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欲报仇拒越投降 受贿赂伯嚭说情(1/2)
1
夫椒山一仗,勾践没有想到会败得这么惨,他原本以为自己的军队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但现实却残酷地打击了他。吴军的猛力追击让他措手不及,他们如潮水般涌来,不给勾践任何喘息的机会。
勾践试图组织起有效的反击,但他发现自己的士兵们已经疲惫不堪,无法再承受更多的压力。他们的士气低落,被吴军的凶猛攻击所震慑。勾践心中充满了绝望和无奈,他意识到这场战争可能已经注定要失败。
在混乱中,勾践努力保持冷静,思考着应对之策。但每一个决策似乎都被吴军的强大力量所压制,他们的战术和战略优势让勾践陷入困境。他感到自己像是被困在了一个无法逃脱的陷阱中,无论怎样挣扎都无法改变局面。
最终,勾践不得不面对现实,承认自己的失败。他知道,继续抵抗下去只会带来更大的损失和伤亡。于是,他做出了艰难的决定,带领残余的部队撤退,寻找新的生存之路。这一战,成为了勾践人生中的一次重大挫折,但也激发了他更强烈的斗志和决心。
勾践率领着残兵败将撤退到了会稽山,这座山脉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南部、诸暨东部与嵊州西部接壤处,距离杭州约80多公里,其山体主要由中生代火山岩组成,这种岩石类型赋予了它独特的地质结构和景观。会稽山呈西南-东北走向,南北长百余公里,东西宽约35公里,面积达5平方公里,整体山势雄伟壮观,平均海拔约500米,主峰东白山海拔1195米,为浙东名山之首。这里峰峦起伏,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云兴霞蔚。
会稽山有大禹陵,古称禹穴,是大禹的葬地。大禹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创立者和治水英雄。大禹陵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包括禹陵、禹祠、禹庙三部分,这些部分高低错落,各抱地势,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禹陵本身以山为陵,坐东向西,背负会稽山,面对亭山,前临禹池,整体布局严谨,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利用。禹祠和禹庙则分别作为历代帝王、官府和百姓祭祀大禹的地方,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大禹陵不仅是一座陵墓,还保存了许多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致,如窆石以及碑方题刻,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同时,大禹陵祭典所传承的礼俗,如礼仪、礼器、祭器、祭品、祭服及仪仗、鼓乐和祈舞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此外,大禹陵中的祭文、碑记、铭文、匾言、联语等,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极高的历史价值。
越国的立国与大禹有着深厚的渊源,经过数代人的不懈努力,到勾践这一代时已经相当强盛。然而,如今却陷入了亡国的危机之中,勾践痛心疾首,懊悔不已。
吴军对会稽山的包围圈日益紧缩,勾践率领的仅仅五千名将士被围困其中。一些受伤的将士眼见局势愈发严峻,而自己又无法得到有效的医治,身心饱受病痛和绝望的折磨,几乎每天都有人选择以自尽来结束痛苦。
2
勾践站在宫殿前,脸色阴沉,心中充满了痛苦和绝望。他知道,面对强大的吴国军队,越国已经无力抵抗。他决定让自己的妻子和女儿自杀以谢国人,然后他还想率领那五千将士与吴军作最后的一场拼杀,以此来扞卫越国的尊严。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文种、范蠡等勾践的股肱大臣纷纷前来劝谏。
他们看着勾践,眼中满是焦急和忧虑,齐声说道:“王上啊!如今越国只剩下这一点点的将士了,如果拼光了,事情虽然不大,但接下来吴军对越国的统治将会非常残酷无情啊!而且,他们已经有了一个傀儡越王,一旦他们的人完全掌控越国,那越国可就真的彻底完蛋了。所以,请您投降吧!这样可以保留我们越国的宗庙,也能保佑苍生百姓免遭生灵涂炭啊!”
勾践听后,沉默不语,他的内心十分挣扎。他明白大臣们说得有道理,但他又怎能轻易放弃越国的尊严?
文种继续劝说:“王上,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只要我们保存实力,日后总有机会复国的。现在我们需要的是时间和策略。”
范蠡也附和道:“是啊,王上。如果我们硬拼,只会白白牺牲更多无辜的生命。而投降并不意味着永远屈服,只是暂时的妥协,为了未来的希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