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乌桓公主(1/2)
塞北草原南部,乌桓王庭(大秦第一学渣22章)。
此时正是春季,恰逢乌桓部族大会,按照习俗,乌桓众人当身着华服,一齐作乐水上。
乌桓,亦作“乌丸”、“古丸”、“乌延”等,为东胡系统的古代民族之一。语言与鲜卑同,属东胡语言的分支,无文字,刻木为信。
东胡盛时,与鲜卑同为其重要成员。
在乌桓习俗中,穹庐皆东向,并把天地、日月、山川。日色近赤,能给人以光明和温暖,对于生活在北方寒冷地带的乌桓来讲至关重要。
乌桓本为游牧部落,俗喜骑射,弋猎禽兽为事。随水草放牧,居无常处。以穹庐为舍,东开向日。食肉饮酪,以毛毳为衣。
畜牧业颇发达,马、牛、羊甚多,因此,不仅是其衣食的来源,同时,婚嫁也皆以马、牛、羊为“聘币”,人亡则取死者生前所乘之马烧以殉葬,若仇杀,也可出马、牛、羊以赎死。并用牛、羊祭祀鬼神、天地、日月星辰、山川及先大人有健名者,毕皆烧之。
秦汉之际,乌桓活动于饶乐水一带。东邻挹娄、夫余、高句丽等,西连匈奴,南与华夏长城相接,鲜卑居北,乌桓居南。
乌桓乃是东胡部落众部落之一,世代居住在乌辽山,辽水上游,乌桓人在这块土地上逐步成长、壮大并向南迁徙,与建都于中原的封建政权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密切交往。
早在春秋战国之际,乌桓就与长城以南的燕赵两国有着贸易和外交往来。
直到大秦统一中原,加固长城,并且威加海内、四夷宾服,乌桓不得已而百迁,在这水草丰满之地逐步定居。
至今,已然数年过去。
乌桓与中原不同,建筑材料匮乏,而且无能工巧匠,因地制宜之下,所造房屋大致与匈奴同,称之为穹庐。
不过,与匈奴不同的一点是,乌桓王庭之中的王宫,则是建在乌桓人最为崇仰的赤山脚下。
赤山,位于长城以北,深居草原腹地,自古便是乌桓部落的圣山。
王宫修建于此处,也是大势所趋。
在雄壮巍峨的赤山脚下,乌桓先祖开凿洞~穴、铺设阶梯,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建造出了坚固无比的石窟宫殿,以供乌桓王族世代居住。
在游牧相对较为落后的文明之中,这实在是难能可贵。
王宫背后是终年草木茂盛的圣山,面前则是一条涓~涓流淌的大河,背山面水、藏龙聚气。
终年屹立的王庭,仿佛也是乌桓强盛的象征,在乌桓民众心中具有相当特殊的地位。
圣山居中,周围则是各个乌桓小邑落的穹庐和毡帐,以及祭台、部落总坛等祭祀设施,细细数来,大大小小竟是足足有数千之多,以众星拱月之势拱卫着王庭。
史书曾记载,乌桓强盛之时,坐拥长城以北、统帅控弦之士十余万,部族民众数十万,由此可见一斑。
此时不过是初春,万物复苏,水草生长之时。
一年一度的部族大会,以及乌桓王之妹、掌上明珠初菡公主及笄,将行成~人之礼,举国同庆。更是将整个春天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就如同华夏传统的除夕一样,乌桓双喜临门,整个部族沉浸在一种欢乐喜庆的气氛之中。
乌桓王宫,石窟大殿。
“哈哈哈哈,今日可真是欢喜,寡人一路追亡逐北,几近到达大秦长城边墙,过瘾!过瘾!”
乌桓王昌古此时正一脸兴奋,手执弓箭、踏着大步从大殿门口走了进来。
行至殿中心,唤过左右侍从将弓箭解下,一边回头对着大殿旁边端坐的一个约摸十七八岁的少女朗声大笑着说道。
少女面目清秀,不施粉黛,长发披肩,眉间一点朱砂痣,神态怡然,显得颇为可人。
皓齿蛾眉,颇具倾国倾城之色,含苞待放,正是春~心萌动之时。
于那娉婷妩媚之中,无不带著一团书卷秀气,既有国色天香,却是斌斌儒雅。
一则含情脉脉,如有思而不得,类西施之容冶,眼红罗之盛饰。
乌云叠鬓,杏脸桃腮,浅淡春山,娇柔柳腰,真似海棠醉日,梨花带雨。
原来她,正是乌桓第一美女,乌桓王的掌上明珠,初菡公主。
华夏有礼仪规制,妇女十五岁结发、用笄贯之,称为成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