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初恋的小事情(1/2)
情书,多么美妙的词汇。
对于信件的称呼,远在他乡写回家的信件叫“家书”,也有人称之为“家信”。
但情侣之间,传递爱慕、思念之意的信件,却很少有人称之为“情信”,而大都是称之为“情书”。
李晓冬和语嫣的情书传递悄无声息地进行着。
毕竟,在那个年代“早恋”这个词和“抽烟”、“喝酒”、“出入歌舞厅”、“进游戏厅”没什么区别。
似乎“早恋”就是未来的小流氓专属特征之一。
对于上小学的李晓冬来说,内心非常反感学校对“早恋”的禁止。
但对于早恋的认知,却和其他人没什么不同,潜意识里也认为这样做是不对的。
但和语嫣的眉目传情,信件往来却又太过让人迷恋。
以至于当李晓冬后来回忆起小学生活的时候,想到那时在校园中最快乐、幸福的时刻,永远是收到语嫣情书的时候。
那时的移动电话还不普及,当时李晓冬身为公务员的父亲每个月的工资不到一千二百元。
而一部不能玩游戏,只能打电话、发短信、上闹钟、看时间的黑白屏翻盖手机的售价是两千三百元。
不过,那时几乎每个家庭都已经安装了座机。
当时,凡是安装固定电话的,大多数家庭都有两部座机,线路相通,被称之为“串机”。
一部正常放置于客厅,一副悬挂在父母卧室的床头。
串机的作用并不是在一个家庭中可以同时两个人,向两个不同的对象打出两个电话。
而是保证电话线另一边的通话可以同时与手握两部电话的两个人一起进行。
就像是一个双接头的对讲机。
串机的出现,可以保证李晓冬的爸妈在和家里长辈老人通话时,能够同时问候,同时倾听。
但串机对于那时的李晓冬和语嫣来说,却成了交流的最大障碍。
因为,每次打电话的时候,都要提防另一个房间的父母是不是在拿起另一部电话偷听。
毕竟,那时的父母和学校的老师保持着高度的一致。
即便只是少男少女正常的通话内容,或者只是在交流一些活动的准备或是周末和其他同学一起相约的聚会。
在他们的眼中,也是属于男女之间的非正常接触。
所以,写情书就成了李晓冬和语嫣懵懂初恋的最重要交流方式。
而这样的方式,在那个私人电话不被保护的年代,反而成了最能增进两人感情关系的一种方式。
李晓冬确定,他在那时和语嫣写了很多封情书,但却记不清,具体写了哪些内容。
不过他清楚地记得,每封情书的最底下都会画上一个一箭穿心的简图,然后写上一句“我爱你”。
后来,“我爱你”三个字变成了“Iloveyou”。
但他很肯定,那时的他们还没有开设英语课……
互联网来的太快,第三次科技革命也发展得过于迅猛。
以至于现在几乎已经没什么人会选择写情书了,即便是写,键盘的使用频率也远远高于纸趣÷阁。
即使是李晓冬,在升入中学之后,也没有再用纸趣÷阁写过情书。
但他一直坚持认为,手写情书的没落虽然是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对那些追逐美好、浪漫爱情的人来说,简直是灾难性的打击。
那时的少男少女,精心挑选可以代表自己风格的信纸,用彩趣÷阁或是荧光趣÷阁一趣÷阁一划地写下自己对收信人的思念,眷恋。
写下内心深处最想说的话,写出那些因为羞涩、腼腆无法当面表露出的爱意。
在这个过程中,因为需要思考内容,需要组织措辞,需要尽量横平竖直地把情书写得工整。
所以,在写情书的过程中,书写者可以说是全身心地沉浸在对对方的思恋之中,脑海里也全都是对方的影子。
李晓冬虽然不记得自己书写的内容了,但当他升入大学之后,一次母亲将帮他储存过去的一个小盒子找出来时,他发现里面有一封曾经收到的情书,书写者正是语嫣。
那封情书没有拼音,只不过字体还显得有些稚嫩,言语措词也有些前言不搭后语。
通过回味情书的内容,李晓冬想起了前一封自己写给语嫣的情书中,询问过她是否愿意周末一起去登山。
在语嫣的信中,还有一段不是诗的诗。
大概的格式是:
我愿陪着你,就像星星与月亮。
我愿陪着你,就像天空与云彩。
……
没什么诗意,也没有什么韵脚,辞藻也更是称不上炫丽。
但即使是很多年后再次读起来,李晓冬仍是会嘴角上扬,怀念起那份当时的美好。
……
登山,指的是去承恩县南山上进行郊游。
这样的郊游,在李晓冬小学和初中进行了很多次,多到用“数不过来”形容完全不过分。
因为曾经的一个暑假,他就有过连续三天进行郊游的例子。
李晓冬和语嫣所说的“登山”,参加成员相对比较固定,都是同班同学,男生李晓冬负责组织,女生由语嫣负责。
男生中的大多数都是班级中的班干部,也有和李晓冬住在同一个小区的朋友。
“少爷”,和李晓冬同住一个单元,父亲同是公务员,家庭条件优越。
“大彪”,班级里最高大魁梧的男生,班级篮球队的队长,运动健将,班里除了语嫣之外的另一位副班长。
“老鼠”,劳动委员,住在李晓冬大姨家的小区,离学校不远,小学的李晓冬因为父母工作原因,经常去他大姨家吃饭,因此和老鼠关系非常好。
“痞子”,学习成绩一般,父母在商品街经营着一间服装店,班级篮球队的主力,他的父母赞助了李晓冬班级篮球队的全部队服、球鞋。
就像男生基本都是班级篮球队成员,语嫣负责组织的女生则大多是班里面舞蹈比赛的主力。
“美美”,据老师们说是班级乃至全校最漂亮的女生,但在李晓冬眼里,除了眼睛比语嫣大一些之外,完全没法和语嫣比。
“小雨”,语嫣的闺蜜,父母都在外地工作,和奶奶生活在一起。
这几个少男少女都是登山郊游的常驻嘉宾,几乎每次这些人都会参加。
偶尔有人因为有事来不了,也不会影响其他人是否缺席。
当然,在多次的活动中,总有些时候会来一些特邀嘉宾,这些人有的是同班,有的不是同班,但相处的关系却总不如最初的这些人。
而这些人也形成了班级的一个小圈子,代表词或者说他们自己给自己贴上的标签是:优秀、成熟。
登山郊游不是李晓冬、语嫣这些人的专属活动。
在那个网吧还不是太过火热,年轻人更喜欢去游戏厅里打街机的年代。
娱乐活动实在是太少。
不只是学生,成年人也是一样。
那时的承恩县县城只有一家歌厅,“花岛”。
二十一世纪初期,“花岛”已经算得上是县城中,最高水平的娱乐消费场所了。
娱乐形式和现在的KTV差不多,也分有包间。
只不过那时的包间不论是墙上还是门上都没有窗子,包房中是一个完全封闭的私密空间。
至于,能够连接网络进行点歌的系统,以及环绕立体的视听设备更是连听都没听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