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的确良(1/2)
“在哪儿嘛,我先看看!”听到大哥亲口说给自己买了新衣服,因为吃糖发出卡卡响声的小英,嘴巴马上停了下来,抬着头看着栾青松,眼神里充满期望。
栾青松看着妹妹,知道妹妹的眼神意味着什么。
就是希望大哥的话是真的,没有哄自己。
对于小英来说,大哥的话实在太意外了,她没有想到除了糖果之外还有新衣服。
妹妹期盼的表情,栾青松不能让她们失望,笑了笑摸着妹妹可爱的小脑袋说道:“买了新衣服,回家就可以穿了。”
坐地鸡谷车上的小燕转过头说道“哥,你放我下来,我想看新衣服!”
她不想再坐鸡谷车。
新衣服对她吸引力要大得多。
想亲自看看哥哥买的新衣服是什么颜色?
好不好看?
前世,栾青松虽然关心妹妹,但是不了解小燕对新衣服的执念有多深。
长年累月穿哥哥和姐姐的旧衣服,让小燕总念念不忘有自己的新衣服,物资不足的时候,一切的实用为主,何况,那么先穿衣服的人,一定年纪最大的。
因为年龄,栾青松占了大便宜。
“嗯,嗯,我也想看一下!”小英同样回答道。
既然是大哥,就得成为妹妹的依靠。
鸡谷车停了下来,从袋子里拿出两件新衣服。
两件的确良衣服。
从建国到今,由于人口众多,耕地有限,在以粮为纲的基本国策下,棉花的种植必然要让位于粮食生产。为了解决棉花少纺织品供应不足,从1954年起开始发放布票,实行计划定量供应。
各种布料、成衣、床上用品以及各类纺织品都要凭布票购买。
一张小小的布票,悄然影响着人们实用主义的审美观,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是人们的穿衣习惯。于是穿补丁的衣裤、戴保护衣袖的袖套,便成了这个年代的特征。
人们普遍比较贫穷,很少有人买成衣,大多为买棉布自己缝纫,有钱人家的就买黑市布票,而家境不好的就买回纺布。
顾名思义就是将破布打烂,再重新纺成纱,织成布,做成衣。
回纺布不要布票,但此类衣服很不结实。
穿回纺布要特别小心,稍一用力扯,衣服就裂开大口子,此外,另有一个毛病是回纺布衣太粗了,穿在身上扎得人痒痒的难受。
不过,这些都不要紧,有新衣服总比没有的好!
直到1976年之前,人们穿的、盖的都是全棉制品。虽然很土,穿在身上确实很缓和。
一件好的军大衣,甚至可以穿几十年。
后来,国家认识到,要解决老百姓穿得暖、穿得好,就必须引进新的纤维材料。
为了减少棉花种植,增加粮食、蔬菜种植土地面积,1976年至1979年,全国大量进口化纤设备,引发了国人在穿衣上的革命。
当时许多工厂开足马力生产大量涤纶,再用涤纶织的确良布。
于是,确良的面料开始在全国走俏。
按大松的后世的眼光看来,全棉制品才高级,大家都不会去买化纤类纺织品,人们都认为全棉质料的衣物穿着透气舒服。
可在目前却恰相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