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未雨绸缪(1/2)
第三十五章 未雨绸缪
刘烨在蒙古包外看到冯嫽和师中,还有手执佩剑蓄势待发的常惠,顿时明白过来,连忙挥手,示意他们都散了吧。
常惠瞪着刘烨身后的蒙古包,愤愤不平地跺脚,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都是在问候军须靡和须其格的十八辈祖宗。
师中理解他的心情,英雄无用武之地,确实是件挺憋屈的事,但刘烨不打算让他们插手,应该已经顺利解决了那件事。
之前,冯嫽始终不好意思告诉师中和常惠,其实刘烨和翁归靡两情相悦,他们互相喜欢也准备在一起,但两人之间的确没有那种关系。
师中反应迅速,很快意识到须其格为什么跟军须靡一起去,还要带上莫巴一家人。男女私通的罪名要是放在大汉,那是要有性命之忧的,虽说在洗浴这种事情可大可小,但军须靡毕竟是昆莫,刘烨和翁归靡同属王族,为了维护王族的颜面,也是要有个说法的。
况且,扩建赤谷城一事让军须靡大伤脑筋,这项开支对本就不太宽裕的乌孙国库来说有些吃力,不过赤谷城建成以后的收益,可以预见是很可观的。猎骄靡之所以坚持扩建赤谷城,不仅是张骞的提议让他看到了光明的前景,他自己也认定这是造福百子千孙的大事。
乌孙的地理位置举足轻重,赤谷城更是连接了西域的交通要道,不管是西域诸国还是大汉的商旅使者都得从这儿经过。西域物资贫乏,祖祖辈辈都是拿猎物交换粮食,开采天然矿藏换取衣物用品。
从商这条路是乌孙必然的选择,扩建赤谷城势在必行。
猎骄靡时期国库空虚,解决国民温饱问题之前,他没有余力付诸行动,临终之时拉着孙子军须靡的手千叮万嘱,交代他一定要实现这个愿望。
在大汉的帮助下,乌孙的国力提升不少,军须靡一向勤俭,多年下来倒有一笔积蓄。与长老大臣们讨论扩建赤谷城之前,军须靡和翁归靡暗中去过几次赤谷城,经过调查,做出比较接近的预算。
预算在军须靡能接受的范围内,想起祖父的殷殷嘱托,沉寂许久的心狂烈地跳动起来。他要扩建赤谷城,有生之年一定要成功。
然而,朝中长老大臣们并不像他这么乐观,他们认为此事行之过早,乌孙应该养精蓄锐,等国库富足的时候再动赤谷城的念头。因为,匈奴的威胁时刻存在,边境的平民百姓很多连饱饭也吃不上。如果在这种时候,匈奴发动侵略,乌孙就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
他们这番话,军须靡根本听不进去,匈奴的威胁何时不存在才奇怪了,畏手畏脚能干什么大事。但他又不能直接反驳他们,只好将提议延后。
不同于保守中立的长老大臣,翁归靡是站在军须靡这边的,他也认为扩建赤谷城势在必行,拖延下去只会耽误乌孙强盛。匈奴固然可怕,但他们还有大汉这座靠山。大汉皇帝早想拔掉匈奴这颗眼中钉,正愁时机不成熟呢,如果乌孙与匈奴交战,大汉一定会来帮助盟国,将匈奴彻底歼灭。
正因如此,匈奴不敢轻易对乌孙发兵,他们也怕乌孙豁出去了,若是来个玉石俱焚,得利的就是死对头大汉。
有翁归靡的支持,军须靡也有了信心,为免跟长老大臣发生正面冲突,便将此事交给翁归靡处理。(. )但军须靡渐渐发现,翁归靡在朝中的声望越来越高,那些无动于衷的长老们开始对扩建赤谷城产生兴趣,甚至还主动询问翁归靡相关事宜。
军须靡开始反思,难道他给翁归靡太多权利了?想想也是,翁归靡是乌孙的使者,每当其他国家来访,都是他出面,大汉那些农业纺织人才跟他最熟悉,就连解忧公主跟他走得也很近!还有,翁归靡是乌布吉长老未来的孙女婿,乌布吉这个老滑头,肯定会帮他树立威信!
翁归靡位居左贤王,本来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万一风头盖过了他这个昆莫,以后乌孙的事还是他说了算么!
所以,军须靡对翁归靡的戒备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须其格污蔑翁归靡与刘烨的关系,只是挑起事端的导火索。军须靡没有深究,是因为他不想深究,他等不及借这个机会打压翁归靡,至于刘烨只是个牺牲品。
师中和刘烨已经将整件事看透,他们交流起来也就容易得多。
“刚才那种情形,我不得不为左贤王说句公道话,为了维护我的声誉,连皇叔都搬出来了。这样做虽然化解了这场危机,但军须靡和须其格以后一定会处处提防我。”刘烨将方才发生的事一五一十告诉了他们。
“说得好,他们那种人自以为是心胸狭隘,公主就不该给他们留面子。”冯嫽觉得解气,忍不住拍手叫好,“我没在现场都觉得浑身舒服,公主你早该这样做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