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症状的慢动作(2/2)
经过深层心理分析后,他明白了自己生病的机制,认为是过度维护母亲的地位所致,而忘记身为男性的本性。
如果必得男性的阳刚,他根本无需为维护母性作那么多努力和抗争,也就不会形成强迫。
于是,他有意地去接纳男性的刚烈。以此摆脱强烈地抗争导致的强迫。
因为经过前面的分析,他明白了强迫和抑郁是共生的。强迫消失了就不存在抑郁。
因为人格已经恢复平衡。
但是,在实际经历中,由于以往那种迂回退行满足的经验,又不可避免地重新使他走极端。
他会认为要接纳男性的刚烈,就必须有意去脱离、否定、排斥母性的依赖。
因为他这种做法是依据心理医生的理论。
但实质还是一种退行满足。
极其隐秘的潜意识好像在说:“你看,我要恢复男性的阳刚了,这是心理医生教我的。如果失败了,也是他的错。”以此迂回要求得到心理医生的依赖。
因为心理医生早为成了他母亲依赖的替代。所爱的女孩也曾是他母亲依赖的替代。
此话与前例中的那句:“你看,我从善良变得罪恶,都是女孩教我的,因为她喜欢坏坏的男生。如果我有罪,都是她的错。”
以此迂回要求女孩自省,获得她的爱。
如出一辙,如果不深入细微地分析,根本无从发现。
只会为心理分析如此深入,却和没分析的效果相似而困惑无比。
由此可见,分析前和分析后并无本质区别,都是走极端,当母性依赖消失后,他会完全偏向父性。
唯一的区别是,前者是无可遏制的冲动,无意识的走向父性极端,后者是有意的、可控的。
就像把一个无法捉摸的快动作还原为慢动作,并没有解决问题,只是为解决问题提供了莫大的方便。
也由此可见,那种极端的人格偏离竟是如此的根深蒂固。伤痛的记忆是如此深刻,以致他如此顽固地坚持极端地做法,而无法保持平衡状态。
深层的心理分析只能放慢这种偏离,让无意变成有意,并没有阻止。
但从客观上讲,这已是一个莫大的进步。
因为心理分析把无意识的、无可遏制、捉摸不透的疾病,转换为有意识的、可控的,让患者掌控了主动权。
这就类似于一个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浮水”过程,也就是后面所说的“自然生长”。
曾经患病时的失魂落魄已不复存在,他至少已经找回了一部分自我,恢复了对现实的熟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