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类型 > 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 > 【第一讲】

【第一讲】(1/2)

目录
好书推荐: 穿书反派,收徒主角做系统的主人 假戏真做:和总裁老婆的甜蜜生活 爱情算个什么东西? 双界穿越,从坎坷开始! 穿书之炮灰变身天道亲闺女 杀死金主后,菟丝花席卷末世 御龟仙族 小痞子的女人缘 狠拒质子,不料他逆袭成皇宠爆我 佣兵之皇

我们从今天开始正式解释《楞严经》的经文。

《楞严经》的修学重点,就是引导我们修学首楞严王三昧。这个首楞严王三昧,到底它的修学过程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我们作一个简单的说明。

天台智者大师把整个修学分成两个部分:第一个叫作缘修,第二个是真修。我们刚开始修学的时候,是仰仗外在的一个清净的因缘来修学,这个叫作缘修。比如说我们今天拜佛,我们心中要攀缘佛像;我们念佛,我们心中必需有一个佛号。假借三宝的因缘,来产生一种正念的力量,这种力量是从外面而来的。当这个外在的清净因缘消失的时候,我们的正念也消失掉了。所以缘修的特色,是依法门来摄心——能念的心跟所念的法,是以法门为主导,以法来主导我们的正念。智者大师称这个叫作缘修。

第二种叫作真修。这个真修,就是你刚开始修学的时候,就要找到你内心的一个真实的本性,找到你真实的心,依止那个真实的心发动出来,来修一切法门。真修的特色是以心来主导万法,你这个心是根本,我们讲一心而产生万行。当然这个关键点就是你要找到你真实的心性,这个叫真修。

首楞严王三昧就是一个真修,它引导我们首先把心带回家,找到我们真实的心,从我们的真实心里面,来发动我们的自利利他的功德,所谓的“销我亿劫颠倒想”,乃至于广度一切众生,依止这一念清净的心发动出来,来完成我们自利利他的功德。这个就是真修。

所以首楞严王三昧跟一般的三昧不同。一般的三昧它只是从表面上来对治烦恼:多贪众生不净观——你贪欲很重,用不净观来对治;多瞋众生慈悲观——用慈悲观来对治瞋心。但是我们一直没有找到这个烦恼的根源在哪里,我们没办法找到。我们只能够在烦恼的表面上来对治它,来折损它的势力。但是它的根源还在。所以我们经常觉得:好像今天对治了烦恼,明天又生起,春风吹又生。这个主要原因就是,我们一直没有找到烦恼的根源。《楞严经》的特色,就是找到整个烦恼的根源,然后从根本上把它拔除。所以古人说是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楞严经》就是使令我们真的是明心见性,开悟了,找到我们清净的本性,从那个地方发动我们所有的行门。这个是它的特色。

这样的修学有什么好处呢?

“首楞严王三昧”翻成中文就叫作“一切事究竟坚固”,它能够使令这个功德“究竟”,也就是说,同样的拜佛、念佛,你从内心的真实心发动以后,你的功德更加圆满,而不是片断的。第二个,“坚固”你所修的功德不可破坏——不为内在的烦恼所破坏,不为外在的魔境所破坏。所以首楞严王三昧它所表现出来的,你同样还是去拜佛,你同样还是去念佛,但是你安住在首楞严王三昧的时候,会让你所有功课的功德都变成非常的圆满,而且变得非常的坚固。

这个就是首楞严王三昧的特色。这样的一个殊胜的法门当然值得我们学习。

将释此经,大科分四。

壹、经题解释。

贰、经文纲要。

叁、随文释义。

肆、结示劝修。

我们看《讲义》第一页,将释此经,大科分四。我们把这部经分成四个部分来解释。

首先我们“解释经题”。一般来说经题都是诠释一部经的整个宗旨整个要义的。

第二个“经文纲要”。这部经的整个纲要,蕅益大师将它分为六大科,对此,我们会作一个简要的说明。

第三个“随文释义”。第三科就正式地随顺经文,来解释其中的义理。

最后“结示劝修”。我们把这个首楞严王三昧的法门作一个总结。

壹、解释经题 分二:甲一、总说。甲二、别明

【第一讲:图一在评论区】

先看第一科“解释经题”。

经题总共有十九个字,分成两个部分,第一个是总说,第二个是别明。

甲一、总说

先看“总说”。

这个经题是“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对这个经题,古德的解释分成“体”跟“用”的关系——内在的理体跟表现在外面的作用。这个“体”是什麽呢?就是大佛顶性。大佛顶就是我们要找到的我们的真如本性。依止这个大佛顶当作根本,发动出一个自利利他的功德,就是“如来密因修证了义”,乃至“诸菩萨万行首楞严”。所以它的一个最重要的根本,就是你要找到大佛顶。所谓的“找”,就是你的内心要跟它相应。“大佛顶”,古德说是“众生本具、诸佛所证”。我们是本来具足的,但是我们没有开显出来,佛陀把它开显出来了。

“大佛顶”,我们把它解释一下——因为我们要跟大佛顶相应,一定要知道大佛顶是一个什么样的相貌。

首先我们看这个“佛”,这个“佛”是最重要的。“佛”,简单地说,是一个觉悟的意思。蕅益大师解释说是“了了常知,不可昏昧”。修学首楞严王三昧的根本,就是你经常要保持觉照。古人说:心常觉照,不随妄转。其实妄想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根本不能产生觉照,你就随顺它而走。其实妄想本来是不真实的,那么它为什么能够产生那么大的作用呢?因为我们自己迷惑颠倒了。迷惑了以后,我们就跟着它走,认贼作父。所以这个地方最重要的观念就是不随妄转。《楞严经》,它不对治妄想,它认为对治妄想产生一种对立,不好。你只要保持清楚的觉照,观察你的本性是清净的,“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根本就没有妄想。所以《楞严经》的观念是:没有妄想。

我们在治疗疾病的时候有两种观念,一种说:“诶!我有病,我去治疗。” 第二个观念是说:我根本没有病。根本没有病的思想,就是《楞严经》的思想,就是妄想本来就没有的。在本经当中,佛陀会用很多很多的方式,用七个处所、有七番的说明,来说明妄想本来就没有,是我们自己捏造出来的。所以这个觉悟,就是觉悟到妄想是本空的。这个地方很重要,这是第一个,“佛”,觉悟。

第二个,“大”。这个大是“绝待圆融,不可思议”。当我们安住在真如本性的时候,整个心量是广大的。为什么广大呢?因为它离诸对待,不可思议。 这个“对待”法,它就是一个生灭法,有生有灭。所以《楞严经》它不对治烦恼,因为对治烦恼就落入生灭法。

不生灭的意思是什么?在本经当中佛陀曾经讲了一个譬喻。佛陀问波斯匿王:生命是变化的吗?波斯匿王说:对啊,真的是变化的。您看我以前小时候很年轻,长大以后慢慢地很庄严,现在变得很老。波斯匿王说,我们的生命不断地迁流变化。佛陀说:你知道这个生命的变化当中,有一个东西没有变化吗?波斯匿王说:我没有发觉,我发觉都在变化。

佛陀问波斯匿王:那你最早看到恒河是什么时候?波斯匿王说:我三岁的时候,母亲带我去谒耆婆天,经过恒河,所以我三岁的时候第一次看到恒河。后来,到了二十岁的时候又看了几次,我现在六十二岁又看到恒河。

佛陀说:你看到恒河中有什么变化?他说:我小时候眼睛很好,恒河的水很干净,能见的眼根很清楚,所见的河也很清楚。慢慢地我眼根衰败了,看东西模糊了,恒河也比较污浊了。所以他觉得有变化。

佛陀说:你眼睛看到恒河的时候,你眼睛变得模糊,但是那个见性有没有改变?你能够看到的那个清净的明了性有没有改变?你眼睛有障碍,看到的是模糊的恒河,那个是一个因缘,那随顺因缘而变化。但是你眼睛里面的那个见精(《楞严经》讲见精就是见性),那个见性有没有变化呢?他说那个没有变化。那个就是我们的大佛顶性。

只要一个东西会变化,就是一个对立法。你看善恶,善跟恶永远是对立的,那这个不能讲大。我们安住在大佛顶性的时候,是离开整个对立的因缘,安住在清净的本性,那个就是大。因为它离诸对待,它没有生灭相。这是在觉悟的基础之下,发展出一个广大超越时空的相貌,叫作大。

“顶”,是指它所产生的妙用。这个广大的觉悟到底有什么作用?就是“妙用无穷,不堕诸数”。这个地方的重点,就是在这个“不堕诸数”。它没有一定的形状,“数”,就是它没有一定的相貌。所以,《楞严经》它依真如本性所发挥出来的整个作用,是没有一定相貌的,就好像那个“顶”——佛陀的头顶。佛陀三十二相有一个叫无见顶相,无见顶相是没有一个人看得到的,每一个人看到的都不同。有些人看到是一个黑色的相貌,有些人看到它是一个白色的光明,有些人善根强看到金黄色的光明。

所以这个无见顶相,就是它没有一定的相状,就表示修学《楞严经》的人,他在修学善法是不决定的,他依止清净心,则顺逆皆方便。以真如本性所修的作用,是无穷无尽的,没有一定的法门,这个叫作大佛顶。依止广大的觉悟,而产生无穷的妙用,这就是大佛顶的本意。

大佛顶性在本经当中,强调众生本具,这个很重要。我们今天要知道一个观念,这个真如本性或者讲大佛顶性,不是说你去修习以后才产生的,不是这个意思,而是你本来就有的,你只是把它恢复出来而已,你是恢复它本来的面目。

蕅益大师讲过一个譬喻。他说:有一个转轮圣王,他有七宝千子,那是一个广大富贵的境界但是他梦为蚁子——他做梦的时候,梦到自己是一只小蚂蚁,在阶梯当中去找一些琐碎的东西吃,看到人就害怕,看到比它大的蚂蚁也很害怕。转轮圣王虽然梦为蚁子,但是王体依然——转轮圣王的身体,还是没有消失掉,还是好好地在那边睡觉。只要他醒过来,就能够恢复他转轮圣王的功德。现在之所以表现不出来,是因为他在做梦,问题在这个地方。

所以,我们今天不是说去找到一个新的转轮圣王,而是想办法让这个梦觉醒。佛法的根本就是觉悟啊!所有的功德是从觉悟生起的。因为我们最大的障碍就是迷惑颠倒,所以我们很多心灵的力量发挥不出来。比如说,你看“大佛顶”,这个就是我们内心的功德,这个就是在整个《楞严经》当中,我们所要找到的、我们真实的本性——“大佛顶性”。

当我们找到以后依止这个大佛顶性,来产生如来密因修证了义。一切的佛陀,都是依止这样的一个“密因”。这个密因就是说,这个大佛顶是无形无相不可了知的。当你找到的时候,你心中能够产生这样的观照,也可以产生这样真实的受用,但是你没办法形容它的存在。古德说:“觅即知君不可见,不离当处常湛然。”你要去找它,找不到。但是它随时可以表现它的作用出来,所以叫作“密”。我们就依止这样的一个殊胜的密因,来修习我空、法空的智慧,而成就究竟的解脱。这是成就自利的功德。

我们也依止这个大佛顶性,来修学菩萨的六度万行,使令我们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的功德,变得更加的圆满、更加的坚固不可破坏,这是成就利他的功德。

所以整个自利利他的功德,就是你要先找到你的本来面目。这是《楞严经》最最重要的——找到我们生命的根本,就是“你从什么地方来?”。在无量的流转当中,到底我们生命最初的根源是什么?我们是从哪一个地方发动出来?《楞严经》讲了三卷半,来探讨这个问题,谈到我们生命的本来面目,就是大佛顶性。

甲二、别明

【第一讲:图二在评论区】

我们再看第二段的“别明”。

当我们找到大佛顶性以后,要怎么修呢?其实,说穿了就是一个真妄的问题。《楞严经》认为,一切的东西都是心的问题。他为什么会造恶业?因为他心有障碍,跟他的嘴巴没有关系,跟他的身体没有关系。你说:“诶!我这个人的手喜欢去造恶业,把手给剁掉。”没有用!问题不在手。所以祖师常说:拜佛是谁?念佛是谁?你的嘴巴不能念佛、你的身体也不能拜佛,是那一念心在拜佛、那一念心在念佛。所以我们今天要知道,一切的问题都在那一念心:一切的罪业的根本在妄想心,一切功德的根本是真如的心。所以当我们的心调整好以后,这一切的修学就上路了。所以《楞严经》的观念,就是返妄归真——怎样把现在这个妄想的心转成真如的心,这当中的关键在修学首楞严王三昧。

我们过去听《楞严经》时,海公长老曾说,倓虚老和尚讲到,修首楞严王三昧有“六字真言”,我在这个地方提出来给大家做参考——倓虚老和尚说整个《楞严经》的修学,就是修学不迷、不取、不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页 目录
新书推荐: 嚣张宠妾的作死日常 一爱之差 帝妃倾城:帝尊大人宠妻无度 德幸:好久不见,我的天使 星月海岛异界传奇 双面生活,商总的特别助理 二嫁京圈太子,名律他勾心上位 三千世界之救赎与爱恋 原神:听说散兵心狠手辣 年代:我在四合院抓特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