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焚书坑儒(下)(1/2)
“那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呢?”
“我们来理一下思绪,那时的秦始皇身旁主要有两家人,分别是儒家和法家。”
“在他们商讨到底是用分封制还是郡县制的时候,儒家那波人的代表淳于越站出来表示我们应该效仿先人的做法,实行分封制。李斯则认为分封制是导致诸侯纷争的起因,所以我们应该实行郡县制。”
淳于越,原先是齐国博士,在秦国也是博士,他也是扶苏的老师。
“始皇觉得李斯的说法很有道理,所以郡县制就这样被确定下来了。”
“但八年之后(213),一场宫宴上,对于分封郡县又发生了一场争议。淳于越主张恢复分封制,李斯依旧明确表示不赞同他的看法。”
李斯认为淳于越太过迂腐,只懂得效仿先人,而他认为不应该拿以前的说法来抨击现在,这种情况不制止的话,天底下的儒生们就会妄加评判始皇帝的政令,导致始皇帝的威严下降。
“看到淳于越这些人,李斯为了始皇帝的权威,避免一些儒生会靠自己的一点学识擅自评判并制造谣言,他就向始皇提议焚毁古书。”
李斯:天下一统之后,百姓们好好种地就行了,读书人学好法令就可以了。
“李斯建议,焚书政令下达之后,30天后还没有把书交到官府焚毁的,就要在脸上刻字并罚劳役4年。”
“同时,以古时的言论来评价当前治理的人要被灭族,官吏要是知情不报则同罪。如果有人想学习法令,需要拜官吏为老师。”
除了秦史,医药、占卜、农耕种植等这一类技术书籍并不在焚烧范围内。
“对于始皇下令焚书一事,看法不一,我们就来深入地了解一下焚书的利弊。”
“对于嬴政而言,他虽然统一了六国,但是原六国的叛乱不断,他外出巡游还要被刺杀,甚至还有人跳出来煽动百姓,发表复国言论。这下子嬴政当然能反应过来自己虽一统六国但人心未统。”
“所以在李斯提出焚毁古书的时候,嬴政才会十分爽快地答应了。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禁锢言论,统一思想。李斯提供的想法就很好,所以他采取了法家的策略,实行愚民政策。”
对秦朝不利、对他的统治不利的书籍都要焚烧掉。
六国史书是重中之重。
“秦史会记载自己灭了六国,那六国史书里会怎么记载,它会写秦朝在几几年灭了他们的国家,秦朝入侵他们的国土。只要有这种思想存在,秦朝就做不到真正的统一,百姓们心中或许依旧会认为自己是齐人、赵人或者燕人 ,而不是秦人。”
“灭国,入侵或者侵略,这几个词对于始皇来说,适合流传下来吗?我们听着这几个词都会不舒服吧,更何况那些真的被灭国被侵略的贵族们和百姓们。”
(我看有些视频的评论,有人说幸好始皇把六国史书焚烧了,不然就这些历史流传下来,国土依旧会分裂的。就跟清朝遭受的侵略一样,我们的国土被抢走,但我们的文化没有断层,我们知道那是属于我们的,我们知道他们是侵略者,所以我们一定会拿回来,代入原六国旧贵族们也是一样的道理。)
(这到底是有理还是无理,全凭个人看法。)
“焚书对嬴政来说是件好事,但对秦朝,对历史以及对文化史来说,却是一件坏事。”
“因为李斯的建议里,有一条是用以前的言论评价当前的治理要被灭族。这话一出,谁还敢随随便便提意见,官员们也不能保证自己给嬴政提意见的时候不会引经据典啊,所以此事过后,秦朝的朝堂安静了不少,而这对一个王朝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百官:我想说,但我说了可能会被灭族,所以我还是不说好了。
“其次,因为始皇帝烧毁了六国史书,甚至是夏商周之前的史书可能也被烧毁了,所以我们现在的史学家跟考古学者们对于研究秦朝之前的历史非常困难。”
“同时秦朝采取这种愚民政策,对于思想发展也是很不利的,春秋战国时期兴起的百家争鸣,各国各地的文人志士,都由于这一政令受到了不小的打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