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专访(1/2)
“拜托,摩托罗拉你加把劲,早点把掌中宝弄出来吧!”
放下电话,沈冲忍不住腹诽,没手机真不方便――莉莉那边电话没人接,只好留了一条语音信息。
忙活到11点左右,搞定了那一百多本《第一电影杂志》的邮寄工作后,沈冲再回到文华酒店,准备和李开元共进午餐,然后一起回观塘的办公室,准备下午的采访。
“靓女,真漂亮。”一见面,沈冲就吹了声口哨。
李开元穿着一件白色单排扣长款风衣,内衬着带有些许蕾丝装饰的黑色卫衣,配合重新修剪的短发,简洁大方,干练中不乏柔美,令人见之难忘。
“真的吗?”女为悦己者容,李开元很开心,她小心的摸了摸头发,问道:“琴姐早上带我去做的,怎么样?”
“挺好。”沈冲点头赞许,绕着她转了一圈,啧啧称赞道:“一夜之间,乌鸡变凤凰,琴姐真是大魔术师。”
“去!谁是乌鸡呢……”
《明报周刊》是香港八卦娱乐杂志的鼻祖,每期销量二三十万份,在香港乃至东南亚的华人圈里,都有比较广泛的影响力。
沈冲接受《明报周刊》的专访,其实也是迫不得已,他穿越前是混中文的,写英文的文章完全不在行,涂涂抹抹了两个多月,捣鼓了三五篇稿子,结果不管是有关伊朗革命的,还是越南战争的,寄出去后全都石沉大海,无声无息。
眼看《白发魔女传》剧组就要进内地了,沈冲还是个无名之辈,如何能引起邓公的注意?
既然干货炒不起来,干脆炒人好了……
沈冲于是决定赤膊上阵,把自己给炒红了。
他兜兜转转的忙活了几个月,在香港电影圈里,算是小有名气,各路神仙大都知道有这么个人,然而在圈子外的芸芸众生眼中,沈冲还是个打酱油的路人甲。
他目前的状态,就好比一个在龙空混的写手,灌过水,吵过架,混过精华,还办过几期评论榜单之类的,和很多业内大神都能混个id熟,但对龙空之外的人来说,沈冲算个毛……
杂志社有两个高薪从《明报周刊》挖过来的资深娱乐记者,通过他们,沈冲主动联系了《明报周刊》,而一个年仅20岁的退学孤儿男,两三个月狂赚千万港币的传奇故事,也极具新闻噱头,双方如干柴烈火,一碰即燃。
下午两点钟,《明报周刊》的何记者如约而至,稍事寒暄,访谈开始。
先谈了一些身世家庭背景之类的无营养话题后,何记者开始说起正题:“沈先生,魔方是一种锻炼数学思维的玩具,而您是学中文的,如何想到发明魔方的?”
“其实类似魔方的东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都有的。”沈冲早有准备,中国人牵强附会的能力,大概仅次于宇宙国了,“比如说五行八卦,洛书河图,都是数学游戏,再比如华容道,九连环这些民间杂耍小玩意,也都和数学有关,我就是从这些东西中,得到的启发,发明了魔方。”
“那您是怎么想到用这个赚钱的呢?”
“这个主要是元元姐的功劳。”沈冲把话题推向一直在旁边做花瓶的李开元。
“哦,李小姐是怎么发现的?”
“其实是巧合啦。”李开元照着事先沟通好的剧本说道:“阿冲用魔方教我妹妹学数学,我当时在一家外贸公司做玩具生意,对这种东西比较敏感,觉得魔方既好玩,又能益智,应该有市场,所以就辞职和阿冲一起办了个公司,专门卖魔方。”
“据知情人透露,你当时的月收入过万,就这么辞职了去创业,不担心吗?”
“当然担心啦,其实我还好,卖不出去还可以重新找工作,阿冲可是把父母留下来的房子都卖掉了。”李开元不知道是回忆往事,还是在想台词,双眼微眯,过了一会才说道:“我们当时没什么钱,魔方做好后,满香港的跑,一家店一家店的求人代售,没想到第一天就卖出去了几千个,于是就有信心了。等到春节结束的时候,一统计,卖了十多万个魔方,把我们自己都吓一跳。”
“我没记错的话,魔方是1月15号上市的,1月27号除夕夜。”何记者明显是做过功课的,他问道:“这么说,魔方半个月多就卖了十多万个?”
“是啊,卖了13万个左右。”李开元按照沈冲事前的吩咐,刻意炫耀数据,说道:“收入了800多万。”
何记者吓了一跳,下意识的问道:“半个月800多万?都是纯利?”
“当然不是,是销售额。”李开元拨了拨头发,欲盖弥彰的笑着说道:“利润是商业机密,不方便透露。”
何记者咽了咽口水,问道:“那能透露一下魔方现在的销售情况吗?”
“春节过后,因为很多盗版魔方的出现,使我们在香港市场销量大跌,损失惨重。”沈冲接过话题,说道:“所以我们转攻国外市场,在刚刚过去的三月份,光在北美,就卖了30多万个魔方,如不是产能有限,销售数据会更高一些。”
“利润……不是,销售额是多少呢?”
“把全球各地销量都加起来的话,三月份有500多万美元。”
500多万美元,折合港币,一个月差不多2500多万,可谓日进斗金了,饶是何记者见多识广,也被这数据惊的目瞪口呆,他定一定神,过了好一会,才继续问道:“我是不是可以这么说,保守估计,二位现在每人每月都能收入千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