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发愁的厂长(1/2)
到后来,由于厂里资金相对充裕点,西汽便索性成立了服务公司,组织了运输队,也就是现在的三产分公司,由车队专门负责从全国各地采买特产回来改善生活。当然,有多余的也会拉到市场上去卖,顺便就能赚点小钱,这个生意越做越大,也启发了厂领导,索性把副业这块做大了,渔林养殖都干上了,每年光景好的时候,也是很大一块收入,拿这些收入发福利,那是非常值得厂领导自豪的事。
至三产公司正式成立后,逐渐形成较大规模,为了体现重视,交由曹海鉴这个副厂长,负责管理经营这一块业务,现在全厂主营业务出现问题,三产的价值高度就凸显出来了,但是这个节骨眼上三产出现了问题,愁坏了林厂长。
所谓三产公司,顾名思义,就是第三产业的公司,即从事服务业的公司,在当时国企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特别是92年南巡讲话后,国企出现开办三产公司的高潮,当时考虑的是多种经营,很多国企是为了解决富余人员的就业问题,主要目标是为企业职工提供福利便利,因此,当时成立的很多三产公司其实就是为职工提供服务的生活型企业,类似于西汽成立的初衷也是如此。
但是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三产公司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充当一个服务型公司,很多国企开办的三产公司,几乎承担了所有非主营业务外的业务,涉足到了经济的各个领域,有的甚至经营副业已经超过了经营主业的收入,后来很多国企还涉足到房地产领域,成为了行业巨无霸,就这是后话了。
此时的西汽,正处在发展的前夜,三产公司成立的宗旨是为了给职工谋福利,但后来经营性质突出,三产公司甚至在周边地方、山头、湖泊等处大搞承包,其中有果林、鱼塘,还有养猪场,此外还成立了运输队,专门组织了一批司机开着厂里生产的卡车在外面揽些活,这些收入在以前还算丰厚,在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西汽从外面拉回的特产不愁销,承包的一些副业也搞得有声有色颇为红火,虽然说跟主业收入没法比,但是也是颇受重视的一块业务。
但是现在曹海鉴却跟林焕海报告说三产出现了问题,这个问题原因很简单,市场不景气。今年的收成不错,但是卖不出去。更重要的是,以前的特产生意本来不错,但现在也出现了问题,连续好几年西汽向本地市场投放一些其他地区的特产,引起了地方上一些生意人的注意,他们也开始搞起了各地特产商品贩运,而且,他们生意头脑比西汽还要好,特产更为丰富多样,这样一来,西汽方面的特产生意就不太好做了。
曹海鉴当天上午来向林焕海诉苦,把市场的状况跟林焕海做了简要汇报,说现在特别麻烦,果林的果子也摘了不少,但是滞销,外地运输回来的特产也没有人要,照这么下去,今年三产这块就要出大问题了,不是赚不赚的问题,而是有可能还要亏本。
这把林焕海结结实实地给难住了,他懂技术,懂管理,懂生产,对重卡制造门清,就是不是怕市场经济啊。三产生意好不好做,他也只能大概凭感觉去提点要求,开拓市场那真不是他的强项。
曹海鉴苦着脸说,“老林,不是我不肯想办法,实在是市场现状就这个样子,如果不想办法解决,咱们全厂职工今年的福利可就全完了。”
林焕海还只能安慰他,“先坚持一段时间吧,老曹,我们一起想想办法。”
曹海鉴说,“老林,咱们时间不多啊,我实在是能力有限,解决不了,你要不把我这个副厂长给罢免了,再换个人来管这摊事吧。”
这个就是以退为进了,他是不想背这个锅,到时候三产搞不好,容易被职工戳着脊梁柱骂的,林焕海听了心头有点恼火,但是却只能继续安慰,说明这个位置非你莫属,万勿推辞云云。
曹海鉴告辞出门后,林焕海看着他整理的材料也是一筹莫展,他去哪里想办法呢?没奈何,只好请姜建平和王兴发两人来商量,结果毫无意外,这两人对此更是一窍不通,大家对厂里的事务都很懂,但是对外面的世界却并不熟悉。两人都很清楚,三产这块平时不是很重视,但作用千万别小瞧了,这几年,靠它挣得的职工福利对西汽很重要,一旦到年底了,厂里拿不出来钱给大家发福利,西汽的军心多少会被动摇点。
姜建平甚至说,要不把特产、水果这些当作福利先发放给职工一部分,总比放在那里发霉腐烂要强吧。
林焕海认为也只有这个方法,可以先缓解一下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