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节 内忧之患(1/2)
欧阳澈闻言是皱了皱眉头,喝了口香茶继续说了下去。
文帝的贤明之下着力富国富民,将所属各衙门的官吏最大化的节减,这有利于减轻民众的负担,但是却是造成了各个衙署人员不足的情况,再简单点说是人才不足。
军事上太尉李飘然、骠骑将军李智、卫将军石蓝枫都是堪称当代名将,大蜀本就是山川地理险阻重重,这三人合力之下的数十年间大蜀边防如同铁壁一般。这三人几乎是指挥了数十年间所有的各项战役,所以在战略将才之上却是显得稀少。
政务上在赵元的统帅下,也几乎同军事上一般模样。
刘静安自是不必说了。
所以大蜀实质上是具有权臣之样,但是这几人除了石蓝枫之外军事品性高洁之士,这才没有出现权臣之实。
但是这几人数十年间在大蜀呼风唤雨,会惹起多少人眼红?会使得多少人向往不已间却是仕途无门?
更为严重的是这种局面之下,大蜀一旦失去这几人的依靠,前途会是怎样?各方势力还能被压制的住吗?
欧阳澈说到这里,刘静安已经是罕有的面沉如水。
他见欧阳澈停了下来,便叹道:“子玉果然是直言不讳,老夫也是深有同感,只是大错已铸回天无力。”
楚云谦此时已经是听得有点心惊肉跳了,这些虽然他们几个有过私议,但现在欧阳澈当着刘静安直面说出,实在有些指着之意。
他连忙道:“大人言重了,大人与太尉、丞相多年苦心为国,否则大蜀哪里会有今天的安定。”
刘静安摇了摇头道:“云谦不必安慰我,只是自从陛下登基以来大蜀从民生凋敝,到现在的民生康乐,这些都不过是时局所致罢了。”
众人都是知道,大蜀创业艰难。开国之后境内多是荒芜之地,两代明君费尽心血奖励农耕,推行商贾之道。即使如此在文帝临朝之时,蜀境居民还是食不果腹国库空虚,加上往年征战连连更是如同雪上加霜。
只是到了刘静安、赵元、李飘然三人横空出世联手辅佐文帝之下,才得以外御强敌内平山河,大蜀才得以逐步趋于稳定发展。再经数十年的艰辛之下,终于使得蜀国民众富足得以喘息。
在这种大的时局背景之下,强权可以使得政令、军令通畅,数位人杰便是定鼎了大蜀的兴旺。可是凡事都是有正反两面,习惯了这种军政体制之下,想一朝一夕的在内更改却是非易事了。
欧阳澈也是嗟叹道:“数位蜀国秉国大人的功绩将会使得青史生辉。”
刘静安喝了口清茶道:“只是眼下却是危机四伏,索性你们都是已经看出其中隐患。时辰已是不早,老夫就向你们一一道来。”
众人是静待刘静安下文,只听他慢慢的道来。
现在是太尉李飘然战死,军事上仅仅只有骠骑将军李智硕果仅存,其余的几乎没有可以整体主持战局的一战之将。但是太尉一死,兵部尚书又是多年空缺,这里面想角力的将官又有多少?
刘静安也是面临死局,生死难测。
文帝病卧之下却是核心,倘若一旦病故驾鹤西游,这大蜀的至高权利几乎变成了真空。
更为揪心的是文帝数子中,太子张勇实在是才具平庸。虽然是仁厚异常。若在平时当可为一代仁君,可是风雨飘摇之际有怎堪大任?
所以,一旦局势朝着这个方面发展,大蜀必然是内患四起。三杰中仅仅余下的赵元又不精于军务,这局势却不是他可以轻易驾驭的。
还有皇室中的几位王爷,平日里是养花弄鸟不甚关心政务。可在这种局势下,还会是这样吗?
前朝往事内患之下的王朝倾覆几乎是比比皆是,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的道理并不是人人都懂得。
刘静安说到这里对着楚云谦等人笑了笑道:“云谦,你等可知老夫的担忧?这内患一起恐怕是大蜀速亡之局,所以你们回到潇水后一定要小心防范此点。”
楚云谦知道刘静安不会回潇香大营,要在此地死守,可是这番嘱咐却是什么意思?
当下他问道:“末将驽钝,还请大人明示。”
岳渊二人也是有些糊涂相互看了看。
刘静安道:“云谦刚刚在阳明城外立了奇功,这么快便被调来剑阁,难度云谦还看不出来吗?”
楚云谦闻言是心中寒意顿起。
刘静安的话已经是挑明了,这里面必然涉及了元朝细作的作用,反而言之便是朝廷之上已经有了和元朝合作或是甘为鹰犬之人,而且还是可以影响兵部决策的人。
但他心中转念间又是想到了刘静安手中的那份太子谕,心中更是冰寒。这份可能将刘静安置于死地的太子谕,会不会也是在元朝细作指使下所为?
楚云谦问道:“大人,莫不是那份太子谕也是同样如此?”
刘静安轻声道:“这些都是推测,但是此不无可能。老夫以为眼下是内忧外患时局危急,我已经暗自传书让赵丞相一定竭尽全力从潇香大营中调你回京,希望你可以在这风雨飘摇之际能够对赵丞相助一把臂力。”
楚云谦心中是感激不已,刘静安是谋算深远。
让赵元调自己回京可以让自己名正言顺的从这剑阁脱身,因为自已可以是奉刘静安军令伏击石蓝枫后前往潇香大营休整。毕竟骑兵可不能回剑阁这重山之中。
同时北军的余兵暴露之下,肯定会引起北元的高度重视,他们不会允许蜀军这支劲旅余部的存在。那么还留在潇水西岸的武安、临安两大营必会引发元军从武安关出兵的致命性打击,所以伏击之后大军只能退往潇香大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