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游历,结识无盐(1/2)
那天晚上客人走了以后,孙乔把伯灵叫道书房,说:“灵儿,三叔的学问你已得十之五六,所欠缺的不过经验见识,这些三叔可没办法教你。叔觉得你是时候出去闯闯,见见世面了。不知你怎么想?”
伯灵觉得三叔这个说法实在有点突兀,意识到这件事应该跟上次来的那个客人有关,于是更加好奇那人的身份了。不过他还是恭恭敬敬地点头,“三叔说的是,侄儿确实该出去闯荡一下了。”
就这样,伯灵出门游历的事情定下来了。实际上,孙乔为了让他躲避将来的战祸,煞费苦心。早在他一岁时就将他托付给了鬼谷先生,那块黄玉佩是鬼谷子当年送给孙乔的事物,孙乔竟把它给了小侄儿。
孙伯灵今年十三岁,他就要一个人出门闯荡。孙乔阿叶内尽管心里一百个不愿意,却也没有别的办法,齐国就要乱了,他们不想让伯灵也被卷入政治漩涡。于是过了几天,阿叶为伯灵收拾了一个包裹,里面装着换洗的衣服、莒地的吃食、打火用的折子、防身用的小匕首、下雨戴的斗笠、一块蜂蜡和植物油、用不完的刀币等等,反正想得到的都塞进去了,重的连孙乔也拎不起来更别说伯灵了,只好一样一样的往下减,最后分成两个包袱伯灵才勉强背得动,却连腰都弯不下去。
五个人最后一次凑在一起,他们叽叽呱呱都有说不尽的话。平儿卓儿终于不再闹着和弟弟一起走了,却又嘱咐灵弟早点回来,听的两个大人叹一口气,恐怕这已是最后一面了,还谈什么回来!孙乔偏偏把他的忐忑压下心去,装着平静,拍着伯灵,告诉他要多学多想,要心存善念,要好好照顾自己,要永远满怀希望。总之要做的一堆,不要做的也有一堆。阿叶哽咽得说不出话来,唯有最后用力抱抱他。
伯灵终于走了,走得很慢,很稳。他舍不得他们,也不愿意忍受离别的痛苦,却知道这样选择是为了将来。他只愿给亲人一个坚强的背影,于是没有人知道他究竟流了泪没有。
沿着莒城一路向东,经过向城,连夜到了琅琊。记得三叔说过,琅琊是齐国重要城邑,不可不游,当年先主桓公和景公曾到此处,数月不归。伯灵于是好奇,是什么样的美境让二公如此留恋?在去往琅琊的路上,伯灵遇到的所有人都热情建议他去看看琅琊台。琅琊台在城东,史料记载,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灭吴后,为了统领被吴战败的齐地,遂从会稽迁都琅琊,并在城东南5公里的琅琊山上筑了高台,台顶造有“望越楼”以南望会稽。
远远的就能看见山峰之间凸现出一座高台,台基三层,层高三丈,规模宏大而壮丽无比。高台四周很宽阔,约二百余步,台三面均傍依大海,从高台可以见到一望无际的蓝。伯灵于是入乡随俗,跟着当地居民在台子西南方观沧海日出、郁郁山岭,在东北处的一片金沙滩上一起坐着赏那碧波银浪,看得越发兴起,不知不觉挤上了一条船,船是去往海中心一个小岛的,中心岛很美,名为“灵山”,用当地书生们的话说就是“苍然夺目,伊如画屏”,只可惜没有见到传说中的“鬼市”(即海市蜃楼),不过已经算是不虚此行。在此地停了两日,伯灵又一次踏上征程。
从琅琊水路一路坐到即墨,下了船的伯灵晕的要命,从小到大还是第一次坐船,实在坚持不住,在附近找了个小镇凑合歇脚。进店要了一大碗面,出店去了一趟鹰嘴山,看了看那块像鹰嘴的大石头,满意了。即墨这个小镇子里特别流行斗鸡表演,镇民们虽然喜好竞争娱乐,但对自己这种远方客人十分的友好,于是,走出这个镇子前,伯灵的包袱里又多了许多各式各样的面饽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