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草原王子(2/2)
从出生起,他便与草原为伍,碧草蓝天陪伴着他成长。突厥是游牧民族,一直是居无定所。随着隋朝帝国的强盛崛起,他原本快乐的童年生长的地方被迫西迁。这让他非常难受。为此他问过他的父王为什么要搬家。
他的父王说“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谁的实力强盛,谁就能控制广阔的草原。我们的民族现在还很弱小,所以遭受汉人的**,被他们夺去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等有一天我们强大了,团结了,我们才能回到我们生活的地方。你要知道,只有自身强大才能不被欺负,只有强大我们才能拿回属于我们的东西。不管以后如何,你要牢记,你的家乡是草原。这片土地养育了你,不管将来发生什么事,你都要捍卫草原的荣誉,保护好你的子民。让他们安居乐业,不再受汉人的**!”
当时的他还很小,不是很懂事。父王的话给他单纯的心灵烙下了民族的仇恨。他永远都忘记不了父王说这些话时那种萧瑟、落寞、悲壮同时包含着那颗不屈的心灵。从哪个时候起,他便被迫离开熟悉的家乡,熟悉的环境来到另外一个草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渐渐懂得了当初父王的苦心。也明白了自己的使命。只有强大、才能保护自己的子民。只有强大、才能不被欺负。从此他告别了单纯的童年、告别了懵懂的少年。在他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变强!
在他的部落中,他的骑术、射箭从来都是第一。不光如此,他的父王为了让他变强、为了以后和汉人战斗给他请了不少汉人名师,教他汉人的琴棋书画、礼仪风俗。他刻苦好学,不仅学艺出众折服了授课他的所有老师。并且自己还钻压兵法谋略。汉人的兵法他甚是喜爱,尤其那句‘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只有清楚自己的对手是什么样,才能找到克敌有效的方法。但是这一切远远不能满足他那颗充满热血的雄心。所有的书都读的差不多了,该学的、该练得他都能掌握精髓举一反三。他的父王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教他的。就在他以为自己足够强大、可以带领自己的子民重返故地时,他的父王给他带来了一个人。
从小到大他一直没有师傅。他的父王每次教他也只是讲解下该避免的错误,只讲一遍其余的靠他自己努力拼搏。只要不死,他就不会放弃。为了学习搏杀、他来到深山老林只带了些干粮,身临其境的面对野兽。搏杀过黑熊、老虎、野猪。回到部落时遍体鳞伤奄奄一息,他的父王只是让人给他包扎了伤口,其余的一概没问。他的箭术冠绝草原、百步穿杨在他十二岁便已做到。教他的汉人儒生,有时甚至被他反问的瞠目结舌。所以他没有师傅,也没有人可以做他师傅。直到这个人的出现。
中年人,四十来岁左右,长得平平淡淡。外貌并不出众,唯一让他感觉有些奇怪的就是这个人左手少了一个指头。少的是大拇指。从第一眼看到这个人时,他的内心就不平静。这个中年人的眼神一潭死水,仿佛整个世间都不能引起他的兴趣。但是当他看你的时候,眼睛隐藏的那种气势、那种火焰一下子能让你沉迷进去。当时他就沉迷了。幸好那个中年人只是看了他一眼后,就没再看。恢复了刚来的那种死气。
“以后你就跟他学习了。记住、他就是他的师傅。对待师傅的礼节、想必你也清楚,现在就行师徒之礼吧。”父王淡淡的说道。
“师傅在上、徒儿统叶护拜见师傅。”按照汉人的礼仪,他给这个从没谋面,不知深浅的师傅行了师徒之礼。从此他有了师傅。
有了师傅后,他的父王再也没管过他。他的一切行动都由他师傅安排。这对于一个年少轻狂、雄心勃勃的少年来说不是好事。他想要反抗、他想要证明自己很强大,强大到根本不需要学习不需要师傅。但是他没能如愿。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能有谁让他心甘情愿的为之佩服,恐怕只有这个中年人。在短短了三天了、他以前为之自豪的所有本事,在中年人面前如同小孩过家家不值一提。射箭他能百步穿杨,中年人则是千步穿杨百发百中,而且还是蒙面的情况下。搏杀,在部落中没人是他的对手,但是中年人只是站立不动,任凭他绞尽脑汁想尽一切办法都不能近身,更不要说放倒。至于其他的,不管哪个方面他都是像个小孩在中年人面前都如归幼年。
他服气了。他展现了他的所有技能。甚至动用了手段,结果还是徒劳无功。那一夜他调集了五百精心挑选草原猛士。这些猛士在部落中都可以以一当十,但是在这个中年人面前,这些猛士竟然没有撑过半柱香的时间全部倒地不起。直到现在,这五百猛士见了中年人如同鬼魅,根本不敢抬头,两腿像刷糠一样,颤抖不停。也就是那一晚,他看到了中年人实力的冰山一角。
也是这个时候他才知道在他看来是妖法的东西原来叫做武功。
武学之奥秘博大精深。能等大雅之堂的初学者可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且来去自由。
武学之哲理如同人之本性。炉火纯青者可洞悉人心、知晓自身安危。
武学之精髓汇通百家之长。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知晓天机洞察时命。
这是中年人告诉他的。当时他问道武学有没有最高点?
中年人沉默无语,半响后抬头说道“我就是最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