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他改变了大明 > 12.所谓清流

12.所谓清流(2/2)

目录
好书推荐: 我的江湖我主宰 据说Boss暗恋你 毒妾:妖孽夫君难侍奉 从课本走向历史 星炀 问道几逍遥 傲娇狐妻 我和龙神有个约会 魔尊刑天 齐于天穹

紧接着,照这位孙先生制定的战略搞出来的大凌河战役,修城修到一半,被鞑子围点打援,让大明浪费了无数民脂民膏不说,葬送无数军民的人头,城也毫无意外的被人拆了,同时这个事也是孔有德等大汉奸叛乱事件的导火索。

另一方面,现在这位孙先生也不过是个正四品的少詹事,资历远远不够,完全不能服众,直接越两个大品级直接提拔到兵部尚书这等要职任上会让人有点不满。

综合考虑之后,朱由校最终打消了用这位孙先生去参与军事决策的打算。

翻阅了大量的资料之后,他也对自己这位老师感到有些幻灭。

另一时空,孙先生第一次督师辽东搞出柳河之败这一场闹剧去职之后,事后接任的高第大嘴一张说孙先生打造的关宁军账面上数字有11.7万,实数却是只有5.8万,少了近6万兵。

而孙先生当场就怼了一句——你就按5.8万的数字给军饷吧。

去查案的人,很快又给了个9万多的数字,高第发现自己捅了马蜂窝的高第,也很老实地把自己的话吞了回去。

这事看起来是孙先生占了理,但以朱由校对时下明军的了解,在潜规则完全是十分粮饷八分出京六分到营的现实下,那个5.8万的数字大概率才是真的。高第会把自己的话吞了回去直接认怂,原因无非是真按5.8万的数字给军饷,要不了多久他高第的坟头草就会有几尺高了。

那么多利益相关的文官和军头们联合起来,要动手搞死区区一个高第,简直不要太简单。

以前对孙承宗还挺敬佩,可现在看到清修《明史》和另一时空网上部分人的吹嘘,却只是让朱由校十分不解,他感到这些人都有一种很奇怪的逻辑——一个大臣为人还算正直,十分忠诚,举家殉国了,于是他什么都是好的。

这样的逻辑,朱由校可不会认同。在他看来,忠诚且想做好事,和有没有能力做事,显然是两码事。他可不大敢用孙先生这种用着一群大吃空饷还阵前转进如风的军头,却还指望复辽的“军事战略家”。

孙先生主张积极防御,看上去是没有错,但是也不去想想自己手下的军队是个什么德行,连孙子兵法讲的打仗前最基础的知己都做不到,完全不考虑战略执行方面的问题,不打败仗才是怪事。这位孙先生在另一时空这样的作为让在朱皇帝觉得,孙承宗这人也不过是个人品高尚点兵书读得多点的王化贞罢了。

这位孙先生学戚继光只学人家排兵布阵,对军队的待遇和组织纪律方面的问题都是睁只眼闭只眼,以为学点皮毛就可以练出戚家军,又或许是认为一连消灭了那么多明军精锐的后金是纸糊的,那就是十足的愚蠢了。

戚家军虽说难免也有空额,但起码不会夸张到关宁军那种程度,人家军饷是不高,但一个月一两银子都是实发,最重要的是基本没有军官黑掉士兵赏赐的事,一个首级二十多两银子的巨额赏钱是实发,更是军纪严明令行禁止。而这位孙先生管着的军队,能做到哪点?

明军中的这一大堆的问题,牵连极广,就连朱皇帝暂时都不敢下手整顿,诚然不是区区一个孙承宗能解决的,就算把戚继光丢到关宁军去,让他去打后金,这位名将估计也是要含恨而终的。

然而问题解决不了,就得心里有点数不是么。知己知彼都办不到,还敢说自己知兵?

另一时空这位孙先生搞了个关宁锦防线,以为这样京师就能无忧,然而结果呢?

后金多次攻打大明事实上的盟友蒙古察哈尔部的时候,关宁军去救了么,他们有能力去救么?察哈尔部被从蓟镇长城附近被赶走后,后金多次肆无忌惮地破关进来抢劫,让关宁防线完全成了马奇诺防线的祖师爷。人家五次入关抢劫的事时候,关宁军有一次威胁过人家的后路过了?这是积极防御,还是在搞消极防御呢?

卡尔·冯·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里说过:“要塞的积极防御效果产生于守备部队的活动本身,”也认为:“即便是最弱的守备部队也能产生一定的积极效果”。

不能认识到关宁军根本没有勇气和能力去与后金野战,无力离开要塞展开军事活动的事实,只是达成了一个最弱的积极防御效果,就要耗费天量的资金修建大批堡垒要塞,拉长补给线消耗大量的军费。朱由校觉得,在晚明朝廷财政彻底破产的状况下,搞这样的战略简直是蠢到家。

在他看来,这位孙先生,对手下的军队和敌人都缺乏足够的了解和清醒的认识,制定战略完全是靠想当然。以他为代表的,指望不先整肃军队,以为大修要塞大搞堡垒推进的方式,就能收复辽东或者更好地完成积极防御任务的人,有一个算一个都是没有半点军事常识的庸才。

大明本就出现了巨额的财政赤字,他们这么反复折腾下,只会导致朝廷彻底破产,加速大明灭亡。他们的本意未必是坏的,但从结果上讲,说他们祸国殃民都不为过。

翻阅了大量资料后,朱由校同学认为,另一时空,孙承宗前前后后关注了辽东战事这么多年,作为辽东一把手也不是第一次,一直到彻底搞砸事情下台之前,对军队和军事的认知还是那么浅薄,只说明他能力不够,也没有多少天赋。

朱由校是觉得,清流误国这句话,在孙承宗这类人身上是体现得十分清楚明白的。

晚明其他领兵文官,能打的都有在地方和基层任职的经历,他们的战绩就比孙先生好看得多。

最近翻阅了很多的资料,查看了大量表现奇葩官员的履历表之后,朱由校算是明白,为什么晚明的大明士大夫们总是能突破下限,干出各种各样让人瞠目结舌的蠢事了,这显然和从中期开始大明把清流抬得太高有莫大的关系。

像孙承宗这样没干过实事的清流,更容易居于高位,做事的被贬低为浊流不说,还容易因为做事犯错倒霉,在这样的环境下,官僚队伍的整体素质难免会大幅度降低。

</br>

</br>

书页 目录
新书推荐: 改革大唐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七十年代那场战争 为质三年你不管,我毒计反戈你后悔啥 超神学院之我是天使凉冰 大汉从接见张骞开始 枪火余烬 开会神游:书写不一样的三国人物 袋子通古今:我助倾国女帝搞基建 回到明末虐大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