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法与阴阳(1/2)
法家代表人物。
春秋有管仲、子产等。
战国初有李悝、申不害、商鞅等。
战国末有韩非、李斯等。
在这里主讲商鞅、韩非跟李斯。
商鞅(前390-前338),姬姓公孙氏,名鞅。
韩非(前280-前223),尊称韩非子或韩子。
李斯(生不详-前208),字通古。
——
李斯看着那上面的前208,脑子嗡嗡的。
始皇帝不过去世两年,他就……
是他自身的原因,还是胡亥,亦或是赵高?
自从得知秦朝灭亡,胡亥已经被始皇帝囚禁了。
赵高也是一样。
他是胡亥的老师,胡亥能继位跟他绝对有关系。
李斯心中惶恐,担忧助胡亥继位的是他,又犹豫自己跟胡亥的交集不多,怎么会是他。
——
“有关商鞅,前面说商鞅变法的时候我们了解过他颁布的政策。”
“商鞅出身于卫国公族,年少时就很喜欢刑名法术之学,李悝、吴起对他的影响很大。”
早年他在魏国求职,在魏国的相国公叔座手下做事。
后来公叔座病重之时,向魏王推荐商鞅,并告知魏王不用商鞅就杀了商鞅。
魏王觉得公叔座病糊涂了,就既没用商鞅,也没杀商鞅。
公叔座离世后,商鞅听说秦国的秦孝公正在招人,立马收拾好自己的行李跑去秦国了。
“商鞅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成功拿到了面试机会。不过他面试了3次,到了第3次才正式入职,但入职归入职,他并没有被重用。”
第1次,帝道之术,指理想的帝王治国之道。
第2次,王道之术,指以仁义治天下,跟霸道相对。
第3次,霸道之术,指以武力、刑法、权势等统治天下。
“商鞅通过跟秦孝公的三次谈话中得知,秦孝公有意称霸天下,故他对于需要花费太长时间才能取得成果的政策并不感兴趣。”
“所以他又去找了秦孝公第4次,这一次,商鞅讲的就是如何在短期内让秦国富国强兵。秦孝公听的很入迷,遂决定变法,但又担心百姓们不同意,就把大臣们召到一起商议此事。”
“旧贵族自然不同意变法,当时已经有几个诸侯国变过法了,一旦变法,遭殃的可是他们。听到有人不同意,商鞅站出来怼了他们一顿,变法才正式开始。”
因为有秦孝公的支持,所以商鞅的变法很成功。
“商鞅的变法让他得罪了太子驷(si)和他的老师公子虔(qián),后公子虔再次犯法,被处以劓刑。”
秦孝公死后,太子驷继位,即秦惠文王。
公子虔开始给商鞅找罪名,污蔑商鞅要造反。
于是秦惠文王就下令抓捕商鞅,商鞅想逃,没逃成功。
“为了能活下去,他回到了自己的封地选择发兵,但战败而死,死后尸首被带回咸阳处以车裂,并示众。”
商鞅在变法中提出了“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他认为只要能够强国,可以不用旧的法度,只要对百姓有利,可以不遵循旧的礼制。
他的变法不避贵族权贵,坚决贯彻犯法都当获罪的理念。
且法家还有一个共性——明法,就是让百姓们都知法。
“韩非出身于韩国宗室,他也是一个贵族子弟。在前262年,秦将白起攻下了韩国的五十城,韩王想将上党给秦国意图求和,也就是我们之前说过的上党之战,此时的韩国内部政权不稳,统治阶级开始有了分裂趋势。”
“韩非知道后,开始上书,希望自己能被重用,但他前前后后上书了近五年,不得志,于是开始埋头搞创作着书(257)。”
“前253年,荀子到楚国了,在春申君的帮助下荀子继续讲学授徒,韩非知道后投奔荀子门下,跟着荀子学习,当时他的同学中就有李斯。”
韩非写的书传到了秦国,嬴政看过之后十分赞赏写了这本书的人,就想找到此人为自己所用。
李斯知道那是韩非写的书,就跟嬴政说了。
于是嬴政派兵攻打韩国,将韩非带到了秦国。
“李斯担心韩非会比自己更得嬴政重视,就跟嬴政说韩非到底是韩国的人,不会全心全意向着秦国的,您不用他,倘若后面又放他回国,对秦国来说是一个隐患,不如加罪惩治他。
嬴政一听,是这个道理,就把人交给法官处理了。李斯则派人给韩非送毒药,让他自杀,韩非想要亲自面见嬴政,但他没有见到。”
后来嬴政又后悔了,想要赦免韩非,但此时韩非已经死了。
韩非面对着战国末期新旧势力激烈斗争和诸侯割据的局面,总结天子弱小而诸侯强大的历史教训。
所以他的政治理想是希望能建立起一个统一的君主集权的封建国家。
韩非看重君权,为了君权的神圣以及不可侵犯,他主张尊君卑臣,君主对于那些养士或者意图篡权的权臣重臣要散其党,收其余,闭其门,夺其辅。同时宣扬君臣利害相反的思想,君和臣好似是对立面的,这也加重了君臣之间的矛盾。
他将法、术、势三点相互结合,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法,指健全法制。
术,指驾驭群臣、掌握政权、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
势,指君主的权势,要独掌军政大权。
韩非继承了商鞅的法治思想,认为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主张历史进化的观点。
他认为时代是不断发展的,倘若不从实际出发,而是一味地效仿先王,是治不好国家的,时代变了,那治国的政策也应该进行改革才对。
“李斯是楚国人,他的字在史记以及汉书中并没有记载,字通古是元人写的《学古编》中记载的,可信度存疑。”
“他一开始只是一个小吏,但李斯有着远大理想,他也想干出一番大事业。为此,他辞去了小吏这份工作,选择了进修,也就是拜入荀子门下学习。”
“学成之后,他开始考虑自己要去哪家公司。他所在的楚国,楚王人不行,其他五国的国力也有点弱,他去了估计干不出什么大事业,所以李斯最后决定去秦国。”
李斯到了秦国后,刚好碰到秦庄襄王离世,也就是嬴政的父亲。
没多久,李斯就得到了吕不韦的重用,被任命为郎官,也因此有了接近嬴政的机会。
“随着秦国的势力越发强大,韩国担心被灭,就开始派间谍去秦国,意图让秦国修建水渠,从而消耗人力物力,无法东进。其他几个诸侯国看到后纷纷效仿,一时间,到秦国的客卿非常多,秦国的大臣们对此议论纷纷,对嬴政说,这些人来秦国都是想破坏我们秦国的工作,影响我们工作进度的,我们要把他们全部都赶出去。”
“嬴政因此下了逐客令,李斯也在被逐的范围。他不想被逐,就给嬴政写了封信,叫谏逐客书,嬴政看完后,取消了逐客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