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那年十九岁(1/2)
“什么都有,就是没文化!”
在宝月阁关门大吉的时候,这句朱玉轩无意识说出来嘲讽赵家的话,如果用来形容一下十九岁时候的赵林却是再贴切不过了。
赵林自出生便算是衔着半个金汤匙了。
金汤匙是因为他爷爷算得上是浔阳城百年难遇的商业奇才了,当年这百年是上数数百年,往后没多少年不是还出了个陈亦卿嘛!
赵家老太爷,出生在个普通的殷实家庭,父母靠江吃江,做着船运生意。不过十一、二岁的小赵就懂得“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随父母一起外出运货的时候,他总要将浔阳锦鲤当成风水宝物一样运出去,卖给南疆的那些迷信富商,每次也只带一两条成色好的,说成是相当难得的圣物,神神秘秘的拿上案找个香火旺的寺庙,挑些锦衣华服的夫人兜售。
又将西越随处可见的水果运回浔阳,声称是西越皇帝才能吃得起的长生不老仙果。当然有时候他的这些言论,在那些客户眼里不过是无稽之谈,却因着小孩会说吉利话,家里不差钱的主们,也乐得听他一番恭维说点好听话,帮衬一下他的生意。
总之这赵老太爷靠着聪明机灵劲儿就上了岸,一开始做粮食生意,民以食为天嘛,倒腾吃食总错不了。后来又看到他一两买一大车的白菜,进了饭馆炒和炒和端上桌价格就翻了倍了,于是便做起了饭店酒楼生意。
至赵林出生的时候,赵家已算得上是浔阳有名的富贾了。
那为什么要说赵林衔了半个金汤匙,便是因为他的奶奶是赵老太爷的二房,他的父母不论在家、出门也都是有人侍奉的,却要常受他那几个正房叔伯、婶娘们的气。
与那些大房堂兄弟们比起来,赵林的花销排场便小得多了。
他幼年时期,有爷爷的照拂,他们日子还不错,可是九岁那年赵家老太爷一命呜呼了,赵林的父亲,和他五叔便被他们以“分家”的名义赶了出来,几亩薄田,几间年久失修的店铺就是他们全部的资产了。
但没了他那些个叔伯们的束缚,赵二爷和赵五爷反倒是有了施展自己抱负的平台。且赵林那些败家子叔伯堂兄弟们确实也是太逊了些,没几年因为女人破产的,因为赌博身败名裂的比比皆是。
原先那些他们家的工人、掌柜的们眼见正房势颓倒是这老二、老五本本分分经营生意,便都又倒过来帮着他们,没多久,赵林的爹就又重现当年赵老太爷的风采,将赵家基业保住了。
而赵五爷的辛劳而死却让原本还心存善意,愿拉扯一把他大伯兄弟几个的赵家二爷赵航誓死不与正房兄弟们再来往。
赵林自小便跟着爹和五叔站柜台,并未认真读过书。一开始是爹娘忙,顾不上管他,后来家里生意上了轨道,腾出手管他的时候,他已无心向学。
那时的赵林,面如白玉,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鼻正眉浓。一张粉嫩的方正口配上他干净白皙的皮肤,竟比很多姑娘看来还要秀气。虽然个子不高,也就1米7上下,但是光看脸都可以让万千少女为之疯狂。
貌美又多金的富家公子,走到哪里都是志得意满的样子,所以对于“没文化”这事赵林自己并不放在心上,家人倒也没太逼他。
到十九岁的时候已经接管了他爹部分生意,甚至被一些老伙计们说颇有他爷爷的风范,做起生意来机灵劲比他爹和他五叔都强。
按照父亲的安排娶了浔阳名门望族许家千金,还纳了一房姨太太,夫人和侧室先后给他生下儿子,赵林也算是享了齐人之福,又有了子孙福,不过十九岁的年纪,人生就顺得什么都有了。
可他也常在这样的生活中觉得索然无味。
如果那时他能遇见陈亦卿或许就不同了,虽然现在站在对立面,但他真心觉得陈亦卿这个人,有意思!在他顺顺利利快要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唇红齿白有梦想的少年时,再想起当年,人似乎一下精神了不少。
当然他那时没有遇见陈亦卿,却也因为遇见了另外一个人,让他平淡如白开水般的日子又有了生机。
为了给自己找点事做,赵林主动请缨,去沁州查看家族在那里置的土地,也有意将浔阳知名的丝绸生意做到沁州,也想将沁州的酿酒技术带回自家酒店。
总之十九岁的赵家大少爷兴致勃勃地出发了,只带了两个经验丰富的老伙计,和一个小侍从。
如脱缰野马般尽情的欣赏了沿路风光和美景,也带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劳其筋骨”的觉悟承受了长途跋涉的劳累,一行人眼看再有一天的路程便到沁州了,然而还是如此不幸又如此巧合的终于遇到了抢劫的匪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