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墨家学说染黑的白莲教(1/2)
七十年的使用权?这当然是他的恶趣味。[.mhtxs.]但也是人多地少矛盾之下,为数不多拥有后世范例的策略之一。
更深一层的考虑则是,康宁想要打破安土重迁的传统观念,将华夏的血液浇灌在更加广阔的土地上。
后市的倭国,用相当于华夏三十分之一的领土,养活了相当于华夏十分之一的人口,顶着三倍人口密度的大帽子,他们的做法是什么呢?
向拉美地区移民。在南美洲的几个国家,日本后裔已经占据了相当的比例和话语权。曾经有一位叫做滕森的日本后裔,连续两次当选秘鲁总统。而后世的华夏则是精英人才外流严重,反而不是普通移民。
但是康宁想要达成自己的使命,就必须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都留下自己的爪牙,没有比黑莲教教徒更适合的爪牙了。所以他们安土重迁的思想必须被抹除掉。
“七十年,我本来还觉得太长了些。其实二三十年最好不过。那样,我就有理由怂恿我的信徒们,将华夏的文化散播到世界各地去。不过,这种行为目前不被朝廷认可。前些年,在马尼拉的华人遭受屠杀,朝廷却只是将他们当做弃民处理。我还不想让我的教众,享受这样的待遇。”
柴寅宾听到最后,脸上难免有些尴尬,不过他对朝廷一些政策,也早就有所不满。他跟随石子明学习,便是因为石子明也有一颗改革的雄心。这让他看到了消除种种弊端,中兴大明王朝的契机。
对于康宁的想法,柴寅宾已经有了一定认识,不让子孙躺在祖宗的功劳簿上吃喝拉撒,便是让他们奋进的动力。有了奋进的下一代,帝国才有继续发展的动力。
不向大明王朝,卫所制度和勋贵集团都是建立在世袭制度的基础之上的。卫所兵在太祖的构建当中应该属于肌肉,用来出拳与格挡敌人的攻击,可如今这些肌肉已经患上了重症肌无力。而勋贵集团则是皇帝来已通知的骨架。可自从靖难之役。那些所谓将门虎子的“惊艳”表现,就已经证明这个设想如何的荒唐。土木堡之变之后,这个骨架已经严重残疾,重病难愈。小二百年来。这幅骨架早就已经被时间腐蚀。小指头一戳,估计就会轰然崩塌。
而且柴寅宾也知道,这个小指头已经出现在了辽东。
不过有了康宁的这个构想之后,不知道会不会有扭转乾坤的局面。
但是,很快他就注意到。康宁的这个方法想要推行天下,却是很难的。[棉花糖小说网www.mianhuatang.cc]毕竟天下的土地,大多数已经有了主人。怎么可能拿出来重新分配?他们攥在手里准备让子孙代代相传的土地,怎么可能同意只使用七十年?除非……
“啊!”柴寅宾一声尖叫,继而用惊恐的眼神看了康宁一眼,旋即又吓得赶紧收回了目光。
饶是他动作很快,康宁也注意到了她眼中的惊恐。
“柴大官人,你想到了什么?”
“没,没什么。”柴寅宾赶紧喘几口气,对康宁说道。“海外之土,根据子明先生所说,的确比中原还要广阔。如果可以善加垦殖,的确可以养活更多的人,这是仁义之举。”
康宁谨慎的看了他两眼,才说道:“小弟正是这么想的。可惜和大人一样觉得这是仁义之举的,朝堂衮衮诸公,却没有几个。小弟倒是希望,大人能够早日晋升到那衮衮诸公之列,也好将我大明之矛盾。向外疏导一下。”
“疏导一下?”柴寅宾低声呢喃着这几句话,又狐疑的看了一眼康宁,难道说他心中所想的,只不过是向外疏导一下。而不是……
不,不对。拥有那么大志向的人,怎么可能轻易表露出来。这,一定只是掩饰而已。
柴寅宾把这个判断深深的埋在了心底。没有证据,他也不可能去告发康宁。再说了,康宁是石子明先生看中的可造之材。只不过这位可造之材,是一头野狼。子明先生曾经教过自己如何与狼共舞,只是柴寅宾还有些忌惮狼的凶狠。
不过根据子明先生的理论,狼有自己想要做的事情的时候,且让他去做,否则就会成为狼的眼中钉,是一定会被吃掉而后快的。而这条狼,在不知不觉之中已经控制了青州府的团练和灾民,拥有着随时可以推翻自己的能力。
好在,这条狼目前和自己走在同一个方向上。子明先生曾经说过,这样的狼,要让尽情的撒欢,并给他提供撒欢的舞台,时间久了,甚至都有驯化他的可能。
驯化这种事情,柴寅宾是不敢想的。但是让这条狼去做他想做的事情,他还是有这个魄力的。
“公子。”这个时候,门外有人悄然走了进来。
“商辛?出了何事?”康宁不解的看着他。
“前去徐鸿儒处学习的那批人回来了。不过他们吵着嚷着要见你。说什么,我们如果推行这样的教义,必然引起天下非议!”
“是吗?徐鸿儒推行这样的教义已经有段时间了,我怎么没听说有哪些人非议他?甚至知道他的人都不太多。这帮人,就会夸大其词,带我去见他们。”
柴寅宾没想到被派去学习的人会这么快的回来。他也很想了解徐鸿儒的学说究竟有什么新奇之处,日后也好和老师共同探讨,所以当即起身,跟着康宁来到了他们聚集的地方。
这是一座小院子,由于人数实在太多,吵闹的声音又实在太大,所以他们被赶到了这里。
康宁冲进这里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在忙着介绍自己的看法。有的人赢得了同伴的赞许,也有的人当即就遭到了驳斥。
康宁站在门口处,觉得自己一下子转生这么多人,是不是有超出控制的可能性。但柴寅宾跟在他们后面,听着这帮和尚道士高谈阔论,顿时有一种回到西涯书院的感觉。他不自觉地绕过康宁走了进去,徜徉在人海之中,听着各种新奇的言论,时而啧啧称赞,时而皱眉苦思。甚至动不动就和周围的人辩论两句。那些和尚道士似乎也没注意到他是为朝廷命官,这更让柴寅宾回想起了学生时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