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漂白身份(1/2)
阳武县的百姓很是热情,一直将武松簇拥到了衙门口,才被同样兴奋的官差驱散。 []说实话,作为一个杀手,很少能够有机会公开接受众人的欢呼,今番一体会,才发现心底里似乎滋生了一种叫做野心的东西,一想到几年后大宋那烽火遍地的场景,凭武松上世的经验才华,完全可以一统山河,甚至是开疆拓土,让西夏,大辽,金国都匍匐在他的脚下,又有何不可。
武松越想越觉得兴奋,好似胸腔中有什么要喷涌出来一样。正当他要努力平复这满腔的热血时,一个青衣小帽的中年人朝周逆走了过来,拱手称道:“这位壮士,敢问如何称呼?”
看着眼前这位一脸坏笑的猥琐大叔,不用猜,肯定是师爷一类的人物,武松连忙回过神来,想起原来武松融合在自己脑海中的记忆,敛了敛容,也朝对方一抱拳:“大人客气了,小人清河县武松,因在家排行老二,旁人也唤我作武二郎。”
似乎武松的客气让他很受用,他脸上的笑容又多了几分,“哎,武壮士客气了,陈知县知道你打虎的壮举,立刻让我来传唤,来,壮士,大堂请。”
终于要见正主了,武松不禁有些窃喜,要知道,凭着自己现在的名声与本领,随便找一个地方落草,至少也能当上二当家的位置,武松甚至可以冲上梁山,宰了王伦那小子,自己招兵买马。( )可是随着原著中情节的发展,被逼上梁山好汉越来越多,一旦宋江那个反骨仔进了梁山,不把梁山的家底败光才怪。
既然落草有风险,周逆何不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呢?只要打入宋朝的内部,取得徽宗的信任,再把高俅、蔡京、童贯这一伙奸佞暗杀,完全可以学三国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手握京城十万禁军,再招安梁山,北抗金辽,南讨方腊,大事可期。就算此计不成,顶着一个官家的身份,也有利于他培养自己的势力,就像那黑宋江一样,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县城押司,暗地里结识一些黑道分子,明面上又装作一副仗义疏财的样子,黑白通吃,偌大一个郓城县,竟能任凭他呼风唤雨,好不威风。
既然打定了主意,武松就在师爷的陪同下,来到了衙门的大堂之上。“大人,这位打虎的壮士已经带到。”师爷朝上一拜,便同差人一起退到了两旁。
“清河县武松,拜见知县大人。”武松往前踏了一步,朝这个陈知县一拱手,语气不卑不亢。话音刚落,整个衙门大堂上的气氛一下子变得很冷清异常,原本在窃窃私语的众人也停了下来,每个人的脸上都透露出惊奇的神色,尤其是那师爷,不停地朝他挤眉弄眼,不知道的还以为这师爷面瘫了。( )
对此,武松的内心一片淡然。徽宗时代的官,十个知县九个贪,还有一个是面瘫(白痴)。自己如此淡然的态度,对于拍惯了马屁的公差们来说,是有点不适应。
不过,武松可是将这位陈知县的心理摸得一清二楚,这招欲擒故纵绝对是用的恰到好处。果然,在暂时的冷清之后,陈知县连说了三个“好”字,气氛又逐渐回暖了。堂下的人也傻呵呵地跟着赞好,最纳闷的莫过于师爷了,他大概是在想自家老爷为什么突然之间转了性子,难道……可他也不好这口啊。
其实很简单,对于熟知水浒中各个人物性格的武松来说,陈知县的反应其实是意料之中的。水浒原著中武松在自首之后,陈知县并没有落井下石,反而竭力为武松脱罪,要知道武松手上有两条人命,最后只判了一个发配千里的罪名,要说这位陈知县对武松没有一丝敬佩,是不可能的。所以武松才会尽量显示出打虎英雄该有的本色,借此博得陈知县的好感。
停了一会儿,陈知县又发话了,“武壮士,你既是清河县人士,离我阳谷县不远,不如在我这当个步兵都头,也不辜负你这一身的武艺。”
“多谢大人抬举,武松这些粗浅功夫,怕没资格当这个步兵都头。”武松心中一喜,继续讨价还价。
陈知县急了,正想继续劝。大堂右上角一个大汉开口了,“哥,这厮好不识抬举,我看他的武艺肯定也不高,不然怎么会推脱,他要真有本事,敢跟我比试吗?”
武松用看白痴一样的眼神看向他,大哥,你是真傻还是假傻,我老虎都打得死,还怕你这个无名小卒。不过,当武松看到他身上的的官服,又想到这人刚才称知县为“哥”,立马改变了主意,或许自己可以利用一下这个傻瓜。
“噢,原来知县手下竟也有如此好汉,武松愿见识一下这位好汉的身手。”这个马屁实则是一个陷阱,你不答应,就不是好汉,是孬种。就凭那人的智商,不答应才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