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骆驼泉边(1/2)
人选合适的衣服穿,鸟择高大的树搭窝。
——满族谚语
1265年,尕勒莽和阿合莽带领撒鲁尔部落本族的170户人家,牵着一峰驮着《经书》和故乡泥土的白色骆驼,告别了撒马尔罕,向着东方去寻找撒鲁尔人心目中新的乐土。
他们翻过了外伊犁山,走出了花剌子模帝国的国境,进入了已经灭亡的喀喇契丹(西辽)地界。
茫茫的大草原,风吹草地见牛羊,如今沦为大蒙古国的草库伦。一群群兴高采烈的蒙古人唱着悠扬的长调,悠闲地放牧着牛羊。
哈桑嫉妒地望着他们,心中渴望撒鲁尔人也能拥有一片和平宁静的家园。
他们马不停蹄地翻过了雄伟壮丽的天山,进入了今天新疆境内景色秀丽的伊犁河谷,再经过天山北路、高昌(今天新疆的吐鲁番)和伊州(今天新疆的哈密),遇到了许多高昌维兀尔人。这里的维兀尔人信仰回教,长相比较接近契丹人和蒙古人。他们的语言和撒鲁尔人的语言非常接近,互相之间可以交谈。
哈桑和其他撒鲁尔人到高昌维兀尔人家做客,参观他们居住的村庄,发现他们的庭院、住房和撒马尔罕的十分相似。这里也有很多和花剌子模一样的坎儿井、葡萄园,还有一些残缺不全、很久没有使用的佛教和摩尼教的建筑。
他们告别了高昌维兀尔人,走出了喀喇契丹当年的辽阔领土,步入了蒙古人控制的河西走廊。这里居住着大批的信仰佛教的汉人、唐兀人、撒里维兀尔(即今天的裕固族)人和信仰回教的回回人。他们分工明确,互相补充。汉人主要耕种农田。唐兀人和撒里畏兀尔人放牧牛羊。回回人则从事商业贸易。
他们经过了具有浓烈中原汉唐风格的城市肃州(今天甘肃酒泉)、甘州(今天甘肃张掖)和凉州(今天甘肃武威),依旧没有找到和故乡水土相似的地方。
由于水土不服,很多人开始腹泻和生疥疮。营房里弥漫着悲观的气氛。
哈桑低头屈指计算了一下,他们离开撒马尔罕已经走了17个月了。他也有些灰心丧气了,无精打采地向尕勒莽说道:“大人,恐怕走到天涯的尽头也没有我们撒鲁尔人的家园了。”
尕勒莽却很乐观。他站在高坡上,向风尘仆仆的族人们高声说道:“苍天之下,必有我们撒鲁尔人的家园。只要我们大家努力,胜利的曙光就在前面。坚持吧,勇敢的撒鲁尔人!”
于是,哈桑带领一支先锋队在前面开道引路,尽量让大家顺着水草丰美、土地肥沃的地带行走,减少不必要的损耗。他们就这样一直向东北方向前行,到达了今天的宁夏平原。
尕勒莽看到这里一马平川、庄稼茂密,非常适合人类居住,便猜想这里也许就是撒鲁尔人的乐园。他下令撒鲁尔部落暂时在这里落脚歇息。
哈桑拿出布褡裢里的故乡水土与当地的水土作对比,发现两者大致相似,但是,仍然有一些差异。
正在这时,驻扎在宁夏的蒙古军官率领队伍迎了上来。他看了撒马尔罕最高长官的介绍信,热情地接待了这些远道而来撒鲁尔人,并且很快地把他们的情况向蒙古大汗作了汇报。
蒙古大汗忽必烈闻报有人远道来投靠自己这样的好事,感到十分高兴,欣然同意把撒鲁尔人正式编入蒙古正规军队之外的探马赤军,同时任命头人尕勒莽为蒙古军队占领的金国旧地积石州的世袭达鲁花赤(掌握地方行政和军事实权,是地方各级的最高长官),世袭百户和副千户,代表大元帝国在那里行使管辖权。
蒙古军官给尕勒莽他们配置了一些生活用品和武器,命令他们即刻前往积石州戍边。
积石州位于今天甘肃和青海两省的交界处,是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交汇区域,清澈的黄河穿越而过,拉脊山脉自东北向西南延伸,山高水深,平地稀缺,主要生活着吐蕃人,还有少量的汉人和撒尔塔人。
由于地处丝绸之路和唐蕃古道的要津,又是甘肃与青海的门户,积石州因而成为十分重要的军事关口。历史上经常战鼓频催,烽火不断。南宋初年,南宋、金国、唐兀(西夏)和蒙古为争夺积石州进行了一场又一场激烈的血战。
1182年,金国提升积石军置,治所在今天青海省贵德县以西10里的黄河南岸,辖境相当于现在青海的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尖扎县、贵德县、同仁县和甘肃省的临夏州、夏河县等地。
唐兀统治时期将治所迁移到了积石镇(今天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
1253年,大蒙古国为了稳固吐蕃,在汉藏接壤的河州(今天甘肃省临夏)设立了吐蕃宣慰司都元帅府,管理青藏高原上的吐蕃事务。河州和积石州在当时都隶属于吐蕃宣慰司都元帅府。
于是,尕勒莽受命带领撒鲁尔人继续向着东南方向前行,到达秦州(今天甘肃省天水)以后又向西方折返,先是到达伏羌(今天甘肃省甘谷),然后进入了吐蕃人聚居的洮州(今甘肃省临潭)和黑错(今甘肃省合作)境内,最后到达夏河县的甘家滩,又在那里休整了几天。
尕勒莽和阿合莽率领族人离开撒马尔罕以后,又有45个撒鲁尔人追随他们而来。这些人走的是另一条更加艰难的道路。他们经过干旱炎热的天山南路,在塔里木盆地越过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经过著名的西域古国楼兰故地,进入了今天青海省的西部地区,再沿着青海湖的南岸向东行走,来到了吐蕃人聚居的地域。
他们先是到达了贵德州(今天青海贵德县及附近),再走尖扎滩(今天青海尖扎县),到达同仁(今天青海同仁县)的龙车(今天的隆务)以后,又折返到了贵德的元珠沟。
这时候,大家经过长途跋涉实在疲惫不堪了,其中的12个人死活不肯再往前走了,就在这里停留了下来,与当地的土著吐蕃人杂居。这些人后来繁衍成为元珠沟的12族,风俗习惯完全遵从了吐蕃人。
其余的33个人咬紧牙关,继续向东前行,终于在甘家滩与尕勒莽率领的大队人马相遇了。
经过一年多分离的骨肉同胞相会在异国他乡,心中自然是酸甜苦辣咸,感慨万分。他们稍作休憩,又一同牵着那头白骆驼从甘家滩朝着西北方向行走,经过夕厂(夕昌)沟,翻越孟达山,进入了今天的循化县境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