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7)为何及时治疗如此关键?揭秘病情传递与恶化的真相(1/2)
风邪确实被视为一种能够引起多种疾病的病邪,并因其广泛性和多发性而被称为“百病之长”。当风寒邪气侵入人体时,它会影响人体的气血运行,导致肌肤的毫毛竖起,皮肤闭合,进而引发发热等症状。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风寒邪气侵入人体后,会使人体的阳气受到抑制,导致气血不畅,进而出现一系列的症状。这时,通过发汗的方法可以有效地驱散风寒邪气,恢复人体的阳气,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具体来说,发汗的方法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如服用解表散寒的中药、进行针灸治疗、拔罐、刮痧等物理疗法,或者通过运动、热敷等方式促进身体出汗。这些方法都能够有效地刺激人体的阳气,促进气血运行,从而驱散风寒邪气,缓解发热等症状。
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气,就会内传于肺,这叫做肺痹,会有咳嗽出现。人体的五脏六腑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当外部邪气或内部疾病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或调理时,它们可能会从一处传递到另一处,引发更为严重的健康问题。
具体来说,如果病气不及时得到治疗,可能会逐渐侵袭到肺部,导致肺痹的形成。肺痹在中医中是指因肺气痹阻、肺络不通而引起的肺部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咳嗽、上气(即呼吸困难)等,这些都是由于肺部的气血不畅、功能受阻所致。
如果依然不及时治疗病气就会传于肝,这叫做肝痹,又叫做肝厥。会有胁痛吐食的症状出现。
当病气传于肝时,会导致肝痹或肝厥的发生。肝痹和肝厥都是中医中描述肝脏功能失调、气血不畅的病症。其症状可能包括胁痛(即胸胁部位疼痛)和吐食(即恶心、呕吐)等。这些症状的出现,说明肝脏已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害,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在治疗方面,中医提供了多种方法,包括按摩和针刺等。按摩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对于缓解胁痛等症状有一定的帮助。而针刺则可以刺激穴位、调整脏腑功能,对于治疗肝痹、肝厥等病症也有显着的效果
如果仍不及时治疗就会传行于脾,这叫做脾风,会有黄疸,腹中热,烦心小便,发黄等症状出现。
脾脏主运化水谷精微,负责将食物转化为营养物质并输送到全身。当脾脏受到病邪侵袭时,其运化功能会受到影响,导致水湿内停、气血不畅,从而引发黄疸、腹中热、烦心小便发黄等症状。
针对脾风的治疗,中医提供了多种方法,包括按摩、药物和热汤浴等。按摩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有助于缓解脾脏功能失调引起的症状。药物治疗则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选用合适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热汤浴则可以通过温热的作用,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有助于排除体内的湿邪和毒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