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煮酒论天下(1/2)
抱歉,今天有事耽搁,晚了。不过这章三千四字,差点儿就四k,算是两章吧!这章找资料找得俺头大,看偶这么辛苦的份儿上,投几张票票安慰吧!铺垫完成,下章开始,周瑜正式开始展期。
==========================================
“子敬,我们不如再去放舟游湖如何?”周瑜忽道。
鲁肃不由脸色一变,忙摇手道:“不可!不可!”
周瑜哈哈一笑,道:“我们岂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这话说得倒是,人确实不能因为遭过一次挫折之后就变得胆小怕事。不过鲁肃虽认同周瑜这话说得有道理,却还是一再坚持,坚决不让周瑜再下湖,起码最近十日内都不能下。最后鲁肃提议,两人改在了湖边钓鱼。
周瑜还算是“病号”,鲁肃自回去准备钓具等物。不多时,鲁肃带了两名家人与一名婢女前来。除了钓具,鲁肃还带了案几、坐具、炊具、酒水等物。重物自都是家人扛拿,鲁肃自己只拎了两根钓竿与一陶罐酒。
周瑜等待之时,也没闲立着干等,沿岸巡走,觅了一处适宜垂钓之处。
鲁肃带人到来,立即吩咐布置。一张小几放正,两个绣墩分列,炊具、杂物等摆一边。摆放好后,两名家人自退到一旁待命,婢女则在旁生火煮酒。
鲁肃伸手请周瑜入座,两人执竿垂钓。
汉代还是行跪坐之礼,坐具也不过膝下一垫而已。但跪坐多是用于室内,室外通常也就不怎么拘礼了,尤其是在跪坐不方便的地方,下层人士家中也不怎么严格守礼。
高离地面的坐具早已经出现,据传在春秋时的齐国就已出现了凳子的原型——马扎。最初是用来踩踏上马之用,后来也就有人拿来当坐具了。这墩在汉代早就出现了,是由下层人士村野中闲坐的大石展而来,为携带方便,多为竹藤编制而成。后渐流行开来,上层人士于野外闲坐时也有用之,为示区别与高雅,在墩面上装饰绣套,成为绣墩。
二人坐下不久,那婢女便已生着了火,酒香随着温度的升高渐渐飘起,让人闻之便已欲醉。
秋高气爽,湖阔天空,与好友隔几而坐,临湖垂钓,秋风送爽,旁边酒香飘然。此情此景,可以入画。
周瑜此刻的心情,也如这面前的巢湖。平静、空阔,湖面倒映着更加广阔的天空,碧空如洗,装点着几许悠悠白云。实在是悠然自得、云淡风轻,还有惬意与舒爽,以及淡淡的喜悦。
记忆中,似乎好长时间,都没有此刻这般放松悠闲了。自接掌了父亲留下的家业后,他就总是在忙碌,有时忙里偷点儿闲,也总是闲的紧张,每一个得之不易的闲时总似乎是在赶场,来去匆匆,让他留不住几分真正的放松与悠闲。
“公瑾!”旁边鲁肃轻呼。
周瑜这次总算没太走神,闻言转过头来。鲁肃正举着酒杯,示意他对杯而饮。原来酒早已温好,婢女都为两人盛好,只是他没注意。
“哦!”周瑜微微一笑,举起杯来与鲁肃对饮了。
温热的酒液入口,带着滑濡与清甜,似乎度数并不高。这低度酒,他似乎也好久没喝过了。以前跟人应酬喝酒、饭局,都是高度数的酒。尤其白酒辛辣,他虽然酒经考验,量也算练出来了,但仍然不贯入口,也谈不上喜爱。
这里的一切似乎都要让他忍不住喜欢,连酒也是,甚至酒具。他喝完酒,仔细看了眼手中的杯,放下杯来,又不禁一笑。
这酒杯为漆制耳杯,平底,椭圆,木胎涂漆制作,两侧各有一个弧形的耳。既可用来饮酒,也可盛羮。因其形状像爵,两耳像鸟的双翼,所以又称作“羽觞”或“羽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