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回 兴替微尘里(1/2)
列位看官,你道吴用施的是哪条计?金军侵辽,天祚帝西逃夹山,天锡帝于大宋宣和四年三月在燕京登极,其时辽国朝内人心日益解体,外遭金、宋夹攻,天祚帝伺机东归反攻,端的是内外交困。白沟、范村之战后,天锡帝忧悒成疾。
吴用对天锡帝品性作精细品评:一则笃好文学,多思;二则临危悚惧,懦弱;三则因自立为帝,对天祚帝心存愧疚,良善。吴用深知,但凡世人具此三点,其人必定满腹伤感与纠结,忧苦莫名。故欲化装潜入燕京,凭三寸不烂之舌,利用天锡帝的性情弱点,道破他心机,好推波助澜,促其速死。以此促进大宋再度北伐。
且说吴用、李逵往燕京去,傍晚路过城外一处集市,熙熙攘攘。李逵觉着新鲜,四处乱看。行至一处窄桥边,左有摊贩,右有一人坐在独轮车上,逗鸟说话,一腿蹬在桥栏杆上,吴用上前问话,那人却不借过,眼皮子也不撩吴用一下,看他形貌似是当地泼皮。吴用无奈,正待绕道,李逵早已大怒,一拳将那厮打落桥下。
又行至一处杂货店,吴用买火石火镰,掌柜婆娘问买几副,吴用说是一副。婆娘不屑道:“本不愿要这散碎银子,徒费辛劳。”李逵劈胸揪住摁倒,将碎银塞入她口,大耳括子赏她吞下。柜台后一条后生执大棍追来,吴用死命拽走李逵,夺路而逃。吴用埋怨:“你原说甚来?怎地一路惹事!”李逵道:“哥哥忍得,俺忍不得。要是善人都似铁牛这般,管教那些小人不敢鸟乱!”吴用叹气。
两日后行至燕京城外,日色已昏,二人投客店住下,李逵果然不多嘴、不饮酒,用罢茶饭乖乖地进了客房。吴用从行李中取出书来看,李逵闷得慌,央浼吴用说些闲话解闷。吴用问说些甚么,李逵瞪眼想想,便问:“为何有胡有汉?为甚要忠勇?”吴用冁然一笑,坐起身来呷口茶,便用通俗的言辞,为这个忠直厚诚的兄弟讲述道理。
吴用道:“先古时,中原有部落唤作‘少典’,族人公孙轩辕,才能出众,宾服四方,诸候尊其为天子,是为中国始祖——黄帝。黄帝娶嫘祖,世代繁衍,历经五帝、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至今乃有宋。‘惟天有汉’,此即我中原汉族。北部边庭胡族亦繁衍不息,有荤粥、犬戎、猃狁、匈奴、鲜卑、羯、氐、室韦、契丹、女真,不计其数。汉人说汉话,习汉字,着绸缎、布匹,景仰古之圣贤,有千年习俗沿袭,三纲五常治天下。胡人说胡语,习俗迥异,纹身断发,衣皮革,初时吞血为羹、啖肉为饭,后逐水草而居,学中原造字、炼铁。胡地苦寒贫瘠,而胡人生性蛮野嗜杀,犹好掠夺,觊觎中原的大好河山,故胡汉多不两立,数千年来战火不熄。胡人来犯,我中原铁血儿郎执戈以拒,是为‘忠勇’。”
李逵似懂非懂,末了“执戈以拒”却记住了,笑道:“俺上战场与胡人厮杀,便是忠勇。”吴用也笑道:“家国天下,国即是大家。外敌来犯我家,安能不拒?为乡民,为宗亲,为子孙,也要一战。唐朝令狐楚作诗:‘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极写卫国之志,豪气干云,令人钦佩。”
一听是诗,李逵立即走神儿,转问:“怎的胡汉不为一家?”吴用道:“当然,也有胡汉两族把酒言欢之时。但‘和同为一家’的局面毕竟短暂。”随即轻吁口气,抬目远视,若有所思道:“前秦皇帝苻坚曾曰:‘混六合为一家,视夷狄为赤子’。这般胸襟几人能有?”却待再说,忽闻鼾声如雷,再看李逵已经歪倒在榻,张开手脚横罗十字,嘴角挂着笑容。吴用也笑,将书本收起,到隔壁客房去睡。
次日清晨,用过早饭,二人梳洗打扮一番,还是昔日进北京城那般装束,吴用穿一领皂沿边白绢道服,着一双方头青步履。李逵绾两枚浑骨丫髻,穿一领粗布短褐袍,二人不慌不忙进了燕京城。其时戴宗一干人众已先行进城,并找妥了一处傍着宽街的闲暇铺面。吴用、李逵来到此间,布置停当,铃杵一摇,念出一段口号:
“积重冤狱缭乱,绵绵隐恨难消,善德守行多饿殍,行恶足食逍遥。更有一生勤勉,颠倒路断魂销。莫道浮生多不公,且把因果来瞧。”
这段《西江月》却又比往昔不同,乃吴用新编,道自己明来去、知因果,端的是才能冠世。当下便有好奇的来算。
吴用铺开纸张,朱、黑两色毛趣÷阁交替使用,口述趣÷阁写,洋洋洒洒。先来的两人是戴宗、段景住假扮,故弄玄虚,拍案大赞吴用算得最准,如此一惊一乍,街面上的闲人都被吸引了来,顷刻观者如堵。吴用来者不拒,从容不迫,算得既明晰,又干脆。
此处所在是段景住选定,料达官贵人往来公干,必从此间路过。果然,街口转过一队仪仗,簇拥着一顶轿子,因吴用的铺面敞着门,男女老幼门里门外地拥挤,这队人马不便通过。轿内是太尉李处温。
李处温掀帘问道:“何人罗唣?”卫士道:“回太尉,是个算命的,小的去赶散便是。”正待上前,李处温制止道:“卖卦者多矣,为何惟此处喧闹?”想了想,道:“莫非有些道行?左右无事,不妨看看。”肩舆遂停,从人将百姓喝退。
李处温挺胸背手踱入来。吴用见来人四十开外年纪,微胖,头戴平巾帻,身着五彩缤飞的辽国左衽国服,神色傲慢,身侧拥着从人,暗道:“要紧的来了。”遂起身陪笑道:“贵人驾到,定有见教。”
李处温不答话,环视屋内,瞧见先生身后立着一个黑炭似的道童,目中两道凶光射来,暗暗纳罕此人面凶貌丑。遂缓缓坐下,打量吴用,问道:“你算得准?”吴用笑道:“不敢妄言。准与不准,一试便知。”李处温问:“都会哪般?”吴用答:“六爻、八卦、批字、相面、袖课、扶乩,无所不包。能知兴败祸福、吉凶休咎。”
李处温摸须眯眼,面现轻蔑之色,笑道:“那好,先测个字罢。你说能知吉凶休咎,就测‘休’字如何?但观某之心境。”吴用写下“休”字,端详片刻,道:“有些兜搭,小可不敢妄言。”李处温道:“直言无妨,某亦闻过则喜。”吴用道:“左‘人’右‘木’,杖而立者,饥也。大人心内消沉迷茫,沮丧颓废,若木之无根,不知何附;水之失器,流漫无主。心念已灰,备受苦楚煎熬。”言未毕,李处温浑身一震,眼圈发红,抬眼看吴用,满面写着“吃惊”二字。
吴用明知故问:“然否?得罪休怪。”李处温肃然道:“在下命运可关乎国运?你再说。”吴用道:“‘人’乃‘金’之半,‘木’乃‘宋’之半。大厦将倾,国祚何以为继?两相权衡,似难决断。然意由心生,此‘休’字中,‘木’字占据三停中的两停,当以降‘宋’为上。”
话音未落,李处温和几名从人脸色大变,手按剑柄,李逵见状也瞪起怪眼,肚子一腆便要上前。吴用急忙制止,陪笑道:“小可姑妄言之,不想薅恼了大人,有罪,有罪。”
李处温臀未离座,冷笑道:“你分明是宋国的细作,来此蛊惑人心。”吴用失惊道:“小可依大人所言,只算命运、国运,可有错?即闻过则怒,不算也罢,小生告退。”李处温森然道:“即然道破你是细作,你想你还能走得脱么?”
吴用仰天大笑:“某飘零一世,讨春糊口,足下竟与某这等人出尔反尔,当真可笑!然权势可畏,听凭处置罢。”霍然坐倒,一副束手就擒的模样,又看了李逵一眼,喃喃道:“只可惜了这个家生的孩儿。”
李处温见这个算命先生神情泰然,全无慌张悚惧之态,心中略惊,但兀自半信半疑,皱眉道:“你若是真,可再算来。”吴用道:“细作哪会算命。”李处温道:“你算个无关痛痒之事,我便信你。”吴用眼珠一转,道:“足下是左撇子。”李处温一惊,又问:“本官家人若何?”说出生辰八字。吴用“唰唰”几趣÷阁批过,道:“四柱多水,华盖临身,家中必出方外之人。”李处温暗想,自己的胞弟李处能素喜参禅,早欲避世,恐有一日真会披剃出家。于是心下再无怀疑,拱手叹服:“适才多有得罪,先生莫怪。”
李处温为何算命?有缘故。人逢颠沛、挫折之时,心中充斥无助、消沉、低迷、困惑、哀怨等诸般苦痛,正是心理脆弱、顾影自怜之时,推动了明确的人生目标,欲于迷茫中寻一盏明灯。见到算命先生,就算平素不信,此时亦欲课上一卦,算是问道于天。现今辽国君臣几乎个个如此。
李处温最善逢迎取媚,领教了吴半仙的道行之后立即要将他举荐到宫中,为卧病的天锡帝解惑。入宫禀报,引起颇多争议。群臣多曰,不名之人不宜与帝同处一室装神弄鬼。李处温则教属僚翻阅典籍辩道:“《史记?封禅书》记载:上有所幸王夫人,夫人卒,少翁以方术盖夜致王夫人及灶鬼之貌云,天子自帷中望见焉。”汉武帝犹以方术见亡人,未必全信,聊慰籍耳。天锡帝斟酌后,亦应允。
次日,吴用、李逵随李处温来至皇城。李处温前呼后拥乘舆开道,一路畅通无阻。城内平坦广阔,宫殿金碧交辉,达官显贵在玉节狼旗的簇拥下来往。李逵瞪眼张望,犹恨爹娘少生了几只眼。这座异国皇城在吴用眼中却与阮小五、朱武所见不同,细看那画栋飞檐,丹青炳焕,殊异于大宋。虽多粗趣÷阁,豪迈拙朴,却缺乏大宋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诗意风格,动辄猛兽突兀于廊画,粗糙、畏怖、残酷、凶狠,“有虔秉钺,如火烈烈”,兀自透出血与火的野蛮。皇城广阔,吴用胡思乱想了好一阵,方至城南瑶池殿。
甫入内室,扑鼻一股浓重的草药味。李处温入帐与天锡帝答话,稍顷即出,为吴、李二人作了一个谨言的手势,遂请入帐。
天锡帝倚枕坐在锦榻上,革带束发,身着内衬的白罗衫,腹部下盖着薄被,面相憔悴,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样。吴、李下跪,天锡帝轻轻摆手示意免礼,道:“先生神算,李太尉已尽言。宫中亦不乏医卜,然多庸碌,人间是非清浊不辨,惟故弄玄虚,翻着霉黄书页掉嘴口而已。今番无他意,但请先生算人之不能算,明因果得失,朕将死之人,窃知天意,亦无憾。”
吴用见他言语诚恳,忧郁的神情中含几分正气,不由地肃然起敬,答道:“学生定尽展所学。未知陛下所算何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