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禅拳咏春(2/2)
黄淳梁的武学思想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他一直主张门下弟子与其他各门派切磋武技,互相学习,共同传播中华武术,这一点对李小龙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很多人都认为李小龙是直接跟随叶问学习的,其实不是,据张教练介绍,叶问指导李小龙练功的时间并不长,实际上大部分时间李小龙是跟随师兄黄淳梁学习的咏春拳,这在武术界是常有的事情,属于大师兄“代师授徒”。
一代宗师叶问
咏春拳所使用的招式,都是我们日常用于自卫自保的本能反应动作,既不神秘,也不华丽。我们只是在此基础上加以总结、并通过系统练习,成为我们连贯的技术应用,“以打为消、连消带打”,以此达到高度自保效果。——叶问
叶问(1893-1972年),本名叶继问,是广东佛山的大族富家子弟。从小接受系统严谨的儒家教育,7岁起便拜“咏春拳王”梁赞的高足陈华顺(人称华公)为师学习咏春拳并成为陈华顺封门弟子。陈华顺逝世后,叶问再随师兄吴仲素钻研拳技。十六岁那年,赴港求学外文,就读于圣士提反学校。后随梁壁(梁赞之子)学武。1950年赴香港,在港九饭店职工总会内传授咏春拳术。其弟子中最出名的是著名美籍华人武术家李小龙。
习武经历
叶问正式拜师学艺的时候,陈华顺年事已高,叶问称呼师父为华公,而陈华顺对此年幼弟子也极为疼爱。自收叶问为徒后,则不再接受任何人士拜门学技,叶问成为陈华顺封门弟子,各年长师兄如吴仲素、陈汝棉、雷汝齐等,对此年幼师弟,更是照顾有加。
华公逝世后,叶问再随师兄吴仲素钻研拳技。到叶问十六岁那年,远离佛山,赴港求学,就读于圣士提反书院。后随梁壁(梁赞之子)学武。1950年赴香港,在港九饭店职工总会内传授咏春拳术,从而一举成名。成为真正的功夫良才、伟大的武术家。门下弟子包括总会及分会的会员、港九各地的中国工人外,还有在港的外国留学生。以一人之力,能把咏春拳推广到世界各地,故被门人推举为一代宗师。
在当时的中国,西方人经常把中国人比作东亚病夫。有一次叶问看见七八个外国海员当街欺辱妇女,一向喜欢打抱不平叶问上前制止,与七八个外国大汉战在一处,但双拳难敌四手,不到几个回合就渐落下风,就在此时一个青年人大喊一声,挤入围观的人群,同叶问一同合战外国大汉,最终打得七八个外国人人仰马翻,落荒而逃,此青年人正是梁赞之子梁壁。
得知眼前的正是咏春大师梁赞之子,叶问当即拜其为师,因而有缘再随梁壁深造咏春拳技,转眼过了两三年时光,叶问因不断得到梁壁指点,使咏春拳技能臻入化境。还有一种说法,叶问当初遇见梁壁,是因为梁壁找到叶问,要求与他比武,但无论叶问如何进攻都被他一一化解。叶问一问,方知原来这是师叔梁壁。
民国初年,被誉为中国四大镇的佛山,每年都流行“秋色”游行盛会,以展示特殊的民族手艺,每年游行都是人山人海,更有来自外乡的游客。
在一次的“秋色”游行中,叶问与其表妹数人共观“秋色”游行,突有一当时的军阀排长对其表妹做出不礼貌行为,当时叶问身穿长衫,薄底礼绒鞋,甚似王孙公子打扮,而且体形并不高大,斯文一表,望似可欺负,对方便色胆包天,上前欲对其表妹动手动脚。这时,却被叶问突然标身进步,以惯用的咏春拳手法,来个摊打齐发,即见对方当场应身倒地,一向欺压百姓的地方军阀,却突然败在一个斯文书生手下,哪肯咽下这口气,更是恶向胆边生,起身拔枪,当时的叶问,凭借快速的身法,握住对方的枪,并以其大拇指的力量,直压枪的转轮,竟然把枪轻芯压曲,使其不能发射。
抗日战争时期,在日军攻占佛山后,叶问的过人功夫,早被日本宪兵队闻悉,欲邀请担任宪兵队的中国武术指导被拒之后,指派武术高手与叶问比武,言明若叶问被打败则听命差使,叶问在无法拒绝的情况下,只好接受比武,来者却是身材高壮,拳速过人,叶问摆出咏春桩手,二字钳羊马,目视对方,却一言不发,诱对方进攻。对方抢先出手,叶问借力打力,迫使对方突然失去重心,对方虽未中招,却是败相毕露,叶问也及时收马,一声承让,跳出比武画地,真是高手过招,点到为止。
事后,叶问在众人的掩护下逃走,而这场比武由于时间极短,被人戏称为“不到一分钟”。比武后的叶问,担心激怒日本军阀,暂离佛山,但却暗中帮助国军的敌后情报工作,曾参与过军统培训。抗日战争胜利后,叶问虽有一身武功,却放弃设馆授徒,在县府刑事单位任职,历任佛山警察局刑警队队长,升督察长、代理局长,担负除暴安良工作,曾亲手侦破佛山沙坊之劫案,并在升平路升平戏院内亲擒劫匪,更得上级赏识,最后于1949年出任国民党政府广州市卫戌司令部南区巡逻队上校队长。
香港传艺
1949年,叶问来到香港,由好友李民之推介,认识饭店公会理事长梁相,梁相也是武术爱好者,可说是武林中人,曾习龙形摩桥,得知叶问为咏春拳陈华顺门人,即行拜师学技,并请叶问在九龙深水埗大街的饭店公会公开传授,当时除李民、梁相外,尚有骆耀以及其外甥卢文锦等,不到十人,而李民与叶问早已是世好,可说是亦师亦友,以后有叶步青、徐尚田......等相继投入,由于求技者日渐增加,当时投入学技的,以九龙巴士同人为最,由于求学咏春拳技连绵不断,为了有更大的空间和场地,叶问再三迁换场地于九龙利达街、李郑屋村、九龙兴业大厦,并分出晚间若干时段,到香港荷李活道执教,使咏春拳技推遍香港每个角落。
叶问晚年收授梁挺为“封门弟子”,将当时“咏春体育会”门徒交与梁挺继续教授并委以咏春体育会总教练职务;由梁挺所创办的“国际咏春总会”发展出梁挺咏春拳系,发展遍布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4000多个支部,子弟门人近200万之众,蜚声国际,国际咏春总会成为目前全球最大的武术组织。
晚年生活
七十岁的叶问,其功力并不逊色于青壮年时代,当时处在香港黑社会抢劫之风最盛时期,因此叶问常在夜间四处巡视维护地区治安,一旦见到有流氓劫匪出刀意图抢劫路人,叶问便出手相救,利达街也因此成为香港唯一安宁的地方。叶问也因此多次受到香港政府的表彰,得到“优秀市民”的称号。
叶问大师于1972年12月1日在香港病逝,他作为咏春拳一代宗师,积极传播中华武术,培养了包括黄淳梁,李小龙在内的众多顶尖国术高手,他的事迹将永载中国的武术史册,为咏春拳弟子所铭记。
咏春拳的实战特点
咏春拳是一种以追求攻防实战为目的,科学完整的搏击拳术。它在动作架势上与其他拳种有相似之处,要求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和外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的配合运用。张教练在武馆内为我演示了包括日字冲拳在内的很多典型的咏春拳动作,咏春拳的在实战中要求“连消带打”,防守的同时也是在进攻。
咏春拳法风格“动如风,站如钉,重如铁,轻如叶,守之如处女,犯之若猛虎”。素有“拳之有形,打之无形”之说,意思是说拳在套路练习中是看得见的,而一旦用于格斗搏击,由于闪电般的速度,而看不见其打击动作。
咏春拳的技击实战性主要表现在能够在最小的时空内用最小的力量造成最大的打击效果。它在实战过程中,无论是主动进攻还是被动防守都是通过灵活的脚步来完成,并且在移动过程中同时完成自己的进攻和防守,而且会发现对手的盲点,为接下来的进攻做好准备,不给对手留下任何喘息的机会。它在实战的过程中区别于其他拳种的地方是防守时随着对方的动作变化而变化,进攻时却不留给对方任何空当和机会。
咏春拳的攻击特点大概有四点:
第一,“追影不追手”,追着对方的身体走。打的是人不是手,所以不要管对方的手去了什么位置,追着身体走就是了。
第二,咏春拳在攻击过程中以简单、直接、强劲、快速的直线攻击动作为主。它的攻击动作之所以可以令人防不胜防,主要是由于它是通过最短的距离去直接击打对手或距离自己最近的目标,即用直线攻击对手是咏春拳中最实用的方式。
第三,咏春拳的拳理中有一句谚语为“抢中线”。“中线”是指人体头顶百会穴至尾椎到地面的中垂线,如果在实战过程中可以破坏对方的中心线,则可以轻易地制服对方,同时人体的大多数要害部位(头部、颈部、胸部、腹部、裆部)集中在人体的中线上,所以有效地打击中线上的要害部位也是制服对方的捷径。在实战过程中,咏春拳在先发制人的时候是自己主动攻击对方的“中线”,在处于被动防守时应积极在对手的动作中挤出对自己有利的中线以做出强劲有力的打击动作。若我们从两侧进行打击时容易被对方卸力,而我们在向对方中线进行击打时,对方则很难卸力,且受力甚重。
第四,咏春拳在击打过程中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正如拳理中所说的“急如雨点,密不透风”一样。它在出拳击打过程中根据科学所论证的“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的原理。因此出拳时根据这一原理可以使自己的动作更加快捷,同时留给对方时间短暂且难度很高的防守空间,从而为自己下一次没有阻碍地快速击打做好准备,使自身的攻击动作突出了省时、省力、短促、突然的特点。所以,咏春拳在击打过程中急如雨点的拳法是由它本身的技术结构所决定的。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