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0章 市场潜力(1/2)
对于夏子煜演绎的《童年》,除了极少数几位听过78号乐队现场版本的乐评人,稍微点了几句诸如“如果天然质朴的感觉表现更充分一些会更好”之类的中性评价,绝大多数乐评人的态度完全一致,那就曲子好,赞!歌词好,赞!编曲好,赞!唱的好,赞!
正当大家开始讨论《童年》可以霸榜多久的时候,意外发生了,《童年》在风行榜冠军的位置上只待了俩礼拜,就被一首《明天会更好》踩到了第二……
不过夏子煜本人却一点不觉得意外,也没有丝毫的失落,因为《明天会更好》的演唱者里,同样有他的名字。在华视(华夏国家电视台,简称htv)举办的五一晚会上,包括夏子煜、周素在内的六位一二线歌手,与华夏少儿合唱团一起压轴出场,一曲《明天会更好》引爆全场,或者说通过电视和网络信号,直接引爆半个亚洲……
由于一帮乱入的逆天强者的存在,龙一这个时空,华夏非但没有继续向下沉沦,反而迅速摆脱了清末的颓势,走上了复兴之路。现如今的国际地位、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毫无疑问是全球第一,东亚东南亚,属于华夏绝对的势力范围。
这个区域的诸多小国,名义上是一个个的独立国家,但如果较真一点,充其量也就是个藩属或者宣慰司的地位,华语在这里是通行无阻的。即便脚盆家高丽(这时空高丽没分裂)两个东亚强国,名义上讲,华语是第一外语,实际上地位几乎等同于日语韩语,相当于第二法定语言。站在华夏民众的角度看,日语韩语都快变成闽南话客家话一般的方言存在。
而大洋对岸的大米灯塔国,虽然发展水平落后不多,但人口数量的差距,注定它只能当老二;至于o洲,依然是一地碎片,虽然汉斯和高卢鸡一直致力于o洲一体化的进程,但o洲内部各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以及无比多元的语言文化环境,再加上某个孤悬海外、在欧米之间若即若离左右逢源的“千年搅屎棍”的存在,让这个宏伟的设想,经过了好几十年,依然是一个纸面上的计划。
这个时空,从面积上讲,华夏本土的版图比王胜的世界大了将近一倍,但核心领土,基本还是差不多的。多出来的那一部分,主要就是外蒙和鄂毕河以东的整个东鲜卑利亚(这个时空,为了强调这块地皮也属于“自古以来”,政府就把早已经被汉人彻底同化的鲜卑人搬了出来,说那个地头是鲜卑人的祖地发祥地,搞的毛熊好抑郁——打,肯定是打不过的,翻故纸堆查找历史证据,谁能翻的过华夏人啊?)
事实上,当初那帮强者,如果不是出于制衡的考虑,要给o洲留下一个足够强大敌人,不想把毛熊削弱太多,也许现在两国的分界线,恐怕会直接划到里海和乌拉尔山。不过这些地方面积虽然无比庞大,但气候恶劣遍地冻土,基本属于资源型领土,压根没多少人。b正`{版l首a发0o}
现在整个华夏的人口数量,也就是13亿多不到14亿的样子。但如果加上日韩和东南亚,这些已经被纳入大华语区的地方,广义的华语人口将近二十亿;另一方面,由于华夏更早的成为了一流列强,在一战二战中,更是只占便宜没吃亏,所以国际政治地位和舆论话语权,比起欧米也丝毫不弱。
尤其需要说明的,这个时空,华语是最重要的科技语言载体。20世纪以来,大量的原始科学文献都是华语的,这些因素最终导致了华语的国际地位得到极大提升,甚至还要略高于英语。即便是西方国家,华语也是最重要的外语(这个时空不懂华语是看不懂科学文献的),能够听读一些华语的人不在少数。所以,经典的华语音乐作品,在西方世界一样能找到知音。
这个时空里,可不是只有华夏人看华夏电视。而《明天会更好》所传递的价值,没有丝毫的意识形态壁垒,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普世情怀。只要不是戴着有色眼镜的人,都能从中获取力量获取希望!可以说,如果没有时差的存在,这首歌在这个晚上的影响范围,就不仅仅是东亚东南亚了,而是可以直接引爆全球……
不过好东西不怕晚,没用几天时间,仅仅是下一个周一,《明天会更好》直接空降灯塔国公告牌前十!
第二天的新闻媒体,包括最高端最权威的官媒在内,都提到了《明天会更好》这五个字。但大家好像有志一同,并没有对歌曲本身附加过多的赞誉和评语,而是将这首歌作为一个引子,直接延伸开来讲其他事情。其实这样的情形,并不令人意外,官媒的身份,注定了它不可能给一家娱乐公司打广告的。但这首作品本身,就是一座光芒四射的标杆,任何的夸赞在它面前都会显得苍白,它已经不需要任何溢美之词加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