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世间情,已惘然〔上〕(2/2)
成年后的朱标同样缺少决定自己命运的权力,只能一如既往地生活在父亲的阴影之下,在漫长而无奈的等待和不安中生活着。尤其是,随著他与太祖矛盾分歧日趋激烈,更不得不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最后,在多重因素的折磨下,终于尚未来得及登上他孜孜以盼且理应属于他的皇帝宝座,过早地先他父亲而去。
朱元璋痛失爱子悲痛欲绝,一众皇子终于守得花开见月明,父皇对大皇子的宠爱令所有皇子心存不满,甚至是嫉妒,只是毕竟他是大皇子,又是皇上最尊崇的马皇后所生,地位没有人可以动摇,只是如今没有登上帝位反而先行而去,这似乎是命运冥冥之中的安排,谁将会取代朱标的位置成为太子一时成为朝野之中私下议论的话题。
不想朱元璋将这种对爱子的思念愧疚转移到朱标的二子朱允炆身上,朱标长子虞怀王朱雄英开平王常遇春之女所生,可惜八岁时不幸病死,封为怀王大有怀念之意,朱元璋目光落在朱允炆身上,神态言行和他的父亲几乎一模一样,神情不由得一阵恍惚,内心深处的愧疚遗憾再一次升起,他思念已故长子朱标,父子之间的情意以及那份期待其他人根本无法取代。
朱允炆生性忠厚,深得这位太祖皇帝朱元璋喜爱,加之对已逝长子朱标的愧疚,不顾众人反对朝堂之上策立朱允炆为皇太孙,其中深意自然明了,自己百年之后欲传位于此人,只是历代皇位更替都是子承父业,有子不传而传孙尚属少数,自古虎父无犬子,对于此举其他诸王极为不满,只是面对自己的父皇敢怒不敢言罢了。
诸王之中声望最高当属两人,四皇子燕王朱棣,十七皇子宁王朱权,朝中早有传闻燕王善战、宁王善谋,尤其是燕王朱棣自幼跟随朱元璋征战四方,立下战功无数。
朱元璋当年起兵反抗大元,得到天下豪士全力相助,其中更是不乏名将良臣,只是随着常遇春、徐达等人的病逝,几大冤狱过后,李善长、蓝玉等人悉数伏诛,朱元璋身边很难再有绝对信任的人,这就是一颗帝王的心,绝情、冷漠。
北元势力蠢蠢欲动,大明朝无良将可派,朱元璋只得将目光落在自己的四皇子朱棣身上,朱棣善战更懂战,只有真正懂得战争的人才能时刻把握战争的命脉,朱元璋多疑即便是当年生死患难的兄弟同样无法信任,打天下与坐天下完全不同,精神与追求会随着生活的安逸富足逐渐变质,内心的贪婪欲望不断膨胀,历朝历代都是如此,朱元璋至少不想看到这样事情在自己身上发生,草再干只要没有可以点燃的火苗永远无法燃烧,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深通其中道理,帝王之道不仅仅是制衡,更多是考虑如何将未知的危机悄然化解于无形,他做到了,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将危机完全化解于无形。
国家稳则百姓安,百姓富则天下平。
朱元璋一生为了大明江山鞠躬尽瘁,更是担心日后诸王为了皇位兄弟相残,如今能够做的就是尽全力培养出一个能够令所有人信服的好皇帝,那就是自己的长孙朱允炆。
允炆低声道:“皇祖父,蓝姝与我青梅竹马,蓝玉一案虽得锦衣卫查证属实,不过其中牵连甚多,很多人不过是为了自保,所供证据未必为真!还请皇上彻查此事免得牵连无辜。”
朱元璋听闻原本缓和的脸上再次露出怒意,手猛然一拍椅子高声道:“她是什么人,为什么值得你跪下,你又是以什么身份和朕求情?”声音落下,站在一旁的老太监身体忍不住动了一下。
朱允炆头低得更低,“蓝姝是孙儿的心上人,没有她孙儿的人生将会变得毫无生趣,皇祖父,孙儿求你。”
朱元璋脸上露出一丝苦笑,“可惜你确生在帝王家,从你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你的命运与别人不同。”
朱允炆道:“孙儿宁愿不要。”
朱元璋道:“放肆,记住你没有说这句话的资格,多少人争着想要的东西在你眼里就是那样的不堪?如果真是这样,朕会成全你。”朱元璋目光如炬,浑身上下散发出帝王所特有的威严,跪在下面的朱允炆一言不发,他在思量还是权衡,这是一场情与天下的赌局,他不能输,更输不起。
朱允炆头低得更低,对于自己今天能够得到的一切完全没有想过,生在帝王家,自己毕竟是皇孙,如果自己的父王接任皇位,按常理自己同样可以得到,只是随着父王的离去,一切都化为泡影,身为男儿对权力有一种莫名的向往,直到接到旨意进宫册封自己为皇太孙的那一刻起,原本熄灭的希望再一次燃起,他不想亲自毁灭。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四五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可以等候的思念至少带着一份牵挂,一旦无法得到皇上的恩准,那么蓝姝必然会因为蓝玉案遭受牵连最后香消玉殒,一阵悠扬的钟声响起,朱允炆想起三天前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