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节:人情世故(1/2)
三个人押着货从南方回来,杨昆特地跑市里买了电锤、水钻、胀管器,刘学锋本人就是修家电的,气焊、氟里昂气罐等工具自己就有。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在94年,空调还属于奢侈消费品,不能搞上门推销那一套。
得让买家主动找上门来。
有能力消费这些空调的目标人群里,公家单位付款不及时,批手续更麻烦,不予考虑。
杨昆瞅准的是县城里先富起来的那批人。
92南巡过后,国内兴起了新一轮的经济建设高~潮,下海经商也随之风起云涌。
一批批富有开拓冒险精神的实干家放弃国家干部的身份,从体制内移身商海,这些人后来被归为“92派”。
眼界上的开阔,经济上的富足,使这些人有实力也愿意追求物质上的享受。
即使如此,这批空调的销售情况也不算理想。
毕竟4998元的价格在那摆着,即使比商场里的定价便宜了将近一半,三菨重工的品牌也为世人所熟知,不过真要一次拿出这么大一笔钱来,换谁也得犹豫一番。
早有心理准备的杨昆并不着急,除了私下里把消息放出去外,他也没有大张旗鼓地宣传。
倒腾点随身听什么的只是小打小闹,像空调这种大件就太容易引人注目了。
俗话说民不告,官不究。
搞得声势太大的话,万一被那些眼红的同行告上一状,工商局的来查营业执照,税务局的告你偷税漏税,公安局的说你非法走私,质监局的问你要出厂合格证和检验证明……这些都是事。
还是闷声大发财的好。
一连几天无人问津,杨昆跟个没事人一样,照常早起锻炼,白天在工地上干活,晚上拉着何平,买了牛羊肉和调味料、木炭、铁签,自制了简易的烤肉架,嚼着肉串,喝着啤酒,侃着大山。
前些日子没那条件,如今手头宽裕了,杨昆认为有必要改善一下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条件,别的不说,起码得顿顿有肉。
营养跟不上的话,按他现在的体能训练强度,不定哪天就因为贫血或血糖过低被送进医院了。
杨昆给自己娘俩定的量是一天一斤半牛肉,烤着吃、炖着吃、煎着吃、搓成丸子炸着吃……一连吃了几天,体重没增加多少,负面效应倒先出来了——刘素芬现在见了牛肉就反胃。
面对杨昆一脸殷勤地递过来的烤牛肉,何平摆出敬谢不敏的表情,说:“外面硬得跟鞋底似的,里面还带着血丝,真难为你能吃得下去。”
头一个吃螃蟹的人出现了。
是一位在百货大楼租柜台卖皮鞋的个体户。
早就蓄势以待的杨昆叫上何平、刘学锋,带着全套家伙什,蹬了辆借来的三轮车,连空调一起拉到了个体户家。
杨昆拿水钻给何平示范怎么在墙上开孔,然后穿铜管、固定内外分机,刘学锋负责接线。
忙活了一个多小时之后,接上电源,一按遥控,滴的一声轻响,室内机的出风口缓缓打开,不一会,清凉的风吹出来,打在大汗淋漓的三个人身上,舒坦。
个体户很满意,不但给钱痛快,还自发地在大楼的商户和客户中间替他们作宣传。
当然,也有炫耀的成分。
后面的事就顺理成章了。
等到二十多台空调全部售磬,已经到了公历7月底。
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房子主体已经建好,准备上房顶。
无论是商品楼还是自建住宅,封顶都是最关键的工程之一。
择了个吉日,刘全保把全部人马拉过来,花了一上午的时间,给楼房封了顶。
看着从无到有的二层小洋楼,刘素芬忍不住直抹眼泪。
特别是看到除了几家关系最近的街坊之外,一些平常走动不多的亲友也都赶来帮忙,她心里五味杂陈。
男人刚走那会,人人避之不及,生怕她开口借钱。
不借吧,亲戚里道的,说不过去,借吧,知道她还不起,明摆着打水漂。
这会听说杨昆出息了,挣钱了,又都主动找上门来帮忙、示好。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人情世故,不过如此。
杨昆能猜到母亲的心思,握着她的手,轻轻拍了拍,说:“妈,别哭,以后会越来越好。”
刘素芬哽咽着说:“妈高兴。”
当天晚上,杨昆带着母亲,拿着她的小本子,挨家挨户地找上门去,把过去欠下的几千元借款一一还清。
第二天,杨昆把刘全保拉到角落里,拿出5000元钱递给他,说:“刘叔,这些钱你先拿着,剩下的部分,等工程扫尾之后一次结清。”
老刘笑得合不拢嘴。
对于杨昆先抹外墙、贴墙砖、封阳台,然后再搞室内装修的提议,他一口就答应下来。
传统的做法是先内后外,不过先外后内也不会影响房屋质量,工期也差不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