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盖房(上)(1/2)
更新时间:2009-12-17
齐博松将这个消息告诉了贞杏,贞杏到觉得十分的意外,想不到,还真有这样的机会?二人一同到那片空地看了看。确实距离商业的中心远了一些。与贞杏家现在的位置相比,大概相隔800米左右。
“你说,这位置会不会太偏僻了?”贞杏担心的说道。
齐博松也吃不准,半晌没有说话。这位置,确实距离中心区的位置偏了一些,这能吸引顾客吗?
当晚,贞杏和齐博松就跑到了孙老板的家里证实了这个消息的准确性。孙老板还拿出了买地的文书和地契,并告诉齐博松,他打算下个月就动工了。到时候,建一座大的房子,扩大自己的生意,这样一来,看看方老板还有什么馊主意。
贞杏和齐博松听了孙老板的话有些放心了,第二日,齐博松便亲自拜托刘老板一定要帮忙办成此事。
隔了两天,衙门里的师爷就被请到了祥和庄。几杯暖酒下肚,师爷就和齐博松称兄道弟。果真,没出五日,一百两银子买了一亩地。贞杏见价格便宜,本想多投资几块。无奈,银子有限,又要盖房子,便作罢了。
有了地,一切就好说了。贞杏抱着那张地契简直要睡不着觉了,真是梦想成真,她本来就想这样做,想不到,真的实现了。
第二日,贞杏和齐博松亲自去看了买来的地,不禁的皱了皱眉头。
原来,这块地是位于拐角处,比那日看的那块地还要更远一些。听说,这里要修建成两条新的商业街,贞杏家地的位置正好在钉子路口的拐角,也不知道是好事儿还是坏事儿。
甭管是好是坏,反正,地已经买来了,总要有个安身的地方吧。
贞杏仔细的计算过,一亩地大概在660平方米左右,一百两银子折合人民币三万块钱,还真是划算。
相比之下,当年农村的房子确实买贵了。不过,人家的地上面还有房子。贞杏想到这一点,又赶忙催着齐博松到乡下去,将那房子换成一百两银子去。
刘老板看着大家都买地了,自己也有些眼红。索性,跟着贞杏他们也买了一块。距离贞杏家的地很远,刘老板的位置,简直就到了街角。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敢情,这新近建设的地方,十户里面有九户都是伊犁商会的人,这下好了,又到了一条街上,更方便管理了。
刘老板眼光独到,认为这条街上未来会有很好的发展。特别是,将来会成为大商号的天下。那些小商号不会有眼光买地投资,兴建土木。大多小商号只守着一亩三分地过日子了。
如果,真的将大商号与小商号分开,以后,这里的发展前途是不可估量。
贞杏可没有为遇到了这么好的机遇而沾沾自喜,令她满意的是,这个时代的房子还真是出奇的便宜。
贞杏没想到一件事儿,有些农民上山开荒,开辟出来的就是自己的土地。那个时代,人口并不稠密,又没有开发商折腾房价。贞杏高兴的事儿,在别人看来还真是微不足道。
据说,祥和庄附近的土地,当年只花了五十两银子就买了一亩。那些小商号们,看到真的有人去做冤大头花一百两银子买地,几乎要笑掉了大牙。
等齐博松将那一百三十两的银子拿回来的时候,贞杏仔仔细细的算了家里的账。
出去平日里的开销和做生意的流动资金。光绪皇帝给的五百两银子再加上这半年来赚的银子还有齐博松手里的一百三十两银子,一共是九百八十两银子。
贞杏有了这些银子,心里就有底了。刘老板、孙老板以及他们家商量好了,统一找一家施工队,这样,价格会便宜一些。
盖房子前,三家聚在了一起,一个熟悉的瓦匠师傅拿来了图纸。贞杏看了看,是典型的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全部都是二层小楼,楼上有尖尖的屋顶以及翘出来的屋檐。
“这房子没有供暖设施!”贞杏突然说道。
这一句话不要紧,大伙呆呆的看着贞杏,仿佛,她是从另一个世界来的一样。冬天到了,升火盆就好,还需要供暖做什么?
“刘大哥、孙大哥,你们二位的房子可比我们家的超市儿更需要供暖。就说刘大哥的,人家冬天来你们家吃饭,总不能每张桌子底下都放个火盆儿吧?”贞杏说道。
刘老板一脸的差异。“怎么了?我们年年都是这样过的!”刘老板说道。
贞杏见刘老板固执,又转向孙老板,“孙大哥,人家顾客冬天到你们家试鞋,总不能冻着试吧?”贞杏说道。
“可不,年年不都这样过吗?”孙老板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