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循化新娘(2/2)
随着年龄的增长,不论是男是女都要及时结婚。继而,男子有了养家糊口的责任,女子有了操持家务的义务。
撒拉人把韩姓称为根子姓,是古代从西域过来的正根。马、沈、兰、何、刘、王等20多个姓氏都是外族的姓,后来融入到撒拉族群里了。
据中原回回人的《韩氏家谱》序文中记载:“色目韩姓最早源于青海循化,至元代初年始有韩姓支东迁。”
1925年的春天,易卜拉欣再一次回到了老家尕阴屲。
他趁着马奴里到厨房做饭的时候,向父母提出了要娶韩索菲的事情。
尔撒说道:“马奴里怎么办?她可是给你生了一儿一女啊。”
易卜拉欣苦恼地说道:“我实在不想和她过日子。”
麦里燕担心地说道:“撒拉人一半是撒尔塔人,一半是藏人,恐怕不好相处。”
易卜拉欣笑着说道:“阿妈这是道听途说。撒拉人和我们撒尔塔人长相和生活习俗一个样子,只是语言上有些出入,不碍事的。”
过了十来天,易卜拉欣把哭哭啼啼的马奴里送回了本康娘家,并且给了他们一趣÷阁赔偿费,算是了结了这桩不开心的婚事。
随后,易卜拉欣把一儿一女托付给尔撒和麦里燕,又踏上了去循化的旅途。
马麟对易卜拉欣听从自己的做法非常高兴,派了十几个手下的官兵,陪着易卜拉欣到孟达迎娶韩索菲。
韩苏莱曼热情地设宴欢迎新女婿一行。
他安排下人端上来好几道茶。除了常见的清茶、奶茶和盖碗茶以外,还有用麦粒炒焙成半焦捣碎后添加青盐和其他配料用陶罐熬成味道酷似咖啡的麦茶,用果树叶子晒干后炒成半焦制成果叶茶。
客人们喝着韩家的特色茶水,感觉别有风味。
喝口茶润罢嗓子,端上来桌子的是煮熟的牛羊头蹄。
撒拉人宰完牛羊以后,把头上的犄角砍去,用烧得通红的铁铲把头上各部位的皮毛燎尽,再用碱水洗刷干净。然后,用尖刀从牛羊的嘴角处沿着牙骨割到耳朵后根,再用斧头劈成两半,放到锅里烧开,再放入小麦一同炖煮。调料只用当地出产的花椒和青盐。当炖煮到肉皮脱落的时候就可以捞上来食用了。早餐的时候,撒拉主妇把头肉一块一块地取下,将每个部位分放到各人的碗里。眼睛通常只给老年人吃,据说可以医治老人眼花。吃完头肉之后,每人还要喝一碗带汤的麦仁。
接下来,端盘子的小伙子们又端上来散发着香味的肉肠子。
撒拉人喜欢把牛羊的肠子、肚子等用碱水洗干净,再把牛羊的心肝等剁成肉末或肉泥,拌上面粉、葱花等,细心地塞进牛羊的大肠里,用细棉线扎住口子。另外,把豆面和白面拌匀调成面糊,由两人合作灌入小肠中,也用细棉线扎住口子,和大肠一起放进锅里,同时再放进几块胸叉肉一起儿煮,同时通知亲朋好友来做客。煮熟以后,主妇捞出锅放到盘子里,端到客房的炕桌上,让大家分享。
男主人给每个客人准备了一把小刀。客人自己用小刀一节一节地割下来吃。各人的小碗里盛有用蒜泥、辣酱和醋调成的佐料汁。
第三轮菜才是传统婚宴上的九碗三行子。即九个大碗在桌子上排成正方形,从哪一个方向看上去都是三行。大碗里盛着丸子、夹沙、闷子、腱子肉等肉菜。
宾客们吃饱喝足了以后,开始在院子的空地上跳起了撒拉人最流行的四人骆驼舞。这是描述撒拉人当年跟随白骆驼来到循化的说唱与舞蹈混合的民间文艺形式。舞蹈的动作苍劲有力,夹杂着一问一答,生动活泼,十分有趣。
乐队吹着用铜和银制城的形状如同马蹄的口弦。
新娘子韩索菲头上戴着翠绿色的盖头,身上穿着色泽艳丽的大襟花衣服,外套黑色的坎肩,佩戴着长串的耳环、戒指、手镯、串珠等首饰,一边流着眼泪哭泣,一边和女伴们唱着谢娘曲,款款地走出了家门。
易卜拉欣将韩索菲扶上了马车,然后向韩苏莱曼和孟达其他的亲人告别,飞速地向循化城的方向驶去。
易卜拉欣在循化城里安置了一个新家,继续为马麟经营商务。
易卜拉欣精明能干,深得马麟的喜欢和赏识。平时遇到什么拿不准的事情,马麟也喜欢向他征询意见。
过了没有多久,马麟决定让易卜拉欣带上韩索菲一同前往西宁,在那里替自己管理皮毛商铺。
西宁位于湟水河中游的河谷盆地中,四周群山怀抱,地势险要。南有南山,北有北山,东西由湟水河贯穿,是青藏高原的东方门户,古代丝绸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历来是西北的交通要道和军事重地,素有西海锁钥、海藏咽喉之称,古代称作西平郡、青唐城,取西陲安宁之意,是整个青藏高原上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高海拔城市之一。
商、周、秦、汉时期,河湟地区是古代羌人聚居的中心地带。公元前121年,西汉军队西进湟水河流域。大汉名将霍去病在这里修建了军事据点西平亭。这是西宁建制的开始。东汉时期设置西平郡。1104年,大宋王朝改西平郡为西宁州。从此,西宁的名称出现在史书中。
迁居西宁的第二年,韩索菲为易卜拉欣生下了第一个孩子——女儿宰乃拜。
第三年,韩索菲又生下了一个女孩,但是很快就夭折了。
第四年,韩索菲终于生下了一个儿子。易卜拉欣高兴地给这个孩子取名为牛云山。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