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师傅,一句尊称,却成了阶级称呼(2/2)
“哈哈哈,太逗了。潘妮说反正要裁员了,她离职也没事,结果下一刻就积极的去给别人当反光板。”
“出了问题都是外包来背锅,有了功劳全是正式员工的,果然全国的外包员工都一样。”
“不过她也好惨啊,五年了还没转正。”
“五年怎么了?你知道外包员工地位有多低了?五年转不了正很正常。我干了十一年了,都没转正。五年不很正常吗?”
“外包员工就是最惨的。”
“哈哈哈!谁知道我的感觉。潘妮因为一句师傅和胡建林道歉的时候,我泪目了。”
“唉!师傅这个词,在以前是对劳动人们的尊称。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师傅这个词逐渐失去了原来的意义,成了纯粹体力劳动者装饰性的尊称。”
“?都是尊称了,潘妮为什么要道歉呢?”
直播间弹幕问出这个问题。
同样在演播厅内,撒呗宁也朝几位评委老师问出了这个问题。
“师傅这个词是尊称,为什么潘妮要跟胡建林道歉呢?”
刘贺平笑着回答了他这个问题。
“师傅这个词虽然是尊称,但实际上却是把胡建林当成了一个普普通通的体力工作者。
经过几十年的经济发展,认为体力劳动者的社会阶层,还不如蹲办公室的白领,已经成为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共识。”
刘贺平看向大屏幕,看着林奇写下的剧情桥段,感慨一句。
“但是在胡建林的眼中,师傅依然是对自己的尊重,他依然为自己的身份和职业自豪。
这就像是之前在众合标准件厂,工友对他的称呼。前妻被抢走时,那男人对他的称呼。
称呼都是一句师傅。
这么多年来,一切在胡建林的心里都不曾改变。
这也是胡建林和潘妮两代人思想的不同。”
刘贺平说完,其他几位评委点点头。
尔导更是接着刘贺平的话,补充了一句。
“其实两代人的不同,从潘妮和胡建林对待鸡汤的态度也能看得出来。
上一代人经历过时代跃进,认为只要肯努力就会有回报。虽然现在可能不像曾经那样会给他们回报,但是上一代人依然相信这个。
这也是新一代的年轻人看老一代人的时候,为什么总觉得他们傻傻憨憨的。信奉多努力,肯吃苦,就会有回报。
但近几年其实慢慢就会发现,不管是现实生活,还是网上的一些评论,都出现了对老年人的反转。
三千块你可能招不来一个泥瓦工,但你能招来一个大学生。
两千块你可能招不来一个电话员,但你能让一个没有班上的应届生为你卖命。
这正是现在这一代年轻人面临的现状,也正是这个现状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相信鸡汤这种洗脑的虚假。”
刘贺平和尔导两人的一番话,说的直播间网友泪目。
在失业率居高不下的这个时代,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被机械化,被AI智能所取代。
之前靠体力劳动就能做的工作,现在全是自动化在生产,根本就不需要人去当工人。
从企业的层面出发。
招十个工人,朝九晚五,五险一金,法定节假日还有福利,补贴,放假,需要花费的金钱很多。
而他们前期只需要拿出一个工人三年的工资,就可以引进一台24小时轮转都不用停歇的机器。
这些机器最多就需要保养保养,没有五险一金,没有偷懒不干活,甚至没有为了钱而起矛盾的时候。
一台机器干的活,反而是十个工人的量。
但所花费的,却只是一个工人的工资。
这样对比,从企业层面出发,怎么样都是大裁员,引进自动化设备合适。
但这也造成了失业率居高不下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