未有留存。
虎伯恭居杭州经常与友人“作湖山之游当时钱塘风流人物咸以君之昆仲为指云”2。
1《托赠西门仲氏》。
2黄姬水:《金子坤集序》。
3陈凤:《金子有传》。
4《与舍弟子坤、高进思、陈伯羽宴集》。
12《录鬼簿续编》。
2《录鬼簿续编》。
第三节马继龙等云南诗人马继龙马继龙字云卿号梅樵云南永昌人。嘉靖二十五年(1546)举人曾在四川一带任职官至南京兵部车驾司员外郎。著有《梅樵集》未刊。《滇南诗略》录其诗六十八。得天居士在《滇南人物志》中说:“金齿明诗禺山后惟梅樵一人而已。”1对其评价颇高。诗多感情深沉气象浑厚不少是抒壮志未酬和仕途失意的感慨。他说:“壮志于今萧瑟尽”2“老去功名成画饼”3。在《雨中漫述》中写道:芙蓉城上雨霏霏浊酒清吟独掩扉。
泽国水寒云不散江天风急雁孤飞。
十年弹铗无人识千里思乡有梦归。
世味从来浑嚼蜡生涯还忆故山薇。
这诗寄情于景借景抒情浑然一体真切感人。诗人把对官场生活的切身感受和对湮没人材的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淋漓尽致地倾吐出来。“世味从来浑嚼蜡”是对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追逐功名的有力否定具有较深刻的思想意义。
马继龙还有不少怀古之作大多写得苍劲古朴耐人寻味如《沧江怀古》:孤江铁索跨长虹鸟道从天一线通。
树响龙来陵谷雨山空猿啸石楼风。
白蛮南诏襟喉地万木荒祠鼓角中。
象马年来归贡赋土人犹说武侯功。
诗中不但生动地描绘了祖国西南边陲的奇异风光、险要地势而且表现了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之情。他在其他一些诗中也洋溢着浓烈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马继龙的诗篇格调高昂雄健语言清新凝炼“清奇朗润跌宕风流”1闪继迪闪继迪字允修云南保山人。生年不详卒于崇祯十年(1637)2。万历十三年(1585)举人任吏部司务。“天性笃孝家法严正生平喜奖掖人不喜人谀”3。曾携季子仲侗游历吴越等地游览唱和之诗甚多晚年居故乡。他以子仲俨贵赠检讨赐御祭。
闪继迪喜为诗文著有《羽岑园秋兴》(一作《雨岑园秋兴》)、《吴1禺山即张含字愈光号禺山明代云南著名诗人著有《禺山集》。2《春日出仁寿郭门有感》。
3《雨中忆梁大山》。
1张履程:《滇南诗选序》。
2据《徐霞客游记》卷十七考证。
3《永昌府志》卷四二。
越吟草》诸集。诗集已佚现仅存诗六十余。4他富有才学但未受重用。其诗多有怀才不遇之慨如:“少壮身违俗江湖晚弄桡。牢骚贫贱骨潦倒圣明朝。”5“有酒芳辰共潦倒裁诗深夜破牢骚。”1但如《定海演武场怀李于鳞先生》诗通过怀念、颂扬隆庆万历年间的强盛流露出对明朝后期的国势日衰、文风日颓的忧虑。他希望朝廷重用忠良贤能对奸佞当道的社会现实非常不满。在《忠肃公庙》一诗中对爱国正直的于谦表达了深切的怀念:“浮云不散英雄恨碧草黄鹂涕泪中。”而在《铜铸破像秦桧夫妇》中写道:亘古此夫妻阴阳戾气齐。
玩龙如弄雀杀虎似刑鸡。
挞处身曾痛诃来面不红。
黄金在何处留得半腔铜。
对凶残狠毒、气焰嚣张的秦桧给予了无情的鞭挞和辛辣的嘲讽。
闪继迪的诗作格调较高一些诗颇受李贺的影响气势雄浑贯通语言有力富于想象情绪激越。例如《霹雳石》:云根嶙峋插江岸羲之手迹镌其畔。
砰■鸪天鼓绕飞电葳蕤展放玉兰瓣。
文字破坏不成段点画模糊难尽辨。
才人狙喜夸笔砚紫霄天帝煞忻羡六丁追取何猛悍。想象琼楼白玉案长吉作记非妖幻。此道萧萧墨一片天上贵重人间贱。
他也写了一些清秀明丽、情趣盎然的小诗如《西湖逢里人》:三吴水尽越山出五色云中乡梦长。
正是西湖秋月满故人相遇在钱塘。
此外还留存散文两篇1文笔平实章法谨严起伏有致。
闪仲俨(1597—1642)字人望一说字中畏。闪继迪长子。天启五年(1625)进士历官少詹事、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为人刚直不阿曾忤魏忠贤被削籍为民。庄烈帝召为撰修日讲官。
闪仲伊著有诗集已佚现仅存诗一《寄答萧五云孝廉》:骏马燕市如屯云流星飞电谁逸群?
逞材海内罗国宝得子天南张吾军。
愁病别来但支骨风烟隔远疏论文。
荒园伏枕寂无事空谷蛩然何处闻?
这诗可能是闪仲俨遭到阉党打击排斥后闲居家乡时写的。诗中流露出一股苦闷怨恨的情绪。同时也表现了闪仲俨不甘寂寞希望用“逞材海内”的强烈愿望。诗的语言流畅格调峻峭字里行间渗透着一股倔强的进取精神显示了闪仲俨的诗歌才华和独特风貌。徐霞客游滇西时曾受到闪仲俨兄弟的热情帮助和款待。闪仲俨“以所4见《滇南诗略》、《诗源》(姚佺删定)、《滇南诗选》、《永昌府志》等书。5《仙政楼独坐》。
1《寄王泰符侍御》。
1《滇南文略》卷十九《刻弘山先生存稿语录序》《滇文丛录》卷八一《创建一城碑记》。作长歌赠更馈以赆。其歌甚畅而字画遒劲有法”2。惜其诗、字未留存下来。
闪仲侗字士觉号知愿闪继迪次子。天启七年(1627)举人有诗才曾随父漫游吴越到处唱和著有《鹤和篇》1三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是集一卷为杂文一卷为诗一卷为制义。”
闪应雷字明山保山人岁贡生疑是闪继迪的同宗生卒年不详。
《滇诗拾遗》、《大理府志》共录其诗三均为写景诗如《登绣岭望点苍山》:山竹尽日云霄里天际俄开十九峰。
立马乍疑青汉接振衣翻觉翠烟重。
垂垂银涌千崖雪飒飒暗涛万壑松。
胜概可容图画得不禁清啸堕芙蓉。
这诗写得开朗、明快赞美了祖国西南边疆点苍山的壮丽风光。
马上捷马明阳与闪仲俨、闪仲侗约略同时的云南回族诗人还有马上捷、马明阳。
马上捷字云客号阆仙云南寻甸人。著有《拾芥轩集》已佚。崇祯十一年(1638)徐霞客游昆明曾与马上捷相识并谈诗论文。可惜上捷无诗作留存下来。
马明阳字异野云南新兴人。崇祯间任顺宁府教授后归隐不仕。
马明阳幼年即攻读儒学才华出众见解深邃。应童子试时督学命诸生讲书。马明阳讲毕督学避席赞之曰:“从来简册之所未载前贤之所未。”1马明阳对经史百家多有深入的研究数学、天文、音乐、字韵、医卜之书无不涉猎。他喜为诗文“文宗昌黎诗摹少陵远近诵之如获异珍焉”2。著有《马异野文集》惜不传世。
2《徐霞客游记》卷十八。
1《永昌府志》作《鹤鸣篇》。
1赵士麟:《读书堂彩衣全集》卷十三《马异野孝廉文集序》。
2赵士麟:《读书堂彩衣全集》卷十三《马异野孝廉文集序》。
第四十五章李时珍第一节出身世医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号濒湖湖广蕲州(今湖北蕲春)人。出身在世医之家。父亲李言闻为当时名医著作有《四诊明》、《艾叶传》、《人参传》、《痘疹证治》等书1曾做过“太医吏目”2李时珍从小就受到家学的熏陶。父亲有志培养他走上仕途督促他认真读书除了儒家经典是必读的外还有传奇、诗词歌赋无不涉猎。这就为李时珍后来从事医药学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十三岁那年中了秀才但随后的三次乡试却屡屡失利。他的志向不在科举而是对中医本草学具有浓厚的兴趣因此他放弃了科举。他随父亲诊病济穷同时专心致志于医药学和博物学的研究。后因医好楚王之子的暴厥症他被征任楚王府奉祠正。嘉靖年间一度赴京供职太医院不久托病归。有感于历代《本草》多有讹误又对方士迷信泛滥的不满立志重修《本草》。他不辞艰辛跋涉远近寻采草药访求药书不耻下问考辨异同。积三十余年之功三易其稿终于编著完成《本草纲目》。晚年曾赴南京谋求刊刻并对全书加以修订定稿。万历二十一年(1593)病逝终年七十六岁。
1《明史·艺文志》。
2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十二《人参》人民卫生出版社1977年版。第二节《本草纲目》的科学成就《本草纲目》是中国药物学巨著。根据《本草纲目》中的记载李时珍先是在医药学方面有很高的成就。他十分重视中医的辨证论治主张全面认识疾病四诊合参然后依病处方。对于所谓“一方可以通治百病”的说法他是极力反对的这是“方伎家之术”不宜提倡。他认为治病应当深入了解病情使其有的放矢1。如在应用峻泻剂巴豆丸五十粒大胆地治愈王太仆的久痢溏泄病之后他语重心长地指出治病妙在配合得宜药病相当才能取得疗效。2中医理论中的阴阳五行学说、天人相应学说和脏腑经络他都有较深入的研究并能灵活应用。例如他用木瓜来治疗转筋与血病脚膝乏力。一般医家认为是由于木瓜味酸入肝而肝又主筋所以木瓜可治疗转筋。李时珍则认为应从五行的相互关系来理解即木瓜可以收敛脾肺耗散之气脾肺在五行中分属土金二行还能泻肝木之气从而使病症得以治愈。3从临床上说对李时珍影响最大的要算金元时名医张元素、李东垣这一学派。李时珍对张元素在医药学理论如药性的气味、阴阳、厚薄、升降、浮沉、补泄、六气、归经等内容的论述备加赞扬。受“补土派”代表人物李东垣的影响李时珍在临证过程中也特别重视脾胃的健运和正常功能。他认为人的中气(与脾胃机能密切相关)与疾病状态、人体正气之间的关系至为密切甚至人体的头部能保持端正不倾九窍所以能通利与胃中清阳上升之气关系也极为密切告诫治病匆过用苦寒而伤脾胃之气。如对于用麻黄汤治疗伤寒的机制一般均认为是风寒表、调和营卫、汗祛邪。李时珍则认为汤方中之麻黄、桂枝、芍药、甘草以及姜枣等率皆理脾救肺之药。
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在医学方面有不少新的创造和明。如:次记载的一些病症有铅中毒、汞中毒、一氧化碳中毒、肝吸虫病等。创造了诸如蒸汽消毒、冰块冷敷胸部以急救高热昏迷。倡用点燃香料烟薰以达到消毒空气的目的。所有这些都说明李时珍在医药学上从理论到实践都有相当高的成就。
由于我国古代本草学的博物学性质李时珍在自然科学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也是相当高的。在生物学方面李时珍已经具有生物进化的思想萌芽。当时他已经注意到生物界具有一定的变化顺序。在动物类药物中他根据动物构造的复杂性依次分成虫、鳞、介、禽、兽和人等部。这样的分类大体符合现代关于动物由单细胞到多细胞由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的进化观点。他还特别注意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指出地域和四时气候因素的差异将影响生物的生长与形态。如指出在浊水和流水中的鱼与清水和止水中的鱼的颜色及习性迥别;而山禽的咮短而尾则修长水禽则咮长而尾促。他认为鱼类的鳞与水波粼粼相似;树林中的鸟羽毛像树叶而兽类的毛像草所谓“毛协四时色合五方”1。还指出动物可以通过人工豢养而予以驯化如驯化野1《本草纲目》卷二三《阿芙蓉》。
2《本草纲目》卷二三《阿芙蓉》。
3《本草纲目》卷三o《木瓜》。
1《本草纲目》卷四七《禽部》。
象可以指挥自如对于植物家种的莲藕多佳要比野生者好。他还观察到遗传上的相关变异如指出人体头白其迟早老少均与寿命之短长无关而与“祖传”等因素有关;又指出乌骨鸡只须验舌即可以知晓是否真乌骨鸡等等。
在矿物学和化学方面李时珍已注意到地球化学分区的现象。在叙述铜矿时指出有赤、白、青之分。又指出水精出于南方者白、北方者黑信州水晶则浊说明矿物的分布和性质与地球的区域不同有关。关于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书中记载无机单体化学元素十九种包括钠、钾、钙、镁、铜、银、金、汞、锌、锡、铝、锰、铅、铁、硼、碳、硅、砷及硫等以及由这些元素构成的化合物数十种。对于每一种物质的来源、鉴别及化学上的特性都有较详尽的叙述。最可贵的是已依照各种单体元素及其化合物进行分类基本上能按单体元素分类从而澄清了其前代在这类药物上的一些混乱。在制备各种药物时记载了包括蒸馏、蒸、升华、重结晶、风化、沉淀、干燥、烧灼、倾泄等现代化学所应用的各种方法。他认为城市中的井水易污染如用来煎药须浓煎澄清后才能应用否则将影响药效。他还掌握了制备碱性碳酸铜的方法即利用铜器在带微酸性的浆水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互相作用下出现的化学反应的结果。书中叙述的制备粉锡(即碱性醋酸铅)的方法与现代荷兰法制备相似。他在叙述铅丹的制备法时提到的制备过程是利用物质溶解度和比重的不同进行分离和提纯由硝石与矾石分解和氧化而完成的。就石膏而言李时珍指出根据硬度的不同长石与寒水石实为不同的两种;再根据破碎后之物理性质不同即方解石呈方块状而长石成片段状也是同类的不同两种物质。在有机化学方面李时珍记录了以五倍子制取“百药煎”治痰嗽的方法实际上是我国最早制取没食子酸的记录。五倍子含有大量的鞣质遇到蛋白质及胶质时即生成沉淀经过酵可使毒性降低而溶解性提高如再经麴菌的水解作用就得出白色丝状的没食子酸结晶这个过程他已经加以实际应用了。
其他自然科学如在解剖生理学方面从解剖学上说李时珍所指的“脾”乃俗话所说的“联贴”是有形之物即后世所说的胰脏。他又先提出“脑为元神之府”说人体的头部如圆形的穹窿天盖在这里有“泥丸之宫”是一身神灵所集中的部位1这在我国古代医学以心为全身脏腑的主宰的传统观念中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使其后的一些医学家对于脑子的功能有进一步的认识。在药物栽培方面对于土壤、整地、繁殖、灌溉、施肥和收获的知识都符合现代药物栽培学的要求。李时珍还通过利用较精密的称量方法测量容器中水分蒸度的不同以预知天气的晴雨;利用玻璃中是否有气孔存在以鉴别天然及人工制造产品。他还指出动物粪便可以化石、动物也可以化石这些也属次记载。他还指出月球与大地一样其中的树影、嫦娥之类实乃“山河之影尔”2至于雨中落桂、雨尘沙土石、雨金铅钱汞、雨絮帛谷粟、雨草木花药、雨毛血鱼肉等等如其认为并“非月中有桂”因为桂只在南方才有所以南方雨桂乃自然现象。李时珍当时对一些天文气象现象的了解已是很深入的了。
1《本草纲目》卷三四《辛夷》。
2《本草纲目》卷三四《月桂》。
第三节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李时珍之所以能在古代科学上攀登高峰取得伟大的成就正是因为他有着一套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再加上他的勤奋刻苦、孜孜不倦的精神这些就是他取得成就的关键所在。
先李时珍在研究过程中坚持了自然科学唯物论的原则。他从小就受到儒家封建礼教的教育在思想上受到熏陶和束缚但他坚持了唯物论原则因而还是能取得成就。他所从事的是研究本草学也就是古代的博物学。宋代理学家朱熹说过:“上而无极太极下而一草一木昆虫之微亦各有理。一书不读则缺了一书道理;一事不穷则缺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缺了一物道理。须看逐一件与它理会过。”1对自然界一切要做到所谓“格物致知”。李时珍同意这一观点说古人既然如此重在“格物”则“医者贵在格物也”2。他认为天下万物都可以为药“虽冷僻不可遗也”“天下无弃物”3。他认识到并掌握了自然界的某些规律变化了解自然界事物的共性和个性知道什么是正常的什么是异常的。认为“神仙之说渺茫不知有无。然其所述之物则非无也”1。明确地把客观存在的物质与虚无缥缈的唯心邪说截然分开。他还十分注重自然界各种事物中有时存在着违背一般规律的特殊现象诸如诸木皆浮于水独沉香入水则沉而众石入水皆沉唯浮水石入水反浮这类稀奇古怪的现象。只有在充分掌握和了解自然界的众多现象和规律之后进行总结才能得出正确或较正确的判断“理外之事容或有之未可便指为谬也。”
李时珍对格物的目的性的认识是为了在临证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即“格物致用”。他说过要掌握本草的内容得其要领重要的是“在用者能得肯綮而执其枢机焉”2。所以《本草纲目》中于每一种药物之后都列出该药的功用方剂是“著用也”。通过对自然界大量事物的学习、实践和研究李时珍终于成为一个具有坚持自然科学唯物论原则的杰出科学家。
其次李时珍强调必须用辩证的观点来对待变化了的自然界事物。在本草学的范畴里一些古代本草学者对于不同时代学者对某一生物形态、药物性质等的不同描述常常是意见相左争执不休很少用辩证的观点去看待在时间上的变化和迁徙所起的影响及所致的差异也很少用同样的观点去看待地大物博、地域方舆在空间上的区别因而在这方面仍然停留在单纯的本草学的范畴。李时珍则从自然科学的角度去研究中药学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远远过他的前代。深邃的学识、广阔视野以及唯物论的态度使他观察到了生物界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如汉代《神农本草经》将云实花这种药列入可长期服用的“上品”药。事实上这是一种烈性药不可久服李时珍直率地指出:“此古书之讹也”敢于批评本草学家奉为神圣的经典。对于某些叙述有所不同的药物他并不一概斥为“古书之误”而是辩证地1《朱子语类》卷十五。
2《本草纲目》卷十一《芎》。
3《本草纲目》卷三八《服器》。
1《本草纲目》卷九《石芝》。
2《本草纲目》卷九《水银》。
对待。如黄连这种药汉代《李当之本草》指出以蜀郡色黄质肥而坚者为善;到了唐代则以澧州(今湖南澧县)者为好;而明代则以雅州、眉州(今四川雅安、眉山等地)者为上乘李时珍认为这是古今药物“兴废不同”所致。同样莎草一药是重要的药用植物李时珍指出南北朝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还不识此药其他各种本草书也不知有此药认为这种情况是古今在药物上的差异不足为怪。所以他指出现今不识之物就弃之不用“安知异时不为要药?”1认为“盖有隐于古而显于今者虽冷僻不可遗也”2。
李时珍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自然界事物无穷无尽一个人的精力、寿命都有一定的限度不可能亲身穷尽一切事物。对于那些反科学的邪说他痛斥其谬而对于亲自经历实践过的肯定无疑的科学事实他如实记载。对那些自己没有实践过的或者无法判定其真伪的传说或记载则作为存疑以俟其后之识者来加以补充、判断。比如他对所谓患疗疮者不宜见麻勃、见之即死的古代记载他写道:“不知麻勃与疔何故相忌。亦如人有见漆即生疮者此理皆不可晓。”3对于《广雅》所说的“天社”即蜣螂一说对于所谓金刚石乃鹰隼粘带食入腹中、遗粪于河北砂碛间所化而成的说法他表示“未知然否”对于“撒八儿”乃玳瑁遗精被蛟鱼吞食后吐出年深结成的传说他也承认自己无法证实或否定“亦无所询证”1。更可贵的是他抱定的那种“当俟博物者订正”、“漫记于此以俟博识”、“以备祛疑”等一类谦虚而实事求是的语句表明作者科学的态度和虚怀若谷的胸怀。他这种态度为后世从事博物学或相关学科的一些学者提出了许多有待探讨的新课题。《本草纲目》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另一原因也在于此。
李时珍研究自然事物的规律十分注意立论的严谨、结论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他所说的“的据”就是有可靠的证据。为了取得这种确实可靠的证据李时珍在工作中采取了多种多样的工作方法一种是“搜罗百氏”、“通考诸说”。他曾“闭门读书”达十年之久把他所能见到的各种古籍计八百多种搜罗无遗。他充分借鉴前人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间接经验其中包括从当时全国各民族中收集的民谣、俚语、俗话、民谚等以及各行各业劳动人民包括农夫、樵夫、猎人、手工业工人、矿工等等的实践经验。李时珍十分反对那种“贵耳贱目”的做法直接批评一些前人如陶弘景等人认为他们在某些问题上“未深加体审惟据纸上猜度而已”2“谬猜乱度殊无指归”3。他极力提倡要亲身体验然后才作结论。如关于“螟岭有子”的诗句他亲自观察蠮螉的巢视验其卵。对不同的蓬蘽他亲自采视比较。对蘋的不同品种也“一一采视”从而为“的据”取得第一手资料。李时珍抱着献身科学的精神亲自饮用曼陀罗花以取得其引致麻醉的最佳剂量对罗勒子作实验证实它具有治疗眼病的作用。
由于医疗临证的需要李时珍对自然界的不少规律有较多的了解。这1《本草纲目》卷十四《莎草》。
2《本草纲目·凡例》。
3《本草纲目》卷二二《大麻》。
1《本草纲目》卷四五《玳瑁》。
2《本草纲目》卷十九《蘋》。
3《本草纲目》卷十一《朴硝》。
种认识过程他称之为“窥造化之奥”。有许多药物依靠其“毒性”对疾病的抑制和影响而起作用有的毒性是极大的。如果不深入了解药性则不能掌握药物的性能他说“学者可不穷夫物理而察其良毒乎?”1掌握了药物的这些性能人们就有可能利用它治病避害就利。他从方士、统治者服食无度、招致杀身之祸的教训中领悟出真正地掌握药物性能利用并研究它使之有利于人类。这就是他的“格物致用”思想。尽管自然界还有许许多多的奥秘未被认识“造化之妙诚难殚知也”2但他认为就已知的这些知识人们有可能对自然界的现象进行干预进而加以改造使之为人类所利用。他的这种思想在本草学的具体研究过程中充分地表现出来。药物的性能虽然有其本身所固有的本质但他认为人类有可能改造自然“夺造化之妙”“达造化之权”3。这种从消极地认识自然进而通过实践升华为变革自然改造自然的积极思想是十分可贵的。也是李时珍全部科学思想的精华所在。1《本草纲目》卷三九《虫部》。
2《本草纲目》卷十一《食盐》。
3《本草纲目》卷九《灵砂》。
第四节深远的影响李时珍这个人物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就《本草纲目》而言书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甚至错误。他既批判迷信又说过“孰谓枯骨无知乎?”1自己有时也在宣扬一些迷信。从文献学的角度看李时珍在引用古代文献时有时作了删节甚至有个别加以主观改动的地方这些曾不断遭到后代学者的批评甚至攻击。但是作为一部科学巨著来看《本草纲目》和李时珍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本草纲目》全书近二百万字这样一部大著作在当时印刷、刻镂困难的条件下完成很不容易刊出后立即受到高度的重视。国内外各种翻刻本至今已多达五十种以上。其中初刻本(亦称金陵本)被视为稀世珍本。
金陵本《本草纲目》刻成不久万历三十五年(16o7)日本长崎的林罗山(又名林道春)获得一部并献给江户幕府的创建者德川家康。此后我国的各种版本《本草纲目》又6续传至日本。在后来的两个半世纪中其刻本达三十种以上。还先后传入琉球、朝鲜、越南等国家或地区。
该书对欧美国家同样有巨大的影响。十八世纪时《本草纲目》就先后传到欧洲和美国欧美各国主要图书馆都藏有《本草纲目》。1735年巴黎出版的法文本《中华帝国全志》中即有《本草纲目》的节译本。进化论奠基人、英国学者达尔文在著作中曾引用“古代中国的百科全书”以证明其进化论的观点。有的学者考证达尔文所指的“百科全书”主要是指《本草纲目》。因为书中提到有关金鱼、乌骨鸡等材料与《本草纲目》所述的内容相同。李时珍的《濒湖脉学》由德国的许宝德译述成德文在国外也有一定的影响。
李时珍在科学上的伟大贡献受到世界各国科学界的尊敬。
英国著名的科技史专家鲁桂珍曾写有“中国最伟大的博物学家李时珍传略”高度赞扬李时珍1。李约瑟在他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中写道:“毫无疑问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就是李时珍那部在本草著作中登峰造极的著作《本草纲目》李时珍作为科学家达到了同伽利略、维萨留斯的科学活动隔绝的任何人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2又在第三卷中把李时珍誉为中国博物学家中的“无冕之王”。
1《本草纲目》卷五二《人骨》。
1lugeidjen:atura1istsabriefbiographyoflishih-physibsp;josephneedham:.1471954.第四十六章徐光启利玛窦明中叶以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展使与生产展密切相关的科学技术有较大进展也出现了一批科技人物其中有把欧洲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来并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最著名的就是徐光启、利玛窦。
第一节徐光启信奉天主教的宰相徐光启(1562—1633)字子先号玄扈。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今属上海市)人。出身于商人兼小土地所有者家庭。父徐思诚“尝业贾”继弃而“课农学圃自给”。徐光启出生那年上海县“遭倭燹”松江府又生灾荒。徐家的生活更为窘困。祖母、母亲都得“早暮纺绩寒暑不辍”为了生活而从事农业、手工业的生产。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徐光启幼年常常接触到具体的生产知识。同时也培养了他以后“富国强兵”的思想以及勤劳俭朴和旺盛的求知欲。
万历九年(1581)徐光启二十岁时考中了秀才。在家乡教书并参加一些农业生产劳动。万历十六年(1588)二十七岁到太平府去赶乡试未考中。万历二十四年(1596)三十五岁在赵凤宇家教私馆并随之由韶州到广西浔州。这次长途跋涉俯仰于“崇山峻岭间文日益奇益富”1。在韶州时遇见了耶稣会传教士郭居静第一次听到有关西洋的自然科学学说。万历二十五年(1597)三十六岁春由广西返广东上北京赴顺天乡试。他的试卷已被阅卷官摈斥幸主考官焦竑是个有实学的人从“落卷”中看到了徐光启的试卷“击节称赏阅至三场复拍案叹曰:此名世大儒无疑也拔置第一”2。但以后万历二十六、二十八年两次赴京试进士均落第。
在第二次赴北京时徐光启途经南京结识了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他从利玛窦处了解到天主教可以“补儒易学”而“格物穷理”之学更使他神往于是加入了天主教。万历三十年(16o4)他四十三岁时再赴北京应礼部试以第八十八名中进士;殿试三甲列第五十二名授翰林院庶吉士。这时利玛窦也在北京从此向利玛窦学习西方的天文学、地理学和水利工程等方面的知识尤注意于数学。万历三十四年(16o6)与利玛窦合作翻译《几何原本》由利玛窦口述他笔译。经过两年努力译成前六卷。以后又合译《测量法义》。另与熊三拔合译《泰西水法》等书。
万历四十六年(1618)后金破抚顺警报迭至。徐光启积极上疏建议国防措施。九月升任詹事府少詹事兼河南道监察御史管练兵事务。他制订出详细的《选练条格》和计划但由于各方面的掣肘使练兵计划无法完成。因此他托病请假回到上海家乡进行原已计划编撰的“农业大百科”性质的“种艺书”也就是后来成书的《农政全书》。徐光启这次请假回乡除上述原因外也由于阉党开始专政正直的人遭到排挤他不愿与这些小人同流合污所以急流勇退。
崇祯元年(1628)七月徐光启以原官起任。这年他已六十七岁。次年升礼部左侍郎;七月奉敕修正历法。六十九岁时升为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协理詹事府事。崇祯五年(1632)七十一岁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预机务知制诰。崇祯六年(1633)七十二岁加太子太保、1徐骥:《先文定公行述》见《徐氏家谱》。
2徐骥:《先文定公行述》见《徐氏家谱》。
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这时他身体已很衰弱屡乞退休都未获准。十月初七日(11月24日)逝世。赐谥文定。1徐光启一生主要是中年以后担任过不少重要官职他的政治倾向比较鲜明十分关切国计民生。他从青年时代起就“以天下为己任”2。为此他曾学习兵书后来又亲自练兵负责制造火器参加保卫京师的战役。鉴于历年水旱灾害严重影响群众生活他从二十一岁起就开始留意“水法”对农田水利不断“周咨博访”3。在科学上他虽有多方面成就但主要是以农业科学来贯穿一切以此达到使天下“丰衣食绝饥寒”的目的。他几乎寄一生精力于农业试验和经验总结。他曾在天津做了多次试验开辟水田想实行军屯以应付长城东段后金的侵扰并想将之推行藉以“兴西北水利为国家立根本之计岁省东南挽漕百万之费”1。这一增强国防、安定群众生活的重要措施因明朝政治国势垂危未得到实行。明末农民起义威胁着明朝的生存徐光启片面地认为灾荒是引起农民起义的重要原因。因此为了巩固明朝的统治稳定人民生活他所撰写的《农政全书》特别重视“荒政”。这一目占到全书的三分之一以上收集了不少历代常平仓、备荒和赈济的材料并录载了朱■《救荒本草》和王磐《野菜谱》两书的植物作为不得已时的粮食代用品。在他丁父忧回上海守制期间也不忘对“地方利弊如建闸、蓄水、浚吴淞江复禹旧迹及民输布运等役不靳笔舌”为大家出谋划策。到逝世之日“临殁了了只以疆圉多故为念一语不及于私”2。徐光启一生廉洁自好生活俭朴刻苦耐劳。他做官后对家乡邻里仍是“温温笑语竟日无倦容傲色然不可以干私”;“庆吊燕会不随俗浮靡力返于朴服食俭约不殊寒士。终身不蓄妾媵。教戒子孙下至臧获皆有法”3。到病危卧榻时他还“力疾倚榻犹矻矻捉管了历书。良由生平劳勚习与性成不自觉病体之莫可支也”4。逝世后家人检视其卧榻现“褥上破烂一穴”。原来是他生前暖脚用的汤壶有些漏水时间久了使褥子烂了个洞。“自戊辰环召至癸酉谢世未尝携家自随。邸舍之内一榻萧然苎帷布褥祁寒独宿夜用汤壶暖足”5。《明史》中《徐光启传》评说:徐光启“雅负经济才有志用世。及柄用年已老。值周延儒、温体仁专政不能有所建白”。这是对徐光启晚年政治遭遇的扼要说明。
科技成就及《农政全书》徐光启是中国近代科学的先驱他的科学技术成就是多方面的。
1以上徐光启一生活动经历资料来源主要根据梁家勉著的《徐光启年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胡道静著《爱国科学家徐光启及其总结农业技术经验的三个阶段》见《农书·农史论集》农业出版社1985年版。
2徐骥:《先文定公行述》见《徐氏家谱》。
3梁家勉:《徐光启年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1徐尔默:《先考龙与府君及先妣顾孺人行实》见《徐氏家谱》。
2徐骥:《先文定公行述》见《徐氏家谱》。
3徐骥:《先文定公行述》见《徐氏家谱》。
4徐骥:《先文定公行述》见《徐氏家谱》。
5徐尔默:《先训》见《徐氏家谱》。
在数学方面最大的一项贡献是翻译《几何原本》。全书共十五卷译出前六卷。《几何原本》的翻译自16o3年起筹划16o6年秋开始翻译。次年利玛窦在向罗马的报告中写道:“现在只好用数学来笼络中国的人心。”足见利玛窦真正的心意了。已译出的前六卷是原书的拉丁文译文至于克拉维斯的注解以及其他收集的欧几里得《原本》研究者的工作几乎全部删去1。虽然如此《几何原本》的传入对中国数学界仍有一定的影响。徐光启在《几何原本杂议》中对它评价很高说:“此书为益能令学理者祛其浮气练其精心学事者资其定法其巧思故举世无一人不当学。”在翻译完《测量法义》以后徐光启自己接着写出《测量异同》和《勾股义》两书。在《测量异同》中他比较中西方的测量方法并用《几何原本》的定理解释中西方的测量方法和理论根据的一致性。《勾股义》是仿照《几何原本》方法试图给中国古代的勾股算术加以严格的论述。它表明徐光启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接受了《几何原本》的逻辑推理思想。徐光启对数学的认识和数学研究的方法都有独特的见解。他认为中国当时数学不达的基本原因“其一为名理之儒土苴天下之实事;其一为妖妄之术谬言数有神理能知来藏往靡所不效”。前者指当时一般学者名儒鄙视数学这一实用之学;后者指数学研究陷入神秘主义泥坑。他把讲究数学原理的《几何原本》看成是一切数学应用的基础。
徐光启也是明代天文学工作中的重要代表。欧洲天文学的特点是用严格证明的逻辑方法力求解释天体运动现象的所以然。他掌握了欧洲天文学知识后每次预报天象都较其他人准确。崇祯二年(1629)由于钦天监推算日食又生了错误徐光启才被任命主持明代唯一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历法改革工作。
这次历法改革是以西法为基础工作繁重又有来自保守势力的阻挠。
徐光启进行了坚决的抵制作了精细的规划和安排使整个工作进展较快至崇祯六年(1633)就编成了一部一百三十多卷的《崇祯历书》。它是集体创作但全书大部分经过徐光启的修改审阅。《崇祯历书》已开始接受近代天文学和数学的知识在中国的传统天文学向近代天文学的入口处迈进了一大步。如采用了丹麦天文学家第谷所创立的宇宙体系;采用本轮、均轮等一整套小轮系统来解释天体运动的度变化;引用了明确的地球概念引进了经、纬度及其有关的测定、计算方法;引入了球面和平面三角学等等。
除数学、天文历法外徐光启用力最勤、收集最广的要算是农学方面的研究了。其著作有《农遗杂疏》、《种棉花法》、《甘薯疏》、《种竹图说》、《北耕录》、《宜垦令》、《农辑》、《农政全书》等其中主要代表作就是《农政全书》。它是徐光启几十年心血的结晶是一部集中国古代农学之大成的著作。
《农政全书》共六十卷五十多万字分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蚕桑广类、种植(林木)、牧养、制造和荒政等十二大项。在徐光启生前《农政全书》虽已基本编成但未定稿。现在的《农政全书》是崇祯十二年(1639)经徐光启的门生陈子龙等在刊行时增删过的“大约删者十之三增者十之二”1。因此书中存在着的自相矛盾的错误很可能1钱宝琮主编:《中国数学史》科学出版社1964年版。
1《农政全书·凡例》。
是由于增删造成的。
《农政全书》转录很多古代和当时的农业文献这部分可以说是前人成就的选编很便于参考使用。徐光启自己撰写的有六万多字2虽然只占全书篇幅的八分之一但都是经过他自己试验和观察之后取得材料写成的所以科学性较强。他对前人的著述也不是单纯选录在其后面往往附有意见和评论。
《农政全书》写作的出点在于农政因此着眼于保证农业生产的其他措施如田制、水利等项。这是与以前农书的不同之处。酿造项目只收酱、醋、鼓而删除了酒;烹调只限于农家用得上的简单的几条。王祯《农书》中有关“农器图谱”《农政全书》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原则大量地收录并有所增补。蚕桑是江南的重要经营项目他记录总结了后起的新经验。江南又一向是棉花和苎麻的先进的栽培、加工地区徐光启的家乡松江府又是江南纺织染业最先进的地区因此除对种棉和棉田管理的新经验作了介绍之外对河北肃宁群众以稳定湿度为纺织环境的好办法特别加以推荐。当时传入的甘薯他根据自己的试种实践写出详细的生产指导书《甘薯疏》经过整理收入《农政全书》提倡各地种植用来备荒。对一切新引入、新驯化栽培的作物无论是粮、油、纤维都详尽地搜集了栽种、加工技术知识。《农政全书》还辑录了《救荒本草》等书中的植物作为救荒的补充食物。总之他没有因为着重政治措施而忽视技术。
与明代一般读书人不同徐光启很重视科学技术认为它是“经世致用”之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他“尝感愤倭奴蹂躏梓里丘墟因而诵读之暇稍习兵家言”;又“时时窃念国势衰弱十倍宋季每为人言富强之术富国必以本业强国必以正兵”1。张溥《农政全书·序》说:“公初筮仕入馆职即身任天下讲求治道博极群书要诸体用。诗赋书法素所善也既谓雕虫不足学悉屏不为专以神明治历律兵农穷无人指趣。”《启祯野乘》也说他:“尝学声律工楷隶及是悉弃去[专志]习天文、兵法[农事]、屯、盐、水利诸策旁及工艺、数学务可施用于世者。”2即使是非常抽象的数学他认为研究它也是为了实用在“度数旁通十事”的十事中指出数学在历法、水利、测量、音乐、国防、建筑、财政、机械、地图、医学、统计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应用。又概括说数学凡“有形有质之物有度有数之事无不赖以为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