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田单(2/2)
3、文化影响
田单的故事在后世广为流传,成为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智勇双全、忠诚爱国等品质被后人所敬仰和传颂。田单的形象也经常被用于文学、艺术等领域,成为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符号。
四、轶事典故
1、解裘救人
就在这年严冬的一个傍晚,田单在朝中理完政事,乘了车子,要回安平城。这时满天纷纷扬扬地下着鹅毛大雪,呼呼的西北风吹在人身上,刀割剑穿一般。树枝摇曳着,发出尖厉的叫声,几支寒鸦在半空中抖动着翅膀,发出阵阵哀鸣,天气冷得邪乎。田单的车子出了临淄城东门,到得淄河岸边,一阵冷风吹来,田单禁不住打了个寒战,他急忙裹紧了衣服。就在这时,他忽然看到前方不远处路旁的雪地里,躺了一个人。
田单连忙叫车夫停住车子,下车走到近前一看,见是一个老者,佝偻着身子,蜷缩在雪地上。老人身上的衣服破烂单薄,消瘦的脸上布满皱纹,须发跟雪一样白,面色腊黄,两眼紧闭。田单急忙俯下身子,伸手往老人身上摸了摸,老人四肢已经发凉,只有胸口处还有一丝余温,鼻中尚有微微气息。田单明白,老人已命在旦夕,一刻也不能耽误。他来不及多想,立即解开上衣,又把老人的上衣解开,迅速抱起老人,胸对胸紧紧搂在怀里。那滋味可想而知,就像抱了一块冰,冷透骨髓。田单抱住老人上了车子,让车夫加快速度往安平城赶奔。
田单回到家时,觉得老人身上已经有了些许暖气,脸上现出淡淡的红晕,气息也大了。田单忙令家人细心照顾,老人终于得救了。田单雪地解衣救人的事,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遍了齐国,人们都纷纷称赞相国爱民如子,对田单更是尊敬了,把临淄城东淄河岸边称做“田单解裘处”了。
2、田赵论兵
据《战国策》记载,阏与之战后,田单曾与赵奢论兵。田单与赵奢的主张相反,认为兵士数目不是越多越好,因为兵士数目多会影响国内农耕,造成粮食供应困难,是“自破之道”。田单认为,古代帝王的兵力不过三万,便可令天下诸侯臣服。但赵奢却认为当时必须具有十万、二十万兵力才足够“服天下”。田单不服气赵奢的观点,认为赵奢不懂得用兵,对现实世界的理解也少得可怜。
赵奢随后表示,古代天下分为万国,最大的城不过三百丈,最多的人口不过三千家,用三万兵攻或守,对将帅来说没有困难。可是当时存世的,只有战国七雄,千丈之城,万家之邑可谓比比皆是。以三万兵野战未可言必胜,围城更加不用指望。赵奢认为田单不仅不懂得用兵,对现实世界的理解也有限。田单听了赵奢的话,感叹自己没有想得这么深远。
后来,燕王封宋国人荣蚠为高阳君,攻击赵国。赵王打算仿效燕王,以割让济东三城令庐、高唐、平原陵地五十七座城邑给齐国作条件,以换取齐国田单率领赵军攻燕。平原君也同意这个做法,但却遭到赵奢的反对。赵奢评论这种行径犹如“覆军杀将”,认为赵国并不是没有名将。他以自己为例,指出自己曾经担任燕国的官职,熟知燕国地理和形势,自己领兵伐燕比田单更适合。田单毕竟是齐国人,伐燕成功只会对赵国有利,赵国强大则代表齐国霸业的终结。作为齐国人的田单不至于做出这样愚蠢的事情。然而,平原君没有听赵奢的意见。在第二年,田单还成为赵国的相国。
3、田单的智谋
田单不仅是一位勇猛的将领,更是一位智谋过人的军事家。在即墨保卫战中,他巧妙利用反间计,成功除掉了燕军的主将乐毅,为齐军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在火牛阵中,他又以少胜多,大败燕军,收复了失地。田单的智谋不仅体现在军事上,还体现在政治上。他能够审时度势,根据形势的变化做出正确的决策。在齐国面临危亡之际,他挺身而出,带领军民抵抗外敌;在齐国复兴之后,他又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权力所迷惑。
五、后世纪念
1、田单墓
田单墓位于今皇城镇皇城营东南约700米处。略呈正方形,高5米,南北23米,东西33米。墓前曾有民国七年所立石碑,上刻:“齐相田单之墓”,已失。墓前有临淄区政府所立“田单之墓”石碑,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单位。每年,都有许多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和凭吊,表达对这位历史英雄的敬仰和怀念。
2、文化纪念
田单的故事在后世广为流传,成为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智勇双全、忠诚爱国等品质被后人所敬仰和传颂。在文学、艺术等领域,田单的形象也经常被用于创作和表现。例如,在戏曲中,有以田单为主角的剧目《火牛阵》;在绘画中,也有以田单为主题的作品。这些文化纪念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文化遗产,也让田单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3、民间传说
在民间,关于田单的传说也颇为丰富。人们常常将田单视为英雄和智慧的化身,用他的故事来教育和激励后人。例如,在山东地区,就流传着许多关于田单的民间故事和传说。这些故事不仅丰富了当地的文化生活,也让田单的形象更加生动和鲜活。
田单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凭借智慧和勇气,在齐国面临危亡之际挺身而出,带领军民抵抗外敌;在齐国复兴之后,他又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权力所迷惑。他的故事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英雄的成长历程,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魅力。让我们铭记这位历史英雄的名字——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