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讲】(1/2)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一百五十五页。壬六,目连观意识
我们在修学止观圆通的时候,要注意两个原则,所谓的开方便门、示真实相。
首先,你要找一个方便门,你要有一个法门来安你的心。这就每一个人都不一样了。比方说你看有些人,他的方便门就是拜佛。你要他持咒他也持不好,你要他念佛他很难摄心,但是他一拜佛心就静下来,这个就是他的方便门。有些人他念佛可以念得很好,但是拜佛他会觉得很躁动,拜佛就拜少一点,无所谓。所以,刚开始你一定要去找你过去的方便门。
这个方便门不是一生养成的。我经常讲,我们不能够否定过去,你不可能跟过去切割的。因为今生的你,从唯识受熏的角度,是由过去、过去、过去……很多过去的你的熏习,才有现在的你。你从什么地方来?太远的地方我们不讲,从近处来说你是从过去而来。没有昨天,怎么有今天呢?你是从昨天而来。你昨天是怎么来?昨天从前天而来。佛法讲生命是一个水流,所以我们必须找到过去当中相应的法门。你看有些人他拜佛也不相应,持咒也不相应,但他一坐下来,整个身心世界当下寂静,这个就是他的方便门嘛。你要找到你过去生很熟悉的那个门,你走起来事半功倍,这点非常重要。
找到方便门以后呢?接下来不是就完了,你要示真实相,在方便门当中开显真实的道理,就是你要有这种观照智慧。你看我们前面讲的尊者,有些尊者是完全注意自己的呼吸,有些人是整天讲经,有些人是整天持戒。方便是不同的,但是最后他回光返照的、正念真如的时候,都能够从事相的因缘回归到不生不灭的本性。这关键点就是你要能够回光返照,最后的结果都是你要问一句话:你从什么地方来?当你在注意呼吸的时候,你要问呼吸,你从什么地方来?当你念佛的时候,你要问你自己,佛号从什么地方来?当你持戒的时候,你要问你自己,为什么我能够持戒?持戒是谁?你为什么可以持戒呢?为什么桌子不能持戒呢?当你讲经的时候,你要问你自己,讲经者是谁?所以,整个《楞严经》的方向,就是你要回光返照,你就有希望开显真实相。你要是心外求法那就没办法了。
所以我希望,我们在修学过程当中,第一个,你要找到你过去生相应的方便门,你很熟悉的,你跟它一接触,你的心马上安定下来。第二个,找到方便门以后,你问它一句话,你从什么地方来?为什么我可以持戒?为什么我可以讲经?为什么我可以念佛?你往那个方向找进去,就能够找到我们众生本具、诸佛所证的所谓的不生灭心,这个就是你的整个菩萨道的安住处。
壬六、目连观意识
【图一】
目犍连尊者是依止能观的智慧来观察第六意识这个“知”的功能。
大目犍连,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于路乞食,逢遇优楼频螺、伽耶、那提三迦叶波,宣说如来因缘深义,我顿发心得大通达。
这一段是说明目犍连尊者出家的因缘。目犍连翻成中文叫采菽氏,因为采菽氏在佛弟子当中很多,所以加一个“大”,拣别其他的因缘。目犍连尊者就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他说,在没有出家之前,我是修学梵志外道。有一天在路中乞食的时候,遇到了三迦叶。三迦叶那个时候已经出家了,就是优楼频螺迦叶、伽耶迦叶跟那提迦叶。这个地方前面我们说过,有些地方是说舍利弗尊者遇到了马胜比丘,马胜比丘为舍利弗尊者宣说如来的因缘教法,“诸法从缘生,诸法从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说一切法是从因缘生而因缘灭,从这个地方而悟入了无常、变化、无我的道理。
目犍连尊者听到了这个因缘的深义以后就发心了。这个“发心”有两层意思:第一个,他发起了我空的智慧之心。舍利弗尊者把这个因缘的教法回去转述给目犍连尊者,目犍连尊者一听到以后就证得了初果,破了三界的见惑,所以可以说是发起了我空智慧之心。第二个,发起了出家修道之心。他这个时候就正式地希望能够出家。因为这样的发心,对于身心世界就无所障碍,得到了大通达。这个是讲到他从外道转入佛法的因缘。
看第二段,他出家以后是怎么修学。
如来惠我袈裟着身,须发自落。我游十方,得无罣碍,神通发明推为无上,成阿罗汉。宁唯世尊,十方如来叹我神力,圆明清净,自在无畏。
这一段是讲到目犍连尊者出家以后的状态。他的出家的剃度是怎么一回事呢?释迦如来恩惠于我,使令我“袈裟着身,须发自落”。我们一般佛陀灭度以后的出家,就是白四羯磨得戒体。佛在世的时候有两种得戒体:一种是三皈依,在佛陀面前受三皈依得戒体。另外一个是特别的,就是这个人善根特别深厚,遇到佛陀,佛陀只讲一句话,就讲“善来比丘”,讲这四个字而已。佛陀看到这个人善根特别深厚,只讲善来比丘,这个人马上袈裟自然披身,须发自然脱落,都不用剃度,马上现出比丘相。目犍连尊者就是属于这一类,叫善来比丘,非常少有的。他是善根深厚,是属于善来比丘,所以袈裟着身,须发自落。
他出家以后,果然不负众望,在七日当中就证得阿罗汉果。证得阿罗汉果以后,他的特色就是,目犍连尊者他那个第六意识分别心特别的强,见闻嗅尝觉知那个“知”的功能特别强。我们看,他证得阿罗汉果以后,那个第六意识心依止这个意生身,遨游十方世界,得无罣碍。这个地方讲到他的神足通的变化,他能够来去自如,小中变大,大中变小。所以他在神通的发明当中是最为第一的,因为这样的因素而成就阿罗汉。
不单只是释迦如来如此称叹,说我是神通道力第一,可以说十方诸佛都称赞我的神通是具足四种功德:第一个,我的神通是圆明的。我能够遍游十方,成办佛事,在整个空间上没有障碍。第二个,清净。于诸境缘,尘点不染。他在显现神通的时候,对神通的法不会产生染着。第三个,自在。他任运示现无有障碍。他要示现什么,他心里想什么,往往都能够心想事成,没有任何的障碍。四,无畏。他调伏魔外的时候,心中无所畏惧。所以他的神通力具足这四种功德,而得到释迦如来跟十方如来的赞叹。
看最后一段。
佛问圆通,我以旋湛心光发宣,如澄浊流,久成清莹,斯为第一。
佛陀问我圆通法门,我主要是“旋湛”。旋就是旋转,旋转这一念分别心而为圆湛常住的心性,就是我们讲的转分别心而为不生灭之性。“心光发宣”,以心中的智慧之光明,整个显发、宣流而成就神通的妙用。讲一个譬喻,比方说,我要去清净一个污浊的水流,慢慢地,时间久了以后,就把这个污浊的水流转成清净光明的水。斯为第一。
目犍连尊者的特色是神通,他整个方便门就是神通。当然,神通是一个因缘法,他当然要问自己一句话,你从什么地方来?为什么我有神通?这个地方我们可以这样解释,从浅处来说,为什么有神通?在《瑜伽师地论》上说有两个因缘:第一个,你的念力要强。所以神通往往是要有禅定的,这个人专注力特别强。第二个,你要有点想象力。有禅定不一定有神通,有禅定你还得要修神通,在禅定的心中你要观想。比方说你看到这个墙壁,你就观想这个墙壁是如梦如幻的,我一定可以走过去,我一定可以走过……欸,你果然走过去。要带一点想象。
所以你看,在经典里面提到一个公案说,有一个龙王,大鹏金翅鸟要攻击它。大鹏金翅鸟整个翅膀展开要吃这个龙王的时候,旁边很多阿罗汉看到了,但根本措手不及,只有目犍连尊者马上显出神通,变成一个锅盖式的光明相,把这个龙王给盖住。就是说,你不是禅定而已,你那个心的想象力要特别的灵巧,特别的丰富,你在那个紧急情况都能够想出一个保护的光明相出来。
目犍连尊者在过去因缘当中第六意识的念力特别的强,想象力特别的丰富巧妙,所以他显的神通具足了圆明、清净、自在、无畏四种功德,得到十方诸佛的赞叹。在神通当中,他慢慢地能够会事入理,观察这个神通的因缘当下即空即假即中,而会归到一念心性,最后成就圆通。是这个意思。
辛四、观七大 分七:壬一、火头观火大;壬二、持地观地大;壬三、月光观水大;壬四、琉璃光观风大;壬五、虚空藏观空大;壬六、弥勒观识大;壬七、势至观根大
前面是讲到六根、六尘、六识,十八界,我们从辛四开始“观七大”,讲到地、水、火、风、空、根、识七大。这当中有七段:一,火头观火大;二,持地观地大;三,月光观水大;四,琉璃光观风大;五,虚空藏观空大;六,弥勒观识大;七,势至观根大。
壬一、火头观火大
【图二】
乌刍瑟摩于如来前,合掌顶礼佛之双足,而白佛言:我常先忆久远劫前,性多贪欲。
这讲到他过去的一个因缘。乌刍瑟摩是一个比丘的名称,翻成中文叫火头,他是佛教的一个金刚护法神。这个时候他就在如来的面前,他是顶礼佛足而白佛言。这个地方我们说明一下。前面的尊者都是先坐着,然后再站起来禀告佛陀。但护法神是不能坐的,身为护法神,他是站在佛陀的旁边,所以他就直接地合掌顶礼,没有起立的这个动作。
他白告佛陀说,虽然我现在成就圣道了,甚至于已经成佛了(在后面经文会讲到,其实他已经成佛了,他只是乘愿再来),我现在经常回忆过去,在久远劫前我还是个凡夫的时候,我这个人的习性就是性多贪欲,对男女的贪欲这一部分特别的严重。这是他的习性,先讲出他过去的习性。
有佛出世名曰空王,说多淫人成猛火聚,教我遍观百骸四肢,诸冷煖气,神光内凝,化多淫心成智慧火,从是诸佛皆呼召我名为火头。
后来有一尊佛出世,这尊佛对我的影响特别的大,叫作空王佛。这个空王佛在《法华经》有提到,就是释迦如来跟阿难尊者是同时在空王佛所发菩提心,修学大乘佛法。所以你可以看得出来,这个乌刍瑟摩比丘也不可思议,他跟释迦如来、阿难尊者当时都是同学。空王佛这个时候就观察乌刍瑟摩比丘的特性,就跟他说:“多淫人成猛火聚。”说一个人淫欲心很重,经常生起淫欲的烦恼,这有什么过失呢?这就像猛火的过失。猛火的过失就是说,你在因地的时候起贪欲,叫作烦恼火,死了以后变成业力之火。这个业力之火会有什么过失呢?破坏我们的善根,伤害我们波罗蜜的功德,所有人天的功德都因为这个业力之火而受到破坏。这个地方先讲淫欲心的过失。
然后讲到对治的方法。那应该怎么办呢?
这个空王佛就教我,你要把心静下来。那么应该怎么去观察呢?开方便门,示真实相,你的方便门是什么呢?观察你的身体的状态。淫欲是个火,这个火是从什么地方而来呢?是从百骸四肢而来。百骸就是我们全身的骨骼,四肢指的是双手双足。我们这个身体是地水火风四大,你地水风都不观,就观火大就好。我们身体有温度,诸冷煖气,观想这个冷煖之气的变化。怎么观呢?你观察,你欲心还没有生起的时候,身心非常的寂静、非常的清凉,但是你淫欲心的时候,身心热恼,乃至于辗转增盛,就变成烦恼火,就变成一种猛火聚。那么这个时候你要观察,你就问它说,这个淫欲的火,你从什么地方来?你不要被这个境所转,你不要跟着它走。当这个烦恼火起来的时候,你静下来回光返照,问它一句话:你从什么地方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