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废世袭,改科举(1/2)
真武王倒下去的一瞬间,群臣皆是愣住,目光尽皆投向项明,忽然间他们明白了此中用意。
陛下面对郑雄辱骂而无动于衷,确是在隐忍,不乱方寸。如今之际,终于以诸葛亮之手灭杀了当朝唯一的王。
仔细一想,恐怖如斯!
“先生,你下手重了。”
项明面对如此场景,只是淡淡一句,别无他意。
诸葛亮上前,跪倒:“臣也是一时失手,没想到真武王如此弱小,在臣攻击之下,不堪一击。”
“正如先生所言,真正的金丹强者,永远不是虚丹可以相提并论,真武王与先生比试,实力不敌而亡,此乃一份殊荣。”
项明正色道。
“刘培林,将真武王以国礼厚葬。”
“臣遵旨。”
承文殿内。
“白起。”
“臣在。”
“朕命你为神武大将军,加封你为武安王,统领郢都所有兵马。”
“臣叩谢陛下。”
“申公豹,夏姬。”
“臣在。”
二人齐声道。
“朕封你们为护国国师和护国夫人。”
“谢陛下。”
二人大喜过望。
群臣皆是不敢不服。
这几人,他们都察觉到了一股莫大的威势,比之诸葛亮,更加的可怕。
大楚皇朝,没有宗人府长老院庇护,也是时候需要一些强者站出来为大楚保驾护航,震慑宵小。
现在有传闻宗人府就是当今陛下所带人灭杀。此间看来,有这么多强者相助,也不无道理。
项明高坐龙椅,俯视众臣,淡淡道:“朕今日登基称帝,肃清朝野,整顿六部,撤二相,设内阁,此皆不过须臾功夫罢了。然而大楚皇朝如今百废待兴,仍是需要诸多人才填补各处空缺,为大楚之崛起而添砖加瓦,不在此一时,诸位觉得此欲长远,该如何?”
大楚的政冶制度,有点类似华夏唐代,却又有不同,无三省,有六部,可以说是一个残缺体。
如今项明要把它补上,但人员配置跟不上。于是乎跟诸葛亮商量一番后,只能先暂时设立内阁,至于三省,还要斟酌一番。
此话一出,群臣默然。
“诸位但说无妨,无论对错,朕不与追究。”
项明道。
诸葛亮站了出来,讲道:“陛下,臣以为大楚如今局势,政不通,则人不和,人不和,则事不顺,事不顺,则国难冶。”
此话一出,群臣皆是愕然。
能够道出这般话来,绝非一般人能够拥有的见识。
于是乎,群臣也在议论起来。
“敢问南阳王,何为政不通?”
说话之人乃是军机协助大臣兼工部尚书周深。其人甚是好奇诸葛亮这一番话,其实这为政之道,诸多法门与兵法有类似之处。
故而周深十分想要知道这一个答案,甚至如果可以,他也想把后面的几个问题一并问清楚。
如此情况,也正是许多大臣的心声。
诸葛亮也已经做好了回答的准备:“大楚皇朝之所以政不通,乃是因为上下不齐心,故而难以相通。如今之朝廷大员,诸如在场诸位,大部分应当也是通过家族步步而来,而非从寒门崛起,如此则不解民意,传达政令之际,出现各类偏差。
下则皆是豪门世家的门生子弟,对于民意更是置若罔闻,只是满足自身利益罢了。难以有真正为人民服务,为大楚服务,为陛下尽忠的人。”
“周大人,不知在下说得是也不是?”
周深沉默了一会儿,道:“的确如此,南阳王说得不无道理。
“那此弊病就无解乎?”
“非也。”
诸葛亮摇了摇头,道:“陛下,臣以为大楚想要崛起,首先必要废除官场世袭特权,使之公开。”
“朕正有此意。”
项明点了点头,道:“先生之言,振聋发聩,让朕清醒过来,官场世袭特权决不允许在持续下去,不然大楚之腐败,必然动摇根本,而且此事朕萌生一个想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