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光芒四射(2/2)
李晓冬看过语嫣竞选文艺部部长的演讲稿,同样也是由姚老师亲自修改的,修改后的稿子和语嫣最初的初稿已经相差了很多了。
之所以李晓冬说,他成为副大队长,是因为占了竞选演讲的便宜,是因为当时同时竞选大队长的几个人中,单论颜值他确实算的上不错。
而且只有他一个是四年级的学生,其余的几名竞选者都是五、六年级的学长学姐。
四年级的李晓冬与“帅”字扯不上关系,但确实算得上可爱。
而且,演讲时笑吟吟的表情,以及多次参加演讲比赛的经验也令他的演讲十分讨喜。
再加上五、六年级身高比李晓冬高出一头的大哥哥大姐姐中,出现了一个四年级的小弟弟,这也令许多同学感到新奇有趣。
因此,李晓冬几乎获得了四年的全部选票以及一、二、三年级的大部分选票,还有不少五、六年级的选票。
就这样,最后票数公布的时候,虽然李晓冬并不知道票数统计的具体结果,但是通过姚老师他知道了,其实他当时是所有竞选大队长中票数最多的。
而且超出第二名,也就是后来成为大队长的那位学长不止一点儿。
那时还没有“造神”这个词,但回忆起那次票选,李晓冬觉得,那时的姚老师也许希望能造神,而不少已经步入青春期的学长学姐可能也希望完成造神。
姚老师告诉他,考虑到他的年龄和领导能力,大队部的杨老师让他当副大队长,而大队长由投票结果的第二名,六年级的那位学长担任。
对于“成为最年轻副大队长”的结果,李晓冬已经很满意了。
当他从少先大队辅导老师杨老师的手中,接过象征着副大队长的锦旗时,他突然感觉自己只有变得更优秀才配得上手中的红色旗帜。
从那天起,李晓冬每天放学后都多了一件事,去大队部报到。
各部的普通委员不需要每天到大队部里报到,需要报道的都是大队部里的学生领导,因此,大多是五、六年级的学长学姐。
在这群学长、学姐看来,有一个比自己矮上半头甚至一头的副大队长,也挺有意思的。
所以四年级的李晓冬在大队部成为了一个被宠爱的角色。
少先大队的辅导员杨老师,更是对李晓冬有一种近乎溺爱的照顾。
少先大队成员曾组织过一次去会展中心听报告活动。
当时,几乎所有的大队干部都是由老师带领,步行前往位于广场上的会展中心会场的。
只有李晓冬一人,是被杨老师骑车带过去的。
那时的李晓冬真正地体会到了什么叫做“万千宠爱于一身”。
虽然少先大队会布置一些工作,交由李晓冬完成。
但李晓冬为了让自己变得更优秀,为了让自己的这个副大队长更能让人信服,仍旧在学习、工作之余,继续参加着各种各样的比赛活动。
除此之外,他还积极地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各种团体,鼓号队、合唱团、话剧社……
李晓冬的校园生活丰富到,后来他每当回忆起那段日子的时候,都会发现:
那时的自己好像几乎没有什么上课学习的时间。
努力就会有成果。
这句话在小学的各项比赛活动中非常适用。
异常的努力,带来了更加辉煌的成果。
那段时间,李晓冬的证书、奖状几乎已经拿到麻木了……
不单单是在学校里,在生活中,李晓冬同样是被长辈们夸奖、吹捧的对象。
李晓冬曾不止一次在和父亲的朋友聚餐时,听到别人表扬自己。
也有不止一个阿姨捏着自己的脸,对父亲说要定娃娃亲。
每到这个时候,李晓冬就很紧张,生怕父亲醉酒之下答应下来,让自己辜负了语嫣。
李晓冬很确定,那时的他虽然取得了很多成绩,但并没有膨胀。
和朋友的相处,也一如既往的和谐。
即便是有再多的任务需要完成,他仍是会抽出时间找朋友一起去玩。
哪怕晚上熬夜再晚,只要是组织登山郊游,他就一定会参加。
如果完成了学校大队部的动作,看见学校门口仍有同学在拍卡,他也会参与进去。
每当需要排练课本剧的时候,只要是有同学表示出想要加入的意愿,他都会尽量寻找、开发出新的角色,让表演可能并不出色的同学也参与进表演。
李晓冬这样做,既是想要有更多的时间和语嫣相处,同时也有一些想要和其他同学增进感情、拉近关系的意思。
因为他发现,看似如日中天的他,似乎并没有令所有人满意。
在四年级的一次班会上,班主任姚老师对包括李晓冬在内的好几个同学进行了点名批评。
批评的理由是:出入网吧。
李晓冬和大彪去的网吧,地址相对偏僻,更不是姚老师日常生活里能去到的地方。
而且,他已接到线报,是有人向姚老师报的信儿。
那时的李晓冬,并没有为报信同学的正义感,感到钦佩。
而有一种“小人为何害我!?”的感觉。
没有人敢说优秀的人就不会犯错。
李晓冬确实很优秀,但他一样也会犯错。
学校禁止携带水浒英雄卡进入校园,李晓冬总是把它们藏在书包的夹层里,以方便放学后和其他同学大战一番。
学校假期和放学后严禁学生出入网吧、录像厅等娱乐场所,李晓冬也都进去了。
李晓冬即便是在当时,也不认为自己是个完美无瑕的人。
但那时的李晓冬有一种病态的自尊心。
被赞扬、荣誉包裹着的他希望自己能令每个人满意,希望每个人都喜欢自己。
悲哀的是,那时的他不知道,这个愿望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实现。
物极必反的道理,直至今日李晓冬仍旧信奉。
逆境中他会期待着否极泰来。
顺境中,有过前车之鉴的他,也无时无刻的不在提醒自己,泰极生否、乐极生悲,登高易跌重。
五年级,已经进入青春期,本就内心细腻、复杂,正在逐步形成自我意识的李晓冬迎来了一段他不想回忆,却总是难以忘怀的日子。
正是在这段日子里他的遭遇。
让李晓冬不止一次告诫那些已为人父母的亲朋好友。
切记,让自己的孩子不要在太小的时候,过于优秀出色。
如果没有特殊的教育环境、资源条件,或是在特殊的情况下,千万不要轻信什么“成名要趁早”的狗屁理论。
对于普通家庭的孩子而言,在完整度过青春期之前,平平安安普普通通就很好。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