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风语者出风云起(1/2)
安木知道,自己和林家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无论是已经迁往帝都燕京,入主宗族的扬城林家大老爷林祁山一脉,还是灵台省会林家二老爷,更甚者还留在扬城驻守老宅的林家旁系子弟。
终究会有一天和林家彻底对上,到时候不仅自己有危险,身边亲近的人也会受到威胁,他能做的就是放弃从前安逸平凡的生活。
为了远在燕京受苦的韩曦儿,为了失踪的父母,也为了身边群的人,姑姑安清云为了自己被赶出韩家,过惯了少『奶』『奶』的生活的她如今也是在困苦中挣扎,他不愿再看到身边的人一个个受到自己牵连,只有强大起来,重新拾起往日的尊严,韩家,林家乃至津天大帅都不能随意欺辱。
风语者,华夏最大的情报组织,势力盘根错节笼罩全国大小地区,甚至遍布海外。
风语者组织最早的雏形可以追溯到元末明初,乞丐皇帝朱元璋从参加红巾军起义对抗元朝大军,一路势力做大,有一战役尤为关键,那就是渡江之战。
当时起义的义军被元朝军队围困在长江西北,眼看就要断粮,而长江对面的芜湖,真是盛产稻米的地方朱元璋当下决定,摆脱元军,到长江对面去征粮,当时起义军缺少船只,正当朱元璋为此头疼不已时,一位名叫廖永忠的起义军首带领他的部下前来投奔。廖永忠带领的不对正好是一支精锐水师,有了他们的加入,朱元璋带领部队,很顺利地就渡过了长江。
在朱元璋一生之中大小战役无数,为他立下汗马功劳的大将亦有不少,这一战役对他影响尤为深远,直至他荣登大宝,仍多次提起夸奖称道。
直到朱元璋登上皇帝宝座之后,明朝的官场派系,以渡江之战为分界线,分成泾渭分明的三大派系。
第一是之前一直追随朱元璋的濠州红巾军旧部,这是朱元璋起兵发家的班底,也是他最亲密的私人武装关系,战功赫赫的常遇春,就属于这一梯队。在这一梯队中,无论是战功赫赫还是军功平庸都受到丰厚的赏赐,加官进爵封侯拜相的人多是出自于此,作为朱元璋最信任的班底,任何功绩都无需考校。
第二就是渡江之战之前前来投奔的廖永忠的巢湖水军,这也是朱元璋颇为头疼的一支军队。廖永忠部对朱元璋打下江山立下赫赫战功,但封赏问题一直困扰着朱元璋,于是他便命人建立暗查部,这便是锦衣卫的前身,多次考校廖永忠部,据暗查部传来的密报,廖永忠部有许多怨言,多次抱怨朱元璋没有识人之明,连红巾军里平庸之辈都能封侯,贻笑大方。
朱元璋听到暗查部的密报,勃然大怒,对廖永忠部的封赏大大削减,看似仍加官进爵着无数,实际上和他们里的战功比起来,受到很大的压制,很多红巾军平庸之辈的封赏远远超过战功卓着的廖永忠部将领,甚至最先被朱元璋诛杀的功臣就是廖永忠。
最后就是渡江之战之后前来投奔的各路将领,在朱元璋毫无悬念君临天下的情况下前来投奔的降将与朱元璋关系最为单薄,受到的封赏也是最为微薄。
明朝建立之初,为了巩固大明江山,朱元璋察觉单单只有一个暗查部已远远不够对天下的监察,于洪武十五年(1382年),建立了锦衣卫,暗查部也并入其中,上听君命,下查各路官员,整肃天下黎民百姓的归顺之心。因其权力过大,一度遭朱元璋的废除。
明成祖朱棣时期,为了维护刚刚从侄子建文帝朱允炆手中抢来的大明江山,再次启用锦衣卫,但因管理不便建立新机构东厂,锦衣卫也受到监察牵制,一度凌驾于锦衣卫之上。
明宪宗为了进一步加强特务统治,成化十三年(1477年)于东厂之外增设西厂,全称“西缉事厂”。与东厂、锦衣卫合称“厂卫”,用太监汪直为提督,西厂的权力凌驾于东厂和锦衣卫之上,后因遭反对,正德元年复开五年之后又被撤销,西厂解散分布锦衣卫和东厂之中。
直至清军入关,明朝彻底覆灭,昔日风光无限的锦衣卫,东厂封崩瓦解,支离破碎。原锦衣卫督主不愿就此沉寂,于是便整合了锦衣卫和东厂残部,建立了情报组织,风语者组织,最高领导者称风语者。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风语者俨然成为华夏第一大情报组织,触角深及各个领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