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食盐专售(1/2)
回到朝歌之后,新任天子寿王子辛搬到了王宫之中居住,一起的还有姜王后和姜媵女以及惜夕,至于退位的天子帝乙则住进了原来的寿王府。
转眼子辛已经登基一个月了,也彻底从帝乙的手中接管了大商的一切军政大权,理顺了一切之后子辛才真正理解历史上纣王的艰难。
作为大商的基石,军队的实力和数量绝对还是冠绝天下,但掌控军队的将军却让子辛倍感不安。
掌控大商军队的将军基本可以分成三类。
其一是王室宗亲。他们之中大部分失去了继任天子的机会,权势也因为和天子之间血脉关系的远近而固定下来,没有了权势的幻象之后或沉迷于金钱的追逐玩乐的快感,又哪里还有为了大商奋斗的激情。还有少部分和天子血脉最接近的几位如王叔比干箕子,他们曾经和天子之位那么接近,哪怕之后位列亚相也难以平衡心中的落差,于是建设大商不见他们积极背后的阴谋诡计却各个在行。
除却王室宗亲,贵族势力在大商军队之中的比重更大,甚至有许多已经是数代为将。轮能力他们绝对在王室宗亲之上,但言及对大商的忠心他们更加终于自己的家族。原著之中降于西周反戈攻打大商的许多都是这一群人,如镇国武成王黄飞虎父子,又比如三山关总兵邓九公。
最后一部分将军则是草根出生,论及文韬武略他们远远不能和王室宗亲和贵族势力相提并论,但论及个人勇武和对于大商的忠诚却是最高的,这是因为选拔他们本身就是因为他们的勇武,而商王给予了他们富贵也使得他们感恩。这其中包括真正从底层选拔出来的将领以及截教练气士和各名山高人。
前两者有能力又占据要职却不可完全信任,后者可重用却往往只有个人勇武而无领兵布阵之能,这或许就是原著之中从最初征讨西岐到之后武王伐纣大商军队节节败退的原因之一吧。
恰如赤壁之战时鲁肃劝孙权之言,‘众人皆可降曹操,惟主公不可降曹操。如肃等降操,当以肃还乡党,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商周之战前期贵族出生的将军纷纷投降西岐,果然‘官复原职’调转枪头攻打大商,导致后期武王伐纣时大商只剩下空有勇武却无谋略的将军镇守各个关隘,然后被一一击破。
这是子辛必须处理却有最难处理的地方之一。
处理国家政务的文官和掌控大商军队的将军之间情况很相近,朝堂中上层官员几乎都是由王室宗亲和贵族势力掌控。他们以利益为纽带串联在一起编制出一张巨大的网,将大商朝的权利财富等等诸多利益网在其中,又将其他人排除在网外面。
子辛贵为天子,号称天下共主却也无力撕开这张利益的大网。
想历史上的纣王,不就是用了毕生的力气想要撕开大网重振大商,结果却是众叛亲离,成为了亡国之君吗?
动不了网里面的利益,子辛能做的只有在往外面找寻新的机会,超越三千年的智慧和见识成为了他成功的坚石。
暂时来说随意提拔安插官员将军是不行的,权利本身就是大网内的核心利益之一。至于再立新官职,只会造成冗官和相互制衡扯皮,对大商没有没有任何好处,所以子辛把目光瞄准了经济,也就是钱。
商周之战不可避免,而战争战争从来打的就是钱,正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没有经济的支持,战争绝对难以胜利。
说到钱以及战争必不可少的粮,大商朝其实并不缺。三皇五帝始惟商人好酒之名扬古今,但酒自粮食出,若不是大商朝粮食富余,商人凭什么可以好酒。可惜的是,不论钱还是粮也都属于大网之中利益的一部分,多掌握在王室宗亲和贵族势力的手中。
数百年的发展积淀,贵族权臣这些既得利益的蠹虫阶层变得顽固而腐朽,有一个词就是专门用来形容这些人的——穷奢极欲。叫这些人花钱享受,各个都是一把好手,但要是叫他们拿钱出来帮助国家打仗却是绝对不可能的事。
所以在登机之后子辛就一直在思考,有什么方法能够长期有效的为国家创收,经过一番细细的思量,还真的被子辛想到了一个好点子,并且最终完善其法。
当然这个点子不是子辛原创,而是源自于历史上鼎鼎有名的管仲。
齐桓公之所以能够开创历史,成为春秋五霸中的首霸,就是因为他英明神武不计前嫌重用曾经设计刺杀自己的管仲。管仲也没有让齐桓公失望,他的一系列举措帮助齐国实现了政治、经济、军事三方面的腾飞,这才有了齐桓公的首霸。而子辛现在就是借用了管仲对于经济的一个方法——食盐国家专售。
当然,管仲设计此法的时候是距今近400年之后,中间还隔了一个周朝,一些细节还是有所变化,不能完全照搬。
首先,齐桓公时代,华夏已经基本进入了海盐时代,其他的盐所占比例已经极低。但是在商朝,海盐的提炼水平极低,且运输困难,所以人们所需的盐很大程度上要靠盐湖或者盐泉来满足。
这些盐湖和盐泉不仅分布无序,而且基本都掌握在附近的诸侯手里,也成为这些诸侯的主要收入。想要收归国有难度极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