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在莒地的日子(1/2)
孙乔此时已是是莒都的大夫,可以看出齐康公对于年轻的孙乔十分地倚重。齐国不设郡,仅有包括国都临淄在内的五都,莒即是其中之一。
伯灵初到莒地,对当地的风俗人物处处好奇,坐在马车里向外东看西看。车走到一个小县时,他看到一家大门上挂着一张红色的弓,中间绑着旗杆,旗杆两边还有两支箭,用红绳系着一个大葱和四个枝条,斜插在街门前,下头悬着红布帘,红布帘上写的是“长命百岁”四字,便不明所以,问道:“三叔,这一家是怎么了?”
孙乔望了望,笑道:“灵儿,他们一家刚生了个男孩呢!”原来莒地风俗,生了男孩挂弓和箭,红布帘上写“福禄来成”或“长命百岁”之类,生了女孩只挂弓,红布帘上贴“喜”字。孙乔细细的说了,伯灵却又问道:“三叔,女孩子为什么没有箭呢?”孙乔愣了愣,他还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只觉得风俗而已,理所应当。他想了想,说:“大概女孩子天性温婉,不会伤人,所以不用箭。又或者女子有丈夫保护她们不受欺负,也用不着罢。”虽然如此说了,自己内心也不大确定,究竟真的是如此还是因为女子地位低下所以不得学箭术。见伯灵点了点头,孙乔才放下心来,生怕他又问出“那么女孩子为什么不写‘状元及第’,又为什么不去学堂”之类的话来。
“哎,二哥生的这个儿子不可以常理度之,往往出语新奇,小小年纪就见识不凡,果非常人。良才美质,不用心雕琢殊为可惜。”孙乔自此下定决心,亲自教授伯灵的学业。
孙乔身为地方高官,年俸足有七百钟,住的宅子却是平常,俸禄除了供自己一家生活和接济二哥之外,全部用在莒地百姓身上了。他不能像二哥那样随心所欲,过闲云野鹤一样的日子,因为要想有一个像样的大家庭就必须有人挑起这副重担,仅靠种种地吟吟诗是不成的。孙操活的轻松,但他远不如他三弟“懂事”,他反而更像一个弟弟。
实际上,孙乔是孙家这一代最为优秀的人物,当年三兄弟的父亲曾有评说——老大性情质朴,为人古板,难成大器;老二温文有礼但性情极为刚强,才华深自内抑,除非情愿,否则必将隐没于世;老三表面活跃,对所有事都嘻嘻哈哈不放在心上,却是最能担当重任的人,将来怕还是要靠他支撑这个家。一语成谶。
伯灵很快适应了这个家。三叔、阿叶叔母、平哥哥、卓哥哥都对自己很好,他一点也不觉得陌生了。这两天他总爱跟在三叔后面提问题,三叔也特别耐心,还鼓励他多看多问。官署里的人渐渐习惯了这个奇怪的孙大夫家的公子,六七岁的娃娃,就爱盯着爹爹(其实是叔叔),统计钱粮,收缴赋税,征兵练兵,他一样一样的问,孙乔也就一样一样的答。伯灵还小,他不会理解那些征丁摊派的事,但他永远记得三叔温和的眉眼,眸子里闪烁的智慧和一举手一投足的从容不迫。
明天就是中秋节了,晚上,伯灵和三叔坐在衙门院里,他盯着那一轮月亮,久久不说话。孙乔也就陪着他坐。
过了很长时间,伯灵说:“三叔,今天的月亮很圆的,和明天的又有什么不一样。”
“嗯,是很圆,和明天的也差不多。”孙乔竟然同意了。
“三叔,你就像月亮。”
孙乔笑了,小家伙竟然说他像月亮,哪里就像了?胡说八道。
“三叔,能问你一个问题么?”
果然,人的本性是不会变的,又开始问问题了。“说吧。”
“我们的齐国国君是个什么样的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