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类型 > 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 > 【第十五讲】

【第十五讲】(1/2)

目录
好书推荐: 穿书反派,收徒主角做系统的主人 假戏真做:和总裁老婆的甜蜜生活 爱情算个什么东西? 双界穿越,从坎坷开始! 穿书之炮灰变身天道亲闺女 杀死金主后,菟丝花席卷末世 御龟仙族 小痞子的女人缘 狠拒质子,不料他逆袭成皇宠爆我 佣兵之皇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三十四页,“癸三、约观河显见性无迁”。

佛教的修学,把生命的因缘分成两个部分:第一个是杂染的因缘,第二个是清净的因缘。杂染因缘的相貌,简单地讲就是烦恼障、业障、报障。我们一个人会产生痛苦,第一个步骤,他一定会先起烦恼。我们的心跟境接触的时候,产生贪瞋的烦恼。在这个时候,如果我们没有控制得住,烦恼的下一个步骤就是造业。一旦造了业,就一定要受果报了,受痛苦的果报。这就是我们杂染痛苦缘起的因缘。另外一个因缘是般若德、解脱德、法身德,就是我们刚开始这一念心跟境接触的时候,产生般若的观照,慢慢地从因缘当中成就解脱,最后成就广大的清净法身。

所以我们的生命有两种情况会出现,一种是杂染的因缘,一种是清净的因缘。

我们现在是安住于一个杂染的因缘,那么我们现在学佛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把这个杂染的因缘转换成清净的因缘,就是从烦恼障、业障、报障,转成般若德、解脱德、法身德。我们其实就做这个工作。

那么应该怎么做呢?倓虚老和尚结合本经的开示,说有三个方法,三个次第:第一个你要不迷,第二个是不取,第三个是不动。

我们面对因缘的时候,首先你要生起观照的智慧。当然,这个观照不是向外,是向内观照,观照你的起心动念,所谓“达妄本空,知真本有”。我们受外境的刺激产生的妄想是生灭的,它的本性是空的。不要跟着我们的感觉走,不要跟着我们一时的想法走。“知真本有”是说,我们的真如本性产生一种菩提的愿望,那个是我们可以去随顺的。所以我们的心跟境接触的时候,首先你要知道,什么只是一时的感觉,什么是恒久的愿望。你要把心中的真妄很清楚的地区分出来,然后产生不取,最后不动。所以我们在佛法当中,修学的最高境界就是不动,不要乱动。

我们讲一句实在话,我们今天不修行便罢,只要你开始在心地上用功,你就会感觉:一个人乱动是很危险的。从我自己的生命经验来说,我看到太多的人在整个修学的过程当中,因为一念的差错、一念的乱动,前功尽弃。《楞严经》后面会讲到,你真的不要乱动。《楞严经》的基本思想是:以不变应万变。因为你在整个修学过程当中、整个真妄的交攻过程当中,你的身心世界乱动,对你是非常不利的,因为魔境会干扰你的。外在的冤亲债主——当然我们现在还没办法惊动魔王——你的冤亲债主会干扰你,会给你一些错误的讯息;你内心的烦恼会反弹,你要调伏它,它也要调伏你。那么你这个时候内外交攻。怎么办呢?不要乱动!所以我们在整个修学当中,先求不变,再求随缘。你一动,可能就前功尽弃了。

问题是我们要怎么不动呢?你就是要先不取。怎么能够不取呢?首先,不迷。你要很清楚什么是真妄。所以你看佛陀花了三卷半的篇幅,来作心理的建设。尽管现在我们还没有进入到二十五圆通的真实的止观的修学,但是你必须先把不迷的基础打好,就是很清楚地分别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虚妄的。“达妄本空、知真本有”这八个字,我们可能要去学将近一年的时间,要花一年的时间学这个道理。那对以后的整个心念的止观,会打好比较坚固的基础。

癸三、约观河显见性无迁。分三:子一、请问。子二、说示。子三、领悟。

好,我们看第三段,约观河显见性无迁。

这一科是“十番显见”的第三科。我们对标题作简单的说明。这个重点在“观河”,就是观察恒河的水。其中有两个内涵:一个是能观的见性;第二个是所观的恒河,即所观之境。佛陀通过我们观察恒河的因缘,来借事显理。从观察恒河的事相,去开显我们不生不灭的本性,就是约着观河来显现见性是没有迁变的。这当中有三段:第一段“请问”,第二段“说示”,第三段“领悟”。

子一、请问。分二:丑一、阿难密请。丑二、匿王显问。

我们看第一个,“请问”。“请问”当中有两段:第一段是阿难的密请;第二段是匿王的显问。

丑一、阿难密请

【第十五讲图一】

阿难的密请是说,阿难尊者在这段并没有正式地开口来请法,他是用一种合掌礼佛的方式来秘密地、间接地启请。

我们看经文的第一段:

尔时阿难及诸大众,闻佛示诲,身心泰然。

这一段是衔接前面的文,说是阿难尊者跟与会的大众听到佛陀开示“客尘、主空”的道理——我们内心当中有所谓的“主人”,即无量劫来我们对于无上菩提的这种上求下化的愿望,这是我们不变的;第二个是“客人”,指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一时的感觉、一时的想法。把主客的内涵区分出来。阿难尊者听到佛陀有关主客的这种生灭不生灭的教诲,他产生一种“身心泰然”的感觉。这个泰然就是舒适安乐的意思,非常的舒适安乐。

这一段我们加一个解释。

蕅益大师在这一段说,为什么阿难尊者听到这个道理会舒适安乐呢?我们知道阿难尊者在前面“七处破妄”的时候,把整个我们这一念心可以说是破到“觅心了不可得”。阿难尊者当时的心情非常的惊怖,因为他产生了一种断灭的思想。经过“十番显见”的前面两科,发明见性是不生不灭的,这个时候他找到永恒生命的一个依止处。你看那些禅师开悟以后会说,我终于找到生命的落脚处了。就是生命的变化当中,他有一个依止处。阿难尊者的心情也是这样,他找到一个心中的落脚处,所以他感到舒适安乐。

我们再看第二段:

念无始来失却本心,妄认缘尘分别影事。

刚刚的“身心泰然”,是讲他现在的状态。这一段是他对过去的回忆。忆念过去无始劫来,忘失了自己的真如本性,一直跟着心中的缘尘分别影事。

其实这个就是妄想。那么妄想为什么分成缘尘、分别、影事这三段呢?

首先我们看缘尘。妄想的生起是由六尘引生的,就是攀缘六尘,一定首先有一个所观境。

第二,有一个能分别的心,我们对六尘产生分别的功能。这个分别的心跟所缘的境,心境和合的时候产生一个影像。比如说今天我这个心去接触这个花的时候,我产生一种分别:这个花很漂亮。

“这个花很漂亮”就是一个影像。这是一个印象,这就是我一个想法。我每一次起这个想法的时候,这个想法就会产生引导的作用:诶,这个花很漂亮。其实我们就活在心境和合产生的一种影像之中。而这个影像,如果我们不加以破斥,时间久了,对我们就会产生一定的牵动作用。所以你看,我们的生命累积了很多很多的影像,有正面的影像,有负面的影像。这个都是所谓的妄想。我们会从过去的经验、过去的影像当中,来产生行动。

这个就是由缘尘产生分别,由分别产生影像。这是阿难尊者对过去的回忆。

我们再看第三段:

今日开悟,如失乳儿忽遇慈母。合掌礼佛,愿闻如来,显出身心,真妄虚实,现前生灭与不生灭,二发明性。

那么现在终于能够开悟了。这个开悟,从本经来说就是“达妄本空,知真本有”——知道妄想是生灭的,是空寂的,是没有真实体性的;而我们不生不灭的清净本性是本来具足,是经常存在的。这种情况就像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小孩,遇到了慈悲的母亲,找到了生命的依止的心情。这个时候,他一方面合掌礼佛,表示对佛陀的感恩,一方面他心中希望如来能够进一步地开显身心当中的真实跟虚妄,所谓生灭跟不生灭,这两种差别的体性。

对这段经文,蕅益大师如是说:阿难尊者从前面两番的开示,已经领悟到了我们真如本性的存在,但是并没有很深刻,所以他这个时候希望能够进一步地启请。而这一段的启请,阿难尊者并没有开口,他只是心中的一种愿望,这叫作“密请”。这样的启请其实是阿难尊者最后的启请。他整个启请,可以说是贯通整个前三卷《楞严经》的后半段。从此处到第三卷末的经文,都是因为这样的密请才有佛陀的开示。这是阿难尊者听完了“十番显见”的前面两科,显出见性后的一个情况。

丑二、匿王显问

【第十五讲图二】

我们再看波斯匿王的反应。波斯匿王的显问,是直接用开口的方式来请问的。我们看经文:

时波斯匿王起立白佛:我昔未承诸佛诲敕,见迦旃延、毗罗胝子,咸言:此身死后断灭,名为涅盘。我虽值佛,今犹狐疑,云何发挥,证知此心不生灭地?今此大众诸有漏者,咸皆愿闻。

在听过前面两番的开显见性以后,波斯匿王的反应相当的强烈。所以这个时候在法会当中,波斯匿王就站起来。阿难尊者当时并没有开口,波斯匿王开口了。他白告佛陀说:我过去还没有亲近佛陀、还没有听闻佛法之前,曾经亲近过外道。这当中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有两种大外道:一个是迦旃延,一个是毗罗胝子。迦旃延跟毗罗胝子这两个外道,是整个印度当时外道六师中的其中两师。

印度外道基本的思想有六种,就是六种师。这六师当中,每一个师都有十五个弟子,所以就有九十个外道。再加上他们的师父——六师,就构成了九十六种外道。九十六种外道,其实就是六种思想。

迦旃延这个外道的思想认为:生命由大梵天所创造。换句话说,我们每一个人死了以后,还要回到大梵天去。所以你在整个过程当中,造善也不会创造安乐的果报,造恶也不可能创造痛苦的果报。我们的生命只要做一件事,就是皈依大梵天,创造一个天人合一的思想就可以。这是迦旃延的思想,大梵天的思想。

毗罗胝子,我们一般叫自然外道。他认为生命就是一个偶然。这个生命就像一片树叶,从树上飘下来,有时候往东边飘,有时候往西边飘。所以生命的快乐跟痛苦,只是一个偶然。你为什么会有痛苦?你为什么会快乐?这是完全没有因缘的。你的运气不好,所以你痛若;你运气比较好,所以你快乐。这种思想,也是拨无因果。

迦旃延跟毗罗胝子,他们的思想论点不完全一样,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属于断灭的外道。他们的思想的共同点是“此身死后断灭,名为涅盘”。意思是,当一个人死亡以后,就不可能再有生命现象;你只能够活一次,你的生命只有这么一次。你死了以后,就叫作涅盘。涅盘不必修,只要死了以后,这个不生不灭的涅盘就自然出现。这个观念的问题点在于:此身死后断灭。这个思想是很可怕的。如果我们没有来生,我们造善造恶完全没有意义了。那人生变成只有及时行乐,因为没有来生,你造善干什么?你就没有必要去断恶修善了。所以这是很可怕的拨无因果。

波斯匿王把他心中长久以来的疑惑提出来:“我虽值佛,今犹狐疑,云何发挥,证知此心不生灭地。”我现在亲近了佛陀也听闻了佛法,但是我心中有这样的一个结啊:到底有没有来生?到底什么是生命的真相?我还是有很多疑惑。希望佛陀能够为我去发挥、去证明这一念心不生灭的本性。不但是我有这种想法,今此法会大众,只要是还没有成就圣道的凡夫,都希望能够听闻这样的道理。这是波斯匿王听了前面两段的“开显见性”以后的感想,从外道断灭的思想的角度来请佛陀开示。

子二、说示。分二:丑一、明身有迁变。丑二、明性无生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页 目录
新书推荐: 星月海岛异界传奇 双面生活,商总的特别助理 二嫁京圈太子,名律他勾心上位 嚣张宠妾的作死日常 原神:听说散兵心狠手辣 帝妃倾城:帝尊大人宠妻无度 一爱之差 三千世界之救赎与爱恋 年代:我在四合院抓特务 德幸:好久不见,我的天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