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六:访老鼋寻麟迹见神童(2/2)
恰巧这一日,这赤松子行到宋国边上一个小的诸侯国任国都城任城,正在一个酒馆自饮自酌,就听边上一桌的两位壮汉,一边饮酒一边高谈阔论。
甲说:“我说老兄,你可听说一件奇事?”
乙问:“什么奇事,说来听听。”
甲押了口酒,夹了口菜,放在嘴里吧唧吧唧的嚼了两口道:“南面腾城徽山脚下,听说出了一位神童,此子极其不凡啊。”
乙好奇的问道:“如何不凡?”
“听我一个朋友说,那小娃聪慧至极,三岁就能背下《六韬》,五岁背下《管子》,八岁背下《子鱼法理》,不满老兄说,我到现在连那《六韬》都没背下,否则也可凭此到一些诸侯国谋生了。”
“哦?这么厉害?这种神童,那是谁家子弟?”
“嘿嘿,这可是关键。”甲眯着眼睛不说话。
“哎,我说老兄,你这可不对,话说一半儿勾引人怎么的,来,我敬老兄一杯!”
那甲得了面子,‘吱’的一下喝下杯中酒,放下酒杯身子前探,道:“据说这小娃乃是名门之后,其祖上乃是商汤时的徽子,近代宋国的目夷后人。”
“哇,果然名人之后,不同凡响啊!”乙羡慕道。
说者无意听者有意,这甲乙二人闲谈,却引起赤松子的兴趣,这番小娃的描述,正应那奇人的特征,徽山脚下,赤松子点了点头记下了。又再吃了几口酒,也没再听到什么有价值的,遂丢下几文酒钱,飘然离去。
这一番行走,却是有了方向,直奔徽山而去,一路之上,总是时不时的能听到有人谈论徽山神童一事。
那个年代,读书人本就是十分稀少,很多读书的都是贵族世家,寻常百姓,连书简都不曾见过,更别提读书了。因此谁家出了一位会读书的小娃,那定是祖坟上冒青烟,了不得的事,十里八乡都会相传。
离那徽山越来越近,听到的消息也越来越多,有人说那小娃不光书读的好,还练就一身好本事,熬得一身好筋骨,七岁时赤手空拳打死一条恶犬,救了一个三岁的女娃。
这小娃意志十分顽强,自六岁起,每年入秋之后,必定赤脚去那河边,冷水洗脸,冷水洗澡,待结冰之后,每日还去河边,凿开冰面,取那冰水洗脸洗澡,在冰水中练拳打坐,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即便寒风凛冽,即便鹅毛雪花纷飞,从不间断。
这小娃手工尤巧,跟随其父,各种木工都上得了手,机关消息城池模型,刀兵剑棍样样玩具制作的有模有样。
这小娃年龄虽小,但却深得人心,众多家长都安排家中孩童跟随这小娃,做那追随者,这其中不乏年龄大的少年。
整个一个别人家的娃,每每谈起,均露出羡慕的眼神。
这赤松子离那徽山越近,越加确定这小娃正是那奇人,脚步也越来越快。
待行到离那徽山脚下不足三里的地段,一则消息却是惊呆了赤松子。那小娃出生于公元前480年,今年却是公元前472年,也就是说那小娃今年九岁。这小娃出生那年恰遇荧惑守心,宋景公竟能奇妙的化解。但令赤松子惊异的却是公元前481年,大野祥兽麒麟遇难,孔子停写《春秋》。难道是巧合么,还是真是如此神奇。
天意不可测,天意不可违。即便强如赤松子,也知世事都有天注定,个人即便强行努力去改,也不过去改那百分之一二的机会。
赤松子晃了晃脑袋,不去想那天意之事,将身上灰土弹打干净,发髻整理整齐,恢复那得道高人的打扮。此去上门收弟子门人,总不能邋里邋遢的丢了师父的脸面。
这赤松子稳步向子简家走去,来的路上已经打听明白,子简家就住在一颗银杏树下。
时间不长,来到子简家院外,穿过篱笆墙,能看到院内银杏树下,一个八九岁的孩童,面色有些黑,穿着青衣,正在使用一根木制长刀快速飞舞着,那刀法沉着有力,有章有法,那刀虽是木刀,但赤松子相信,这刀若是砍刀人身,也必定如真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